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旅游美食 > 旅游美景 >

风韵花瑶古村崇木凼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6-12-13点击:

  花瑶古寨崇木凼,是中国传统村落,是个崇拜石头的花瑶村,是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崇木凼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东北部,地处雪峰山主峰白马山的东北边。平均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1℃。全村400余户,1300余人。因境内山高林茂,古树参天,当地村民自古崇拜古树为“神”,有祭祀“树神”的习俗,故取名崇木凼。这里生活着一支被我国民族史料遗忘的瑶族分支,因寨子里的妇女们服饰独特、色彩艳丽,被称为“花瑶”。崇木凼,古老的村寨,摩天的崖壁,秀美的溪流,成群的古树,构成了花瑶山寨美丽自然的绝佳生态环境,传统的民族乡土建筑、保存完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了花瑶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
  花瑶虽是瑶族的分支,却并不信奉盘王,花瑶民族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在迁徙的过程中,依靠古树和石头为其避风遮雨,故而视其为保护神而对其感恩,因此花瑶同胞十分热爱树木,崇拜古树,对古树的感情无比虔诚,所以古村崇木凼,顾名思义,就是崇拜树木。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和一班文友驱车到此逐渐闻名省内的崇木凼古村一行。村寨内有成片的千年古树林和上百座瑶族民居木楼群,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沈姓迁居此处第二代先祖的住房,为四扇三间,每扇只三柱落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历经200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现为其,沟壑幽深,云雾缭绕。有古树群、将军印、狐仙迎客、金龟下蛋、土匪窝、木鱼石、天眼石等数十处景点,是理想的避暑场所和冬季赏雪之地。祖辈居住在此的花瑶,以沈姓为主。花瑶其民俗民风特异,对歌定情、送伞订婚、打泥还礼,成婚“打滔”、“拦门酒歌”等古老而又极富情致。在这里人们能看到花瑶挑花与花瑶呜哇山歌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七月初八瑶族传统节日“讨僚皈”在此隆重举行,全国各地前往游玩观光者数万。瑶山处处好风光,无限风景在路上,崇木凼花瑶古寨是虎形山花瑶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2006年进入中国魅力乡村前十五强,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景观名村,现正在申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1年崇木凼古树林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围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9月28,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核定,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被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10月21日,隆回崇木凼村居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票选三甲。2015年至2016年,崇木凼村先后被评为武陵山片“六到农家项目”示范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美丽乡村。2014年9月23日崇木凼村被国家民委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崇木凼村有原始的自然环境。古树林在崇木凼村生态自然环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现存树林面积3.8公顷,有百年古树325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28株,最古老的树距今已达1000多年。