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旅游美食 > 旅游景观 >

邵阳九龙山八景散记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12-01点击:

邵阳九龙山八景散记  

  邵阳九龙山,座落在湘中偏西南隆回县城东北面边陲的“乡镇明珠”岩口镇,南距县城45公里,东距宝庆古城(今邵阳市中心区)55公里。远观,九条山脉似蛟龙腾飞,汇聚成顶,为九龙山。岩口九龙山海拔1142米。

  九龙山虎形村金星岩有一处古人摩崖石刻“不让武陵”。说明了其风景秀丽不亚于武陵源。岩口九龙山这里竹木葱茏,巨石林立。在九龙山的东面有人面狮头石,侧面看,活像仰面的高尔基在望天兴叹;正面看,又似雄狮呼啸山河;反面看,又如骆驼昂首健步,奔驰沙漠。沿山而上黄金洞途中有燕子岩,燕巢高筑似乳燕横飞。九龙山山腰上,九龙瀑布、黄果瀑布、三重瀑布气势迭宕,白雾缭绕。百读不解的“有字天书”高悬石壁,笔力猷劲;连理古银杏,郁郁葱葱,直插云天。九龙山这些景点错落有致,分布在一条完整的旅游环线上,令游人目不暇接。沿山上黄金洞,一条树木掩映的狭长通道里,有龙头石,独立山头,吞云吐雾;有形似碧螺的九龙山水库,双青水库,镶嵌在奇峰峡谷之中;有梵音缈缈的九龙古刹、岩口打猎岩地母殿,给人一种清净境界的享受;赶在清晨登上山顶站在一块叫观日台的巨石上,远看一轮红日破雾而出,冉冉升空,无不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欢呼。自九龙山山南而下,有一条膝头岭青石板古驿道,它是湘西南通向川、黔的必经之路,沿路又是一步一景。望梅亭有曹阿瞒率军望梅止渴之典故;梅塘坳坳上巨石嵌镶的夜明珠曾给夜行人带来了黑夜的光明;行至膝头岭中立亭处,有一磨膝石,光洁如镜,相传为仙人所赐,凡过路行人,无不对石套磨双膝以解疲困;膝头岭岭中名曰“仙迹亭”的古亭,不仅可供来往行人歇脚纳凉,饮茶聊天,喝水解渴,也是文人骚客品评亭门两侧石刻名联之乐的佳处。亭联曰:
客从何来,者番劳碌征程,极岭峻山崇,世路几经奇险处;
我行且止,对此放空眼界,笑云奔雾逐,众峰都在急忙中。
  岩口九龙山风景秀丽,其中尤以著名的有“九龙山八景,它们为:岩水怀金、膝岭仙迹、芹山夜月、顶山余雪、白竹神岩、双江平湖、狮口漱流、半山夕照。笔者《题九龙山》旧体诗一首,以及关于九龙山八景游玩散记的文字,记录于下,以飨读者。
  《题隆回岩口九龙山》
九龙山中藏青龙,林涛如海树香浓。

