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旅游美食 > 旅游景观 >

碧影岚光话岩口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11-26点击:

  当喧嚣的都市把人的生活演绎成格式化,在时序更替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蛰居在方寸群楼时,岩口,这个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历经沧海桑田,雷霆万钧的地质裂变,在岁月的足音中一路走来,浸润着江南邵阳九龙山水气、灵气和文气,“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明山秀水抱复来,风流文采胜蓬莱”,天人合一,汗漫无边,既有诗的意境,又有画的美景的隆回古村,无疑是人们放飞心情,揽胜探幽的好去处。
 
  岩口,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地处邵阳市隆回县东北边陲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九龙山山脚下,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梅山古村,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山水之境,诡谲多趣的洞天奇观、淡雅秀丽的田园风光、婀娜多姿的石山奇观、风韵绝伦的奇山佳水,构成岩口最具风范的典雅背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树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岩口以水清、山幽、林秀、民纯而闻名。这里峰峦如嶂,群壑汇碧,成为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
  “茂林修竹映村廊,飞禽走兽相对鸣”。岩口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完善组合,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天地契合,相得益彰。岩口这个充满着古风古韵,古色古香,原始古朴的古村落,七八个自然村落(即组),老屋院子、太院子那清一色的三架、五架木制土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面川倚山,长达两华里的古木参参、鸟鸣嘤嘤的九龙山深山峡谷里,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在青山翠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悦目。岩口这个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的古村落,玲珑轻盈的布局,尽显灵气流荡,影影绰绰、重重叠叠的民居散落于青山绿水之间、碧影岚光之中,犹如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从九龙山山林中飘逸出的弯弯小径,溢出的是如烟的往事,无尽的幽情。拂面而来的风也是清清爽爽,弥漫着空灵、自然、原始的神韵。如此静气隐逸,生态大美的人居环境,使祖祖辈辈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栖息繁衍在岩口的人们,更是成为神仙中人。
 