林中古树多为常绿、落叶、高矮杂生,以水青冈和白栎为最多,四季景象更迭。树林中既有清光绪九年伫立的禁林石碑,也有“同蔸生异树,树腹中长竹”的古树奇观,还有花瑶人根据树冠、树枝、树根和树干的形态而命名的“千年富翁”、“天罗地网”、“银蛇拱地”、“天女散花”等。千百年来,这里的草根百姓视古树为生命,继承着“砍树宁肯砍人”的护树传统,使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树木经千百年风霜雨雪依然沐浴着今日阳光的雨露。一棵棵古树枝繁叶茂,绿意苍翠,瑶家山民不时也和着那沁凉的绿荫,前来林中绣花,聊天,或以歌当对寻觅心上人,构成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在崇木凼村,有古树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必有古树。对古树的崇拜,是贯穿于整个花瑶民族宗教观念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花瑶人而言,古树曾经帮助他们的祖先躲过刀光剑影的迁徙追杀,象征着梅山神,也就是他们祖辈赖以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源的神圣代表。因此,他们在面对这一神圣的代表时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不敬。另一方面,花瑶人对古树的崇拜还源于这样一种观念:他们普遍认为古树往往标志着村落的风水和祖宗的龙脉所在,这些树木大多生长在花瑶人的祖坟所在地和村落、院子的水口处。花瑶人坚定地认为这些树是绝对不能砍伐,否则该族的人将面临坏了风水、断了龙脉,甚至绝子绝孙的危险。既便是枯朽倒地,也不敢拖回家自用,就让其自生自灭,还原于土。
  在虎形山瑶族乡文化站办公室奉爱花女士的导游下,我们来到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游览参观这蕴含独特的自然景观、特殊的社会属性和丰富的人文情结的“三位一体”结合物——古树林。
  古树林座落在花瑶聚居地——虎形山崇木凼村,诚如村名,这里的人们对古树特别崇敬,千百年来,视古树为生命,继承着“斫树宁肯砍人”的护树传统,使这片土地上的树木经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依然沐浴着今日阳光的雨露,形成这片花瑶山寨里的亮丽文化景观。

  我们如今走进古树林,感受古树林的独特景观,聆听导游甜美地讲述发生在古树林鲜为人知的故事……
  崇木凼村寨里共有三处这样的古树林,现共计面积3.8公顷,有百年以上古树325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28株,最古老的树距今已达1000多年。林中古树多为常绿、落叶、高矮杂生,以水青冈和白栎为最多。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东边的山脚入山处,这里伫立一块光绪九年腊月二十八日立刻的“永远蓄禁”字样的石碑,石碑高1.7米,宽0.9米,青石质,阴刻楷书,共60字。这块石碑是将“禁止砍伐祖茔重地林木”这一重大族规升格为石牌的一个范例。据当地花瑶老人讲,过去崇木凼的沈姓有族规规定,祖坟重地里的树木归全族人共有,除清明节可以捡些树枝用于参加祭祀的人烧火做饭外,不得捡拾祖坟重地里的树枝,更不得砍伐树木。基于沈姓族内有人擅违此规在祖茔重地拾捡柴火并被人抓住这个事由,立碑“永远蓄禁”。
  沿着小山坡的石梯而上,便步入山腰的“传说林”和“故事林”,左边两棵来自不同纲目的古树同蔸而生,亦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粗壮的古树是老公,旁边纤细的那棵是老婆,树干的高度达数丈时彼此猛地拥抱过来,紧紧依偎在一块,化为一体,从此处向四面八方抽枝长叶,让游人想象到“钟爱一生,儿孙满堂”,故名“夫妻不离”。传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汉族小伙子喜欢上寨子里的一个瑶族姑娘,但遭到花瑶族人的拒绝和反对。后来,该汉族小伙子左思右想,在古树林中发现了那两棵同蔸而生的不同纲目的“夫妻树”,并以此做了一首山歌,感动了花瑶山寨老旅长,于是解开了瑶汉两族不能通婚的封建桎梏。

  到达山顶,极目四周,我们能从古树林中找出花瑶人根据树冠、树根、树枝和树干的形态而命名的“千年富翁”、“天罗地网”、“银蛇拱地”、“天女散花”等。一棵棵古树枝繁叶茂,绿意苍翠,瑶家山民不时也和着那沁凉的绿荫,前来林中绣花,聊天,花瑶姑娘或以歌当对寻觅心上人,构成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到这时,也许大家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是什么精神让花瑶人保护下来了这片古树林了呢?