碧装难耐灵霄寂,首入云天身不从。
  附:《登九龙山》
        
松海竹涛绕险峰,独步穿越意从容。
百万经年石上坐,三千世界有无中。
        
怪石曲径势嵯峨,路转峰回显缓坡。
春迟日紧花自落,绝顶九龙抚山河。
 
  岩水怀金
  岩水,即岩水河,湖南邵阳市隆回县东北部边镇——岩口镇的母亲河,源出隆回县四大名山之一的九龙山山腹“岩口溶洞”。岩水河是三湘四水资水的支流石马江的主源头之一。发源于九龙山白竹坪的岩水河,贯穿溶洞6.5公里,在马家桥村与发源于寨志、向家的河水汇合,流至朴塘村与发源于九龙山黄金洞(俗称“黄麂洞”)村全长13公里的大观河汇合后,流至杨家村与发源于划市村的马头山溪河汇合,流入新邵石马江注入资江,汇入洞庭湖,集结于长江,奔入东海。
  岩口溶洞位于邵阳市隆回县“乡镇明珠”岩口镇九龙山膝头岭下,距县城桃花坪45公里,距邵阳市中心区55公里。九曲回环的岩口溶洞以其深、奇、险远近闻名,堪称隆回乃至邵阳市第一大自然溶洞。
  岩口溶洞,又名岩口九龙洞、岩口龙洞,相传为九龙隐居之所。其进洞洞口两个,一个与岩口水库相连,坐皮筏或竹排穿钟乳石涉水而进;一个是国营金矿人工开凿的长1500米、宽1.8米、高2米的可自由通行的生产通道。从洞口进去,至沙坪天坑出来,全长6409米。洞内宽2——137米,高0.8——39米,属青石灰岩结构。洞内多钟乳石,形状各异,或倒挂天壁,如吊灯、如天幔、如龙腾、如凤翔……或耸立平地,似擎柱、似将军、似磐石……既象神仙洞府,有如来佛祖讲经,有十八罗汉列阵,有太上老君炼金丹,有观音大士坐莲台……亦如花果山福地,天女散花,群猴相戏,飞禽走兽斗奇,郁林芳草争艳。沿暗河(俗称阴河、地下河)溯流而上,有以状命名的狗环眼、汽车路、飞机坪、千丘田、黄鹤楼、金沙楼、风车口、金銮殿等47处大景观,小景观无数,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而岩口溶洞之奇之妙,还在于它有一条与岩洞相伴而行的地下阴河,河沙里蕴含丰富的黄金,20世纪40年代初,曾一度拥进岩洞内挖沙淘金者达1万多人。阴河河水湍急,时而平缓,时而钻入石罅,时而注入深潭,深可行船,浅仅涉足,清沏甘冽,甜爽至极。水流潺潺,相映成趣,实在妙不可言。岩洞中空气新鲜,气温宜人,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由于这一良好的自然条件,中央1969年曾定岩口溶洞为军工场地,曾引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将军亲自拄杖进洞考察,对秀美的岩口溶洞赞不绝口,给岩口留下一段佳话。笔者有诗《岩水怀金》曰:
两岸荫成闼,葱茏柳色新。
连环铺亮水,断续起沙金。
野鸟时飞起,金郎偶落寻。
湖水如画里,湿地岩口云。

 
  膝岭仙迹
  膝岭者,岩口九龙山膝头岭是也。膝头岭古驿道,位于隆回县岩口镇九龙山膝头岭上,现保存完整路段约4公里,始于岩口金矿与岩口水库处,止于梅塘坳上,古为连接邵阳、新化的交通要道,系湘黔古道宝庆府的一段,其跨越九龙山山脉,道宽1.5米,平缓段用不规则块石砌筑,陡峭段用规整的条石铺成台阶,膝岭古驿道民间俗有“上八下七里”之说,其途有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六级青石板台阶。
  岩口九龙山膝头岭古驿道整条道路上曾有四座对称壮观,青石筑成,亭顶盖瓦,长6.7米,宽4.5米,高3.8米,单檐悬山顶盖小青瓦,供行人乘凉歇肩和遮风避雨的石亭子,自岩口水库至梅塘坳上依次为“望梅亭”(已毁,遗址在岩口水库上膝头岭处)、“览胜亭”(今已毁,遗址在今岩口村野山里,原岩口村林场农场处)、“中立亭”(现存,亭内存有石碑,载亭始建年代为清咸丰二年,亭中有左右两排供行人乘凉歇肩遮风避雨的长方青石凳)和“仙迹亭”(已毁,位于梅塘坳上,据悉至今尚存半边亭,已被坳上当地居民占为私有)。
  自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大发展,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和谐好日子,交通也得到了改善,岩口人民修成了岩荷公路。岩荷公路的通车,使九龙山山上的人们告别了步行上下山的艰辛,现在膝头岭岭上岭下的人们往来全部乘车,膝岭古驿道僻静,走的人少,偶尔只有一些有雅兴的人亲近它,触碰它,膝头岭古驿道也完成了它的历史重任,步入退休行列。
  膝头岭古驿道风光独好,名胜古迹众多,可谓十步一景。竹山林海、松涛石趣,磨膝石、磨脚板石、高僧石窟、仙人脚、观音足、有字天书、猫咪读书、石猪娘、龙眼石等等,每一处风景幽美,每一处都有一段古,每一处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处都有传说。膝头岭古驿道(含中立亭)2011年9月公布为隆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面对岩口九龙山风景独好的膝头岭古驿道,笔者一挥而就一首《膝岭仙迹》:
仙人不知处,仙迹至今留。
壁立苔痕静,云深石髓流。
何时依白社,此地即丹邱。
回首尘寰远,空山万树秋。