  到岩口,不能不去九龙山。九龙山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海拔1142米,它是岩口的象征,也是隆回的地标。它以海拔1142米的脊梁,构成了岩口最主要的框架,也集中了岩口最多的神话传说、掌故、故事和古迹,九龙山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草上,都连着一个又一个的光环。九龙山山南有着一条梦幻山水之称的“九龙山第一景”膝头岭古驿道,进入九龙山南部景区的必经之地,以岭中一光洁如镜的仙迹——磨膝石和岭似膝头而得名。自岩口行走膝头岭古驿道上梅塘坳上,北折岭北有风景独好的白竹坪垅岗风光和沙坪岭天坑及九龙山水库。白竹坪垅岗与沙坪岭天坑对峙。九龙山水库青山绿水、碧波蓝天,俗称“陈山塘水库”,是隆回海拔最高的水库,有当地文人雅士美其名曰“九龙山天池”。九龙山水库山青水秀,的确是隆回乃至邵阳的一颗“高山明珠”。九龙山集山林洞石水为一体,融雄奇险秀幽为一域。景区内错落有致,疏密得体,绰约多姿,秀美奇艳的奇峰异石,飞瀑流泉,古松幽竹,构成一幅幅雄伟阔达与纤巧秀美为一体的山水画卷,一道道魔幻般的醉人风景,让人宠辱皆忘,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九龙山群山环抱的主峰间峡谷里,有一泓晶莹剔透的湖水,宛如温湿的碧玉和绿色的水上画屏,当地人叫做“天池”,俗称“陈山塘水库”,这就是名闻岩口、梅塘、长鄄、大观及山那边是高平的九龙山水库。静态的山,配之动态的水,别有灵动妙曼的韵致。谓之“天池”,顾名思义,应在很高的山上,或离高山很近的地方。九龙山膝头岭岭下也有一湖,因位于岩口村内,故得名岩口水库,又称岩口湖。坐落在岩口村老屋院子附近,膝头岭下的岩口水库,有其历史原委:岩口湖(即岩口水库)未修建之前,当时的膝头岭古驿道在水库底的峡谷里,岩口水库建好后,大坝垂直高度100多米,蓄水面积2.49亿立方米,占田地100余亩,四周尽是白茫茫的湖水,一片湿地,岩六环山公路又建于九龙山膝头岭山腰,岩口水库自然由此变低。岩口水库的变迁,给后人留下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铭章,也成为岩口又一胜景。
  “岩洞清幽净客心,参天古木茂成林。山风吹奏松林曲,舞蝶翩翩伴鸟音”。岩口九龙山,至今还有一个令当地民众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如抛物线般沿山势而下,连绵数里的清渊幽谷,有一条深不可测,四时不涸的地下河,被村民们称之为“漏底”,又叫做“沙坪岭天坑”。整个漏底,四处难觅水的源头,只见水流声,不见水来踪,水来自何处,令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有猎奇探险好事者曾斗胆到这天然的沙坪地下溶洞(天坑)寻秘探幽,只见悠悠地下河,九曲十八弯、直通膝头岭下岩口溶洞,岩口溶洞内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石花、石幔、石林遍布溶洞每一道峡,成为一道绝美的风景,俨然一个五彩斑斓的地下奇石博物馆。让人由衷地发出“漏底胜境远尘埃,地下溶洞鬼斧裁。勾魂摄魄一奇景,如痴如醉入梦来”的感慨。在20世纪三十年代,白竹坪一裁缝师傅彭桂生因躲兵于溶洞内,闲来无事在地下阴河玩耍漫步,发现地下阴河有细细的沙金。翌年出洞约生平好友4人入溶洞内挖河沙,水洗淘金,一晚上4个人采金1斤多,四人用酒杯分金,一时传为淘金的趣闻佳话。随后地下溶洞河沙中有黄金的消息传开,成千上百人蜂拥而至九龙山岩口溶洞,纷纷点着竹把火进洞淘金,在溶洞内地下阴河中淘洗着他们对于改善生活的渴望。在20世纪四十年代,岩口溶洞淘金人数达到上万余人的历史高峰。九龙山岩口溶洞地下阴河沙中的黄金,成就了一些人的梦想,改善了大多数淘金人的生活,缓解了一些人的经济,葬送了一些淘金人的宝贵生命,制造了淘金人家庭的痛苦!
  “古洞天功成,人间大奇观。岩口文物盛,四化花争艳”。最为叫绝的是延绵13华里,神秘幽邃如地下宫殿的九龙山石灰岩喀斯特地下溶洞群。相传八仙途经此地,见天色已晚,四处无人,便在岩洞内留宿。此后九龙山峰奇、水秀、美石、洞幽,而岩口石洞内仙气不散,形成幽谷千仞、怪石嶙峋、具有漏底特色的天灵之窟,溶洞奇观。尤以岩口村之“岩口溶洞”最为壮观,岩口镇、岩口村的镇名、村名均源于岩口境内九龙山山南膝头岭下岩洞出口而名,古时称膝头岭岩口,解放后历届行政单位引用岩口为名。“神雕鬼凿九分玄,天设地造一奇观。楼台亭廊有怪致,深邃森蜜幽生寒。偷来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岩口胜景知多少,此处别开一重天”。岩口溶洞,邵阳奇观。石洞口几根巨大的钟乳石柱,气势不凡地支撑着崖顶。岩洞内钟乳倒悬,步移景变,如禽如兽、如人如物、如星如灯、如叶如书、怪弓曲异,犬牙交错的绝崖峭壁,沿洞中地下阴河溯流而上,有以状命名的狗环眼、汽车路、飞机坪、千丘田、风车口、金沙楼、黄鹤楼、金銮殿等49处大景观,小景观无数,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令人目不暇顾,叹为观止。岩口镇史载:清末宝庆地区远近闻名的“徒中师不中,由命不由人”、教过清太子书且被誉之为“学贯九流、才高一世”的岩口镇石屋村名儒、天子之师马寅相公,少年时曾在膝头岭岩口溶洞内读书。清末民国初九龙山上的白竹坪秀才黎晓垣(长鄄马莲仙岳父,马子谷、马非百之外祖父,马少侨之曾外祖,马铁鹰先生之高外祖;玉屏萧氏家族萧少白之岳父)年少时也曾在岩石洞中读过书,并给膝头岭古驿道中之“仙迹亭”题联一帧:
  客从何来,者番劳碌征程,极岭峻山崇,世路几经奇险处
  我行且止,对此放空眼界,笑云奔雾逐,众峰都在急忙中
  山野荒僻九龙山岩口之地,居然有此等气度与意境的对联穿越古今,不由得让人暗暗稀奇。使岩口溶洞、膝头岭古驿道以及整座九龙山更是名声大振,游览观光者更是不绝如缕。笔者游岩口溶洞题诗一首曰:“脸前鸟鸣树,身后蝶恋花。有乳欲哺谁,无戏幕不拉。卧笋思七贤,敲壁想伯牙。归来日暮里,柴门呷糍粑”。
  岩口溶洞,洞天世界。“千年构思万年雕,至今未搁手中刀。大奇大美大艺术,谁人品味不折腰”。走进岩口有洞天。进入岩口溶洞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之母,泉的声音在溶洞里缓缓流淌,既清脆又响亮,宛若从悬座礁盘上滴下晶莹的翡翠,颗颗沁入耳畔,透过溶洞内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来自泉水的声音,这是最天然的泉之声、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山无石不雅,石无秀不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具有岩口九龙山特色的石林景观。漫山遍野尽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精美石头,在阳光的衬照下,折射出五彩的斑斓,成为另一道唯美的风景。岩口的石头会唱歌,岩口的石头有段古。相传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岩口九龙山膝头岭,被石头所挡不能前行。悟空情急之下,用金箍棒一阵猛击,巨石纷纷陨落,形成了独有的岩口石头风光、膝头岭石头景观。当然,这只不过是传说中的神话而已。每年仲秋时节,九龙山漫山遍野盛开的佛教至尊花卉曼陀罗花和膝头岭上的野菊花、岩口红叶,似乎又印证了这一传说。遨游莽莽荒野,观赏惊世骇俗,美不胜收的石头奇观,吸吮着山野里清新的空气,无论是前行还是回首,都让你置身于画苑之中,体味着最原始的生态之美。
 