  后来我们从一些民俗专家对花瑶民族考证来看,其实,花瑶人对古树的崇拜,是贯穿于整个花瑶民族宗教观念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花瑶人而言,古树曾经帮助他们的祖先躲过刀光剑影的迁徙追杀,象征着梅山神,也就是他们祖辈赖以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源的神圣代表。因此,他们在面对这一神圣的代表时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不敬。另一方面,花瑶人对古树的崇拜还源于这样一种观念:他们普遍认为古树往往标志着村落的风水和祖宗的龙脉所在,这些古树大多生长在花瑶人的祖坟所在地和居住村落、院子的水口处。花瑶人坚定地认为这些古树是绝对不能砍伐,否则该族的人将面临坏了风水、断了龙脉,甚至绝子绝孙的危险。即便是古树枯朽倒地,也不敢拖回家去自用,就让古树其自生自灭,还原于土。刚才我们看到山顶西侧、2008年冻死倒地的“千年树王”,现在仍在原地酣睡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正是由于花瑶人始终持守着这样的信仰和习惯,即使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些狂砍滥伐的荒诞岁月,崇木凼古树林也被花瑶人自发组织的“护树运动”保护了下来。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花瑶人回忆,在上世纪50年代全民总动员大炼钢铁时期,当时县政府限定该村的村支书沈诗永在某日之前将村内古树全部砍倒以备炼钢铁之需,等待政府公家的人前来接收运送走。但当规定的日子到来的时侯,县里前来接收运树的工作队却发现,崇木凼一带古树依旧,青山依旧,另外还有全村的瑶民聚集在场,在村支书沈诗永的带领下手持锄头、铁锹以及鸟铳砍柴刀猎枪等各类武器,将古树林团团围住。当时的态势很明显,如果工作队要硬来的话,势必要激起民族械斗出现血拼的场(局)面。双方在古树林僵持了很久以后,县里工作队只好灰溜溜低着头撤出了崇木凼,无功而返。在花瑶人的保护之下,崇木凼村这里的古树林再也没有被破坏过,而且一直存活至今。

  从山顶下来,经右侧穿过寨子里的一条石板路,插过几户瑶族村民的房屋,一片被称之为“对歌林”的古树林群映入眼前。山脚下古树名之为“树王太太”,据考有1300多年历史,古拙苍劲,盘根伏地,且需四、五人牵手才能合围抱住它的腰围。继续往前攀爬游走,便到一棵“狐仙迎客”的树前,大家不禁为它从石头缝中夹生的精神所赞叹。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刚才两棵古树上都缠有红布,树下面好像还有香纸烧过的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在花瑶人看来,上了年纪的树天长日久汲取了日月精华就自然拥有了灵气,树木越是古老,就越有灵性。因此,花瑶人至今仍保留“寄树认父”和“祭树消灾”的传统习俗。花瑶瑶民他们往往会带着自家小孩到古树下拜祭,并将古树认做孩子的寄父母,以诉求其保佑孩子能够平安长大。花瑶人拜祭古树时一般会带上米酒、糯米粑(糍粑或斋粑)、香、土纸、桔子等物作为祭品,特殊情况下(如小孩生重病时)将额外宰杀一只雄鸡作祭物,有时还会在古树干上缠红布,以便能够起到驱邪的作用。
  随着上坡进入山腰树林深处,我们即来到花瑶青年对歌相亲的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至初十这三天花瑶传统“赶苗”(即“讨僚皈”)节日里,崇木凼周边花瑶未婚男女青年们就会三五成群结伴来到这片树林中对歌相亲,这儿一丛,那儿一堆,你唱一句,我对一句。在这里找对象贫困不是问题,但不会对歌就很难被花瑶姑娘们相中,接不上歌更是难以跑掉的,上天枝叶拦住,入地根网挡着,四周是不讲情面和古树和热情的花瑶小伙和姑娘,一旦钻入他(她)们的怀抱,就会被对方联手抛得很高,更有甚者会捉住你四肢仰天荡秋千。“瑶寨一片千年树,花瑶山歌惊雀鸦”写的便是花瑶青年古树林对歌相亲这个场面,此时与他们生活相伴的古树林又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地。
  崇木凼古树林尽管它身处瑶山深闺,且看起来也很平常,但它的美丽、它的故事不会让前来观光旅游的贵客来宾失望。民俗成就风景,风景蕴涵文化,文化承载精神,这就是崇木凼古树林的独特之美和观赏之处。
  崇木凼古树,这里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崇木凼瑶民从远古劈山筑巢、避祸迁徙、居无定所中走来,进入“伐木造屋”的定居文明,其居室依山而建,大都建造在高山丛林之中,与山崖、溪流、古木、竹林融为一体,别有一番天地。房屋建筑大多就地取材,多为三开间两进一层式全木结构,穿斗构架、木壁相间,上覆小青瓦或杉树皮。正中为供奉先祖、瑶老阴师、梅山水师、天地神灵的堂屋:两侧的后间为住房,前间为火塘屋(又称“灶屋”)。其余猪圈、牛栏、茅厕(即WC),置屋后或一侧。房屋简陋,足避风雨。
  每年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是崇木凼花瑶古老特殊的传统节日——“讨僚皈”。沿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讨僚皈”的本意是纪念战争和立咒的,是花瑶民族为纪念先民的两次历史大杀戮而举行的雪耻集会。新中国成立后,“讨僚皈”成为民族大团结和谐安全幸福的庆典节日。瑶汉人民载歌载舞,共同欢庆花瑶同胞的传统佳节。“讨僚皈”节日期间,瑶汉同胞进行大型民俗风情表演,如梅山绝技、挑花技艺、呜哇山歌、情歌对唱、梅山武术等。花瑶姑娘、小伙精彩的歌舞表演和一曲曲原生态花瑶呜哇山歌,把花瑶人的纯朴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讨僚皈”节日也是商贸交易的黄金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意人云集隆回瑶山,既畅销了自己的商品,又买到了花瑶的土特产,也饱览了瑶山原始原汁原味古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花瑶风情。如今,花瑶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讨僚皈”在花瑶人民的心中已赋予了新的含义。