 
  芹山夜月
  芹山,又名陈山塘山。陈山塘山是现在岩口九龙山的旧称,岩口当地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仍习惯将九龙山叫做陈山塘。民间有谚语“陈山塘戴帽,大雨将到;陈山塘脱帽,太阳高照”。这里的帽,指的是乌云。这则民谚说的是岩口人们把九龙山当作天气预报的气象台,来从事农耕生产的。
  芹山夜月,指的是陈山塘水库(又名九龙山水库)的月夜景色。陈山塘水库视野开阔,是整个九龙山最适合看月亮的地方,才造就了“芹山夜月”这个岩口当地有名的景点。虽然实际看去没有描述的夸张,但不得不承认,夏秋夜晚每当皓月当空之时,天上一轮明月,水中一弯金月,地上半轮沙月,三月辉映,犹如人在画中游,确实是九龙山看月的佳地。数百年来,不少文人雅士用诗词记载了山与月色的孤寂清冷。如今,“芹山夜月”这处胜景依然能在岩口镇所在地九龙山体会到。
  岩口镇当地许多人未曾爬过九龙山,可能太熟悉它了,反倒不以为然。我知道其中的些许历史,便有了攀爬的欲望。山为土石结合,上山并不很费力,顺着当地人常年走出的印迹前行即可。山上无人踩踏,地上略有松软。山石间,多处道路分辨不清,只能试探摸索。山上灌木丛生,杂草遍布,多为茅草荆棘,不时剐蹭衣服手脚。
  中华民国时,在宝庆府邵阳县果胜乡十六保(坚首保)塘头私塾(令塘头村小学)当首任校长的拔贡举人、笔者的外曾祖父罗广孝曾写有《芹山夜月》诗两首,其一为“孤峰顶上月团团,仙掌高擎白玉盘。咫尺冰轮移万里,分明弱水浸三山”。其二为“芹山顶上月婵娟,风景无边胜昔年。不夜岩河连朔野,广寒宫阙近中天”。两诗均取上半阙,直写实景,都有山、水、夜、月,若非亲临陈山塘,不会发出感同身受的真切。
  笔者也多次夜宿九龙山,感同身受,也写了一首《芹山夜月》以纪:
征途千里苦登攀,月色溶溶一望间。
晦朔不分光久照,令人终古说芹山。