  做美生态、建美乡村,始终是岩口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与追求。用被文化浸润到心灵深处的智性升华、理性思考,独具慧眼的岩口人,以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为不二选择,挖掘具有岩口特色的旅游资源,做活生态旅游大文章。镇里投巨资兴建的长达十多华里的岩口至梅塘的岩六盘山公路及隆回县道周温公路岩口段水泥路面,拉近了与城里人的距离,为游人游览观光提供极大的便利。按照镇村联动建设的要求,岩口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已成为岩口人理想生活中的现实。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为游人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度假一条龙服务的前景正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敢想会干,奋进创新。走进中国和谐新时代的大美岩口,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原始、古朴、生态、文明的新社会主义新农村。
  美丽能将历史托住。闪烁着深刻而又厚重的光芒,这就是岩口溶洞和岩口九龙山的魄力与深人之处。何必入名山走大川觅仙乡览古迹,盛着日月,装着春秋的岩口溶洞和九龙山,分明是人们神游、休憩、览胜的好去处,碧影岚光话岩口,留下的将是温馨而又浪漫的回忆。

   (作者简介:丁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人。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邵阳市楹联学会会员、邵阳市楹联学会会员、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隆回县作家协会会员、隆回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工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诗歌协会会员。家乡坐落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九龙山山下。作品散见子本地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隆回县政府网《邵阳日报》、《湖南日报》、《广州日报》、《增城日报》、《南方日报》等报刊、网络媒体。广东打工作家、广州打工诗人。现客居羊城,谋生花城,文学爱好者,自由撰稿人。
(文字来源投稿,图片来源网络,编辑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