  崇木凼古村瑶民至今承袭着其神秘独特的花瑶民族传统婚俗。堪称世界最新奇、怪诞、疯狂而又圣洁的婚俗。
  花瑶婚俗以七个主要特点。特点之一:没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汉子,人称“媒人公”。特点之二:棋局辟邪。迎亲那天,媒人公在离女方寨子五六十丈远的地方停下来,由“媒人公”摆设“五子飞棋”辟邪,目的是驱赶潜随跟从而来的乌合野鬼。特点之三:喝“拦门酒”。“媒人公”率领的男方迎亲队伍必须经过三道“拦门酒”才能进入新娘家。特点之四:新婚之日,新郎要帮着做家务事,亲自挑着礼担随意夹行在迎亲的队伍中,使人辨别不出谁是真正的新郎。宾客不太在意和理会新郎与新娘。特点之五:迎亲之日,“媒人公”到新娘家时,等侯已久的花瑶姑娘们蜂拥而上,将早就准备好的稀泥巴朝“媒人公”的身上、脸上、背上拼命地甩,狠狠地抺,使劲地涂。身上的泥巴涂得越多,象征着新人愈加幸福美满,寨子亦会更加兴旺。所以,这一身满是财喜泥巴的衣服,“媒人公”要在家里挂三天三夜才可以洗去。特点之六:新婚之夜新婚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挨过寨子里婚庆狂欢之夜。不过如今改革开放新时期,花瑶新娘子有手机相伴,度过漫长又孤寂的新娘之夜。特点之七:婚庆之夜三步曲。婚庆活动中最撩人心扉且最有吸引力的焦点是夜色中的“篝火对歌”、“炒茅壳里”、“蹾屁股”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
  婚庆之夜,山寨点燃篝火,篝火烧得越旺,预示新郎新娘今后的日子越好越红火。前来庆贺祝福道喜的人们围着篝火一边喝酒,一边对歌跳舞。酒越喝越兴奋,歌越对越来劲,舞越跳越起劲,狂欢就要开始了!那些在对歌中败下阵来的汉子们要接受惩罚,花瑶姑娘们会将他按在地上,把烧红的柴火炭塞入他的裤中,这粗狂的嬉闹花瑶人称之为“炒茅壳里”。
  狂欢的高潮是“顿屁股”,瑶语叫“打滔”。在这个游戏里,汉子们坐在板凳上,姑娘们很随意坐在他们(汉子们)的腿上,然后依次向右移坐到旁边汉子的腿上,就这样重复着依次坐过去,且越移越快,越顿越用力。姑娘们“滔”得兴奋,汉子们却瘫了下来,嘴里一个劲儿的求饶。
  篝火越烧越旺,人们心中的情感也越烧越旺。婚庆活动一直延续到天亮,整个瑶寨沉醉在欢乐之中。

  崇木凼瑶族妇女天生爱美,她们的服饰艳丽、精美绝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工艺美术的绝口。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著名国画家陈白一先生评价花瑶挑花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艺术”。1994年,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花瑶挑花获铜奖。2003年,花瑶挑花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获金奖。2006年,花瑶挑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等列为珍品收藏。
  花瑶挑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各种挑花图案立足生活,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虽然出自深山密林中的花瑶妇女之手,却又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花瑶挑花不用描图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无限的想象力,循土布的经纬线进行徒手操作。善以简练生动的手法,表现出复杂的自然形象和抽象的人类思维理念,技艺上独具一格。
  花瑶挑花在色彩上讲究黑白对比,艳素相调。往往在同一绣裙上,用彩线绣上艳美异常的图案,用白线挑出素雅无比的图纹,一艳一素,反差极大,却又谐调无比。每种图案看似信手拈来,却又立意巧妙,结构严谨,有主有从,层次分明。
  花瑶挑花技法用的是已快失传的“架子花”、“十字绣”,线条流畅,针法精细,一条花裙要挑上二十几万针。行针的长短,用线的松紧,均需一致。紧密处针针相套,不现底色:简练处仅一支花,几条线。画面黑白、疏密、动静形成对比。
  花瑶挑花纹样有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铜钱纹、牡丹纹、藤叶纹、勾勾藤等。还有一种像葵花一样的花纹,是摹仿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种生物菌的图案。这种图纹难度相当大,要高超的技能才能挑出。

  花瑶挑花历经千年风雨的摧残,仍然顽强地传承下来,不能不是一个奇迹。经过数千年的文化迁移,与花瑶挑花同出的其他一些民间艺术,有的早已消失,而花瑶挑花却流传至今,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保留着花瑶各历史时代与阶段的人文信息。
  在崇木凼流传着一种原生态的“呜哇山歌”,以其激昂高亢的天籁之音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是高高瑶山上独有的音乐,反映了神秘花瑶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和民族心理。花瑶呜哇山歌渊源流长。千百年来,花瑶人独自居住在封闭的大山里,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人无限的激情为灵感。呜哇山歌是花瑶人灵感的呐喊,激情的呼唤。呜哇山歌它产生于花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狩猎、伐木、采草药、挑担及田间地里劳动时,都会唱上几句。或为寻觅同伴以驱赶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达男女爱慕之情。内心的激情用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腔调高亢的呜哇山歌。
