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旅游美食 > 旅游美景 >

姑娘节里走黄桑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05-10点击:

  5月2日,2017年中国邵阳绥宁苗族“四月八日姑娘节盛大开幕。绥宁全县苗族同胞与广大游客相聚一堂,载歌载舞,苗寨欢歌姑娘节,各族兄弟姐妹共同欢度节日。2017年四八姑娘节以“神奇绿洲,美丽姑娘”为主题,聚集精准扶贫,传承民俗文化,不忘初心,扶贫路上百花开。
  放歌姑娘节,品味巫傩风;唱好扶贫曲,打好攻坚战。绥宁苗家农历四月八日姑娘节至今已成功举办20届。
  2017年5月3日下午,富有民族特色的姑娘宴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游客嘉宾。回娘家的姑娘和游客在跳花跳月、姑娘赶菜、蓑衣盖酒、乌饭传情、踏歌留客中感受民族和谐团聚的欢乐气气氛。据悉,苗族农历四月八姑娘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宋代飞山峒女英雄杨黎娘而传承下来的民族节日,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正在向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过渡。
 
  绥宁县地处湘桂交界处,境内多民族聚居,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誉为“神奇的绿洲”。农历四月初八,是绥宁县苗族杨姓的“姑娘节”。每年的这一天,杨姓的人要把出嫁了的姑娘接到家里吃黑米饭(即乌饭)过节。乌饭(黑米饭)的原料是糯米和到山里采来的野生植物过江龙榨的黑水。绥宁黄桑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有植物基因库之称,过江龙十分丰富。过江龙又叫老茶叶,即黑饭叶,略带酸味。采回黑饭叶后,洗净捣碎,滤去叶渣,剩下黑色液汁,再把糯米放入黑汁里染黑,然后蒸煮熟即可。农成四八姑娘节,苗族同胞聚集在一起,喝烧米酒,吃黑米饭,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苗家青年男女则互对情歌,双方中意者遂结成终身眷侣。此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四八姑娘节这天,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人载歌载,苗寨欢歌庆贺自己的节日。在吃黑米饭之前,苗家举行了庄重的祭拜祖先的仪式。古老的祭祀仪式和取材于苗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逗春牛、祭狗、赛爬藤、铜钱舞、插秧比赛、舞狮子、苗王背媳妇、爬古藤、捉泥鳅、唱山歌、敬酒、吃黑米饭等民俗风情节目同样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祭女祖是四八姑娘节的重要主题。绥宁苗族地区特别尊重女性,崇尚女性文化,这有母性社会的遗风,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永久纪念宋代飞山峒苗族女英雄杨黎娘。在绥宁少数民族地区,苗家姑娘出嫁,要由娘家兄弟亲自背到男方门楼下,如果男方是外寨,则要背出寨口。新娘子即将背出娘家大门时,家族人要把两只缠着红布的火把合在一起点燃,随行于后。行至大门口,一支举回娘家,一支继续前行照路,直到新郎家,叫“分火”。路上,须有一人拿一筒筷子边走边丢。到男方寨门口时,男方须打火把迎接,并将女方的火把合在一起,叫“合火”。新郎家门口须燃起一堆大火,而新郎一家都得躲开,避免在新娘进屋时与她照面,谓之“躲新娘”。此时,寨子里的主事才把新娘迎进家门,落座后,新郎一家才能与新娘子见面攀谈。
  据说,解放前,黄桑、关峡、东山一带还有“新婚三日不同房”的习俗,第一夜是敬天地,第二夜为敬祖先,第三夜是为敬父母,这特殊的婚俗禁忌,是绥宁少数民族地区婚俗的最大特色。绥宁每年的四八姑娘节,还有一个重要文艺节目:苗王背媳妇。
  四八姑娘节这天,娘家还要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来过节。姑娘回家后,必须先祭拜祖先杨金花、杨黎娘(女祖),然后吃黑饭,跳花跳月,吹木叶,对山歌,唱傩戏等。
 
  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也是传统的跳花跳月节,是绥宁苗族的青年节。绥宁苗家历来有“跳月求偶”的习俗。跳月是苗家青年男女一种古老的社交形式。每年农历三月春暖花开和八月秋收之后,青年男女相聚在月光下唱歌跳舞,俗称“跳月”。《续文献通考》载:“苗人仲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并马,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和歌词,谓之跳月”。《绥宁县志·诗》载:“地僻蛮烟聚,林深犵鸟通。群苗欣跳月,庶草自从风”。《峒溪纤志》也有:“苗人纸婚礼曰跳月。跳月者,乃春之求偶也”。三月跳月,四月跳花,是绥宁苗族青年恋爱的一种主要方式。后来,跳花跳月慢慢演变为农历四八姑娘节的主要内容,青年男女在一起跳舞、唱山歌、吹木叶、表爱意、互赠定情物等。
  车行在绿色海洋,弯弯的山路延伸着期望。远山的薄雾,像少女的柔衫,朦胧里诱着性感。公路边上,隔不远就可以看到撒落一地的白色的桐油花,碎碎的一层花瓣,似樱花,又像桃花,它们陨落在初夏的细雨里,微风中还透着它们的暗香。谁把那连绵的绿揉和着那挥洒的雨,描绘出一副动态的山水画卷?她是那样清新扑面,她又是那样宁静和端庄!
 
