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旅游美食 >

隆回虎形山瑶族乡欢庆花瑶传统佳节讨僚皈

来源:99艺萃撰稿:张宇 沈丽娟 彭中时间:2014-08-22点击:


  7月29日,瑶族传统节日“讨僚皈”暨“欢乐潇湘·幸福瑶乡”乡村文艺汇演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隆重上演,数千名瑶汉群众观看演出,共庆花瑶传统佳节。
 
  8月1日是花瑶同胞的传统节日“讨僚皈”,也是隆回县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乡的一种传统的乡土文化。花瑶“讨僚皈”不仅仅是花瑶人的节日,更是瑶汉群众的一次大聚会,这3天,每天都有四五万人来到这里,除了本地人外,邻县的溆浦、洞口、新化等地的商贩、游客,以及省内外一些游客也慕名而来。赶苗’(当地汉族同胞对“讨僚皈”的俗称)对于小沙江镇来说,就是连赶三天集,这3天可是镇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人挤人。瑶寨的姑娘们特别爱美,从头到脚都是花,所有亮丽的色彩都能在她们娇美的身上得到充分展现,这也是花瑶与众不同的重要标志。
 
   “讨念拜”和“讨僚皈”是花瑶人每年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沿袭至今有上千年历史。“讨念拜”和“讨僚皈”均是瑶语音译,“讨”是汉语“走”的意思,“念”是汉语“可怜”,“拜”是祭祀,“讨念拜”意思是走过血泪的祭祀;“僚”是“诅咒”的意思,“皈”指菩萨,“讨僚皈”意思是走过菩萨的诅咒。汉语称“讨念拜”和“讨僚皈”为“赶苗”,本义是驱赶苗蛮(“苗蛮”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在瑶乡一般是不说的,是忌讳语,后人把其意美化成为“扯掉多余的幼苗”。如此可见,“讨念拜”和“讨僚皈”是为了纪念战争和立咒的。 花瑶人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即瑶语。语种与藏语系相近邻,是瑶族祖先在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花瑶人迁徙流离的历史也只能在瑶语的铜镜中朦胧显现,追溯始祖不是盘王,“苞瑰”和“苞杯”是什么涵义?“苞瑰”是花瑶神话中的花神,是对男性的尊称,“苞杯”是对女性的尊称,正因为“苞瑰”、“苞杯”的结合,才繁衍了花瑶人。在花瑶人的礼俗歌谣(瑶语称“夜甩”)里就说得非常清楚:苞瑰烫苞杯斗杯卞瘪(瑶语)……
 
  想要追溯花瑶人的渊源,只有破解瑶语这个密码。在花瑶礼俗歌谣“夜甩”和巫术咒语“夜皈”里说道:“……飘扬过河,飘扬过海……洪公若名拢俗,过簸若喜拢礼……”。大概意思是:花瑶祖先从黄河南下,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到达浙江、福建等地,后迁徙至江西吉安府,在田卢居住。由于种族纷争,花瑶人再迁两广地及云贵,在烽烟里辗转来到湘西南山区,集合于洪江,后因外侵逃亡散居在雪峰山脉中段深山而繁衍。“讨念拜”和“讨僚皈”深深记录着在那被追杀的年代、血腥的日子……
  在花瑶人一代又一代的传述里,有沈立当、步丫筒、杨丫科等乱世英雄;记入史册的有奉云、卜前溪等花瑶起义首领。为了告慰先烈、祭奠英灵,花瑶每个姓氏都择自己家门不幸的那天为祭奠日,为时三天,上半年里叫“讨念拜”,下半年里叫“讨僚皈”。农历5月15、16、17日的“讨念拜”是奉氏的,现场在水洞坪;农历7月初2、3、4日的“讨僚皈”是刘氏的,现场在大托,后迁至茅坳(清朝末年在青山坳石坪刘助引的号召下,把现场搬迁至青山坳,后来再定址到茅坳);农历7月初8、9、10日的“讨僚皈”是沈氏的,现场在小沙江,近几年才迁到崇木凼。还有步氏的“讨念拜”的现场在香炉山下的寨家冲,已被后人遗忘。所以,花瑶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讨念拜”节或“讨僚皈”节,大多是因地域变迁和时光流逝而遗忘了。
花瑶人没过“讨念拜”和“讨僚皈”节是不吃黄瓜和袋瓜的,一般都不准种植黄瓜和袋瓜,拜奉黄瓜和袋瓜为生灵。可能是悲壮惨烈的部落战争后,一对幸存的青年男女机智地钻进茂密的黄瓜、袋瓜棚而躲过了血腥的追杀。所以,黄瓜、袋瓜就成了花瑶人的保护神,祖祖辈辈敬奉它。
  解放后,“讨念拜”和“讨僚皈”节成了民族大团结的活动日,瑶汉人民载歌载舞,欢度同胞的传统佳节;也是商贸交易的黄金时候,这个时候来自全国各省的生意人云集瑶山,既畅销了自己的商品,又饱览了瑶山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花瑶风情;在这些盛大的节日里,也是花瑶阿哥阿妹对歌传情、自由恋爱的最好时机,沿着佳节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每逢“讨念拜”和“讨僚皈”节,瑶汉同胞都要进行大型民俗风情表演:梅山绝技、挑花绝艺、呜哇山歌、情歌对唱、鸟铳冲天……五湖四海的宾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