  花瑶呜哇山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可分为历史故事、风俗劝勉、生产劳动和男女爱情四大类,情歌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呜哇山歌其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多声部合唱,多为成年男子演唱,且以大锣大鼓伴奏,曲调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有较长的甩腔,并用“呜哇呜哇”做衬词,听起来给人以穿云裂雾的感觉。“山歌无假戏无真”,呜哇山歌丰富多彩的内容,正是花瑶人生活的一面镜子。数千百年来,它伴随着花瑶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花瑶人战胜大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花瑶呜哇山歌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2004年,由65岁歌手陈世达和54岁歌手戴碧生组成的花瑶呜哇山歌组合,代表湖南参加全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优秀歌手奖和薪传奖,并被邀请到北京进行表演。2005年,湖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花瑶呜哇山歌获金奖。2008年,花瑶呜哇山歌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的花瑶民族风情和突出的地域特色,成就了崇木凼村文化内涵的完整性、原真性。千百年来,这里依然保持着花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2012年,崇木凼村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崇木凼村被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崇木凼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崇木凼古村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湖南省隆回县乃至邵阳市重点旅游胜地。旅游业是贴近服务民生、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抓手,湖南发展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尤其是发展大湘西旅游业。湖南是少数民族大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700多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23%,居全国第六位。许多少数民族村寨既是民族群众生活生产的基地,也是湖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活态遗产。有效利用这些遗产资源,发展民族村寨遗产旅游,可以成为推动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隆回虎形山崇木凼是邵阳乃至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重要聚集地,崇木凼古村传统村寨也是湖南省在发展国内外旅游时重要的世界名牌资源。
由崇木凼古村,使我们要正确认识民族村寨遗产资源的特征与利用价值。少数民族村寨的景观构成及民情风俗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世居的少数民族特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内涵,集中刻画了不同的少数民族村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地理区域中形成、变迁和发展的脉络,共同构成了村寨最原真的价值。邵阳市隆回县崇木凼花瑶少数民族古村寨聚居在隆回北部高寒山区,文化底蕴深厚、建筑独特、风景秀丽,其特色民居、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拥有花瑶山歌、呜哇山歌、花瑶挑花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同时还有完整保留了传统花瑶建筑、婚丧、农耕、饮食、歌舞、纺织、花瑶挑花等传统文化。独有特色的崇木凼村寨,蕴含着丰富的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也是吸引外来游客观光最重要的资源基础。
  由此,我们要加强民族村寨文化的完整性保护。文化是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的灵魂。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是要注重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对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空间形态与环境的保护,治理文化遗产周边、河塘沟渠、公共场地等环境,实现村容美化。其次是要注重特色民居、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传统建筑的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的保护。再次是要增强村民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加强对村寨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故事,吹、拉、弹、唱等技巧,歌舞、节庆、婚丧、饮食等习俗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把民族文化保存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使特色村寨古朴纯真的民族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近年来虎形山瑶寨崇木凼古村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要加强经验总结与推广,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提出对策。