  终于,我倘步在了传说的绥宁黄桑,古老的小镇,人群已经挤满了街道,黄桑继续着她的调皮,羞羞哒哒。那个伞打的很低的妹子,一不小心,还是露出了那脸抺了云霞的淡妆。那片人海,奔流着山里人的喜悦,个个微笑的脸上,全是纯朴和善良,人群中不知是谁,她盘着青云般的发髫,婀娜曼妙的身姿,在人海中,就这样悄悄地夺走了我的凝望……
  撑一把雨伞,继续漫步在黄桑的街道,有位穿青花布衣的大姐,在某个有着青瓦飞檐的民居门口,支了两个蒸饭用的木桶,她没有叫卖,却吸引了我的驻足。当好奇终于掀开了那蒸桶上裹着白纱垫衬的木盖时,一股沁沁的香气袭面而来,香气的那一头,是黝亮的黑米饭……关于黑米饭的来历,它有着传奇的故事,年年农历四月初八,黄桑这里姓杨的后人都要用吃黑米饭来纪念宋代那位勇敢无畏的杨黎娘(又名杨金花、宜娘)……我禁不住舌尖上的诱惑也买了一盒黑米饭。当我慢慢品尝着那醇醇的糯香,传奇故事里的杨黎娘,仿佛就在我回味的时侯来到身旁。
  搭在街道空地一旁的舞台,大喇叭里的歌声穿透了人墙,身着苗服侗装的演员们,唱着山里歌调,舞着苗寨侗乡的铿锵。台下涌动的看客们和观光旅游者,很多人都拿出相机或手机,争抢着有利的位置,只为记录那俏颜或盛装。
  远近的客人们,他们或自驾着小车,或坐着大巴,或步行,或租车,一个个都是慕着黄桑的秀丽或神秘的上堡古国或坝那部落簇拥而来,也有人说:“我是来看黄桑的姑娘!姑娘节来看姑娘,确实可以理直气壮,只是狭窄的街道,忙坏了值勤的工作人员,真想对值勤安保的工作人员及众多有爱心的志愿者们说声谢谢,可你看他们,个个脸上写满幸福和谐的担当。
  中午时分,可以看到一队骑行爱好者,他们踏着青春的矫健而来。一路上,他们默默地将沿途的美景装在心中,他们是飘在绿洲的彩带,他们用脚步追逐着憧憬,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希望。
 
  “忆往昔讴歌杨门颂良将;逢佳节喜迎八方富贵客”。醉美绥宁四八姑娘节,扶贫路上百花开。我继续信步在节日的黄桑。不知不觉时,雨已经停了,可我却停不了,慢慢滋长的渴望——那是梦中上堡的古韵,坝那部落的神秘,还有那定格在脑海中“六鹅飞瀑”的激昂……
  当夜幕降临时,黄桑燃起了欢快的篝火,可我却要返程了。虽然我带不走黄桑你的美丽,可我还是要感谢你,感谢你送我的那个——醉美的梦乡!
  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过姑娘节或者乌饭节,也许别处的环境更优美、节目更精彩,但我感觉湖南省邵阳市绥宁的姑娘节过得民族化、最正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味。黄桑坝那部落,这是一个看得见青山、听得到绿水、记得住乡愁、忆得起幽然的神秘遗世独立美丽村寨;绥宁四八姑娘节,这是一个亲情团聚、友情升华、乡情浓厚、爱情结晶的传统节日。再见,黄桑!再见,绥宁!再见,父老乡亲!祝愿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附:《七律·黄桑游记》
春云泄玉翠峰间,堆雪岩流涧底穿。
苗寨遥依林渺处,侗村聚筑水弯前。
金銮残迹停烏鹊,吊脚新楼绕碧泉。
注:黄桑坪苗族自治乡在湖南雪峰山山城绥宁县内,辖内苗、瑶、侗、汉杂居。明朝正统元年至天顺四年(1436——1460),蒙德、李天保领导湘、黔、桂古苗疆苗民起义,在黄桑坪上堡建立政权,年号“武烈”,现上堡古国仍可见金銮殿等遗迹。
 
《排律·游湖南绥宁黄桑景区》
黄桑漫步醉双眸,美景怡人不胜收。
芳草鲜花常作伴,蓝天秀水总相俦。
六鹅洞瀑八千尺,定远桥横三百秋。
宝鼎山高连碧宇,铁杉林立入云头。
花园阁内群芳艳,曲幽谷中莺语柔。
普照寺前观皓月,鸳鸯岛上看飞鸥。
最欣优雅境中境,不恋喧嚣楼外楼。
南北东西十万客,闲行此处梦长留。
 
《五律·游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
堪称花国度,应是绿家园。
树茂连山岭,林深掩瀑泉。
吹来风缕缕,疑是雨绵绵。
不觉山行远,登高已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