 
  顶山余雪
  顶山,又名龙峰,是岩口九龙山的主峰,海拔1142.7米。九龙山主峰上有一座顶山大王庙,庙里供奉着顶山大王,岩口当地人说顶山大王很神灵,能呼风唤雨。说起顶山大王,笔者年幼时曾听祖父讲了一个“顶山大王”的美丽传说:远古时侯,岩口九龙山周围几十里的地方,全是荒山野岭。山里野兽经常到山脚的村里觅食,扰得村民不得安宁。村里有个姓石的少年,从小练出一手掷石子的武艺,石子掷出去百发百中。他决心要为群众除害。
  一天,忽闻有人大喊“野猪来了”。他抬头一望,只见远处一个人牵着一条牛边跑边叫。这少年邀了几位同伴追了上去,几个石子就把野猪砸得脑袋开花。
  又有一天,距岩口九龙山只有三里远的黄金洞双清来了一头老虎,附近的人吓得不敢出门。石姓少年邀了十多个同伴,带上石头,分乘三条竹排从双清水库水路出发。当竹排经过一处芦茅草丛时,突然,“呜”的一声,从芦茅草丛里跃出一头黄斑老虎,扑上一条竹排,那竹排连人带虎跌落水中。老虎泅水上了岸,人也跟着游水上了岸。这时,另两条竹排上的人也已赶了上来。他们拿出石头同心协力一齐向老虎掷去,不费很大功夫就把老虎打死了。
  以后,那位姓石的少年掷石子的武艺越学越精,九龙山周边各处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九龙山的野兽渐渐少了,人民生活也安定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上洞梅山少年英雄,在九龙山主峰顶上建庙设坛奉祀,称他为石古顶山大王。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做九龙山顶山大王。据说玉皇大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封他为九龙山护山石古顶山大王。
  为什么人们把庙修建在高高的九龙山主峰顶龙峰上?之所以岩口人们把顶山大王庙修改在九龙山主峰顶,这里有一段“顶山大王占九龙山”的古。
  从前,各路神仙云游天下,寻找名山胜地,占个地方,好领受人间香火。寿佛爷驾着云头,来到隆回东北面的岩口九龙山,见山势雄伟,风景绝佳,心中大喜,就想占这个山。但他怕日后空口无凭,就在九龙山龙峰绝顶上,埋下一个木鱼做标记。
  这时侯,顶山大王也驾着祥云来到了九龙山,自成梅山神后好久没回家乡。此时他一看家乡岩口呢,这里山清水秀,松柏满山,翠竹遍谷,谁不说家乡好呢?他也爱上了岩口九龙山,他想在山顶上埋下一只草鞋,做为占山的标记。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甜不甜,家乡水”。
  恰巧,顶山大王也在寿佛爷埋木鱼的地方挖起了坑。他挖啊挖,刚挖到三尺左右,挖出了一个木鱼子。他知道这是寿佛爷的心爱之物,用来占山的标记,于是就急中生智,把木鱼搁到了一边,又往下挖了三尺。等把自己的草鞋埋下,培上三尺土,又把寿佛爷的木鱼埋在了自己的草鞋上面。
  不一会儿,寿佛爷回转龙峰,看见顶山大王袖手立在龙峰顶上,悠闲独自静享九龙山美景。寿佛爷见顶山大王如此爱恋九龙山,不想离去,知道顶山大王也想占九龙山,更何况顶山大王还是土生土长的岩口本地人。于是,寿佛爷走到顶山大王跟前,就对顶山大王他说:“这山我可早占下了”。
  顶山大王早已心中有数,就说:“寿佛爷,告诉你一声,这山我也早就占下了,我劝你老兄不要在这里久留。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寻山望脉吧”。
  寿佛爷和顶山大王都想占岩口九龙山,一言不和,就吵起来了。
  这一天,可巧玉皇大帝召集各路神仙到岩口九龙山开会,说天下各个名山都有了山主,岩口九龙山还没有,看看谁坐岩口九龙山合适。各路神仙纷纷表示,还是按老规矩办,谁到岩口九龙山来得早,谁就是当然的九龙山神。玉皇大帝当即问道:“各位仙卿,你们谁到岩口九龙山来得早啊?”
  这时,只见寿佛爷站出来了:“玉皇,我来得早,我应当当岩口九龙山山主”。
  顶山大王也不甘示弱:“回玉帝,我来得早,我应当当岩口九龙山山上的山主。何况我是岩口人”。
  玉皇大帝一看,两个人都说自己来得早,就问寿佛爷:“你说你来的早,你有什么凭据?”
  寿佛爷说:“我当然有。我在龙峰山顶上埋了一个木鱼子,不信挖出来看看!”
  这时,顶山大王抢上前说:“玉帝,我也有凭据,我在龙峰山顶上埋下了一只草鞋,不信挖出来看看!”
  玉皇大帝一听,寿佛爷和顶山大王两个人都说自己有证据,就说:“两位爱卿,那好吧,我现在就去看看,你们两个谁能挖出证据来,谁就可以占岩口九龙山了。烦请两位仙卿带路前往验证”。
  玉皇大帝与众神仙一起来到岩口九龙山龙峰山顶。寿佛爷先蹲下挖木鱼,挖了三尺有余,果然挖出了一个木鱼,就理直气壮地说:“众神请看,这就是我占山的凭证!”
  顶山大王说:“先等一等,寿佛爷,请你再往下挖挖看!”
  寿佛爷想,往下挖就往下挖,我不信还真能挖出草鞋来。于