  从崇木凼古村可知,我们要促进村寨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要根据村寨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村寨保护发展目标和内容,推动村寨保护与旅游发展。对本身处于旅游区内的特色村寨建设要以保护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为目标,可以发展旅游的村寨在保护基础上利用其不同特色发展山地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等不同产品。不适宜发展旅游或者暂时发展旅游有困难的古老村寨要以保护为目标,新居群落建设要以增添民族元素、展示文化特色、合理布局、美化环境为目标。古村寨要因地制宜,寻求适合自身的保护和发展模式。要根据村寨的民族特点、文化特点、经济文化类型、市场环境、村寨结构来确立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推动村寨人居环境优化与旅游协调发展,崇木凼古村也做出了一些经验。在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推动村寨人居环境优化,形成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进行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改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是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村寨旅游及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譬如少数民族村寨实施“五改三建”(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家、建园、建池)的环境整治方法,这一独具特色生态家园建设模式一旦实践成功,效果肯定不错。在村寨民居环境的优化中,特色民居保护要以民居维修和改造为重点,要引导,鼓励村民对民居进行改造,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彰显民族特色,要体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舒适的原则,在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使少数民族广大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生活便利。
  从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古村,来谈统筹协调推动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民族村寨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要形成政府、村民、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职责明确的统筹发展机制。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制定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具体规划和方案;积极发挥村民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尊重村民的意愿,要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管权,听取他们的建议,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保护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注意发挥当地干部和文化传承人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外部的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力量在特色村寨保护发展中的发挥积极作用。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更多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并参与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和保护建设,最终形成统筹协调推动村寨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以上啰哩啰嗦了一大堆,只不过是笔者对崇木凼古村寨的糊涂思维感悟。我们慢慢地走着,感叹着。
  隆回县虎形山的崇木凼,下次再来看你。
  隆回崇木凼的古树,下次再来拥抱你。
  崇木凼,花瑶舞出一山烂漫。花瑶古寨,欢迎您!
  笔者以拙诗《咏崇木凼胜景》一首纪之:
  林青谷翠卷如潮,带起烟岚及半腰。
  诗笔韵裁文字蝶,莺簧乐奏水云谣。
  一山雨润花争沐,几缕风吹神欲飘。
  果是瑶山生绿肺,悉心滋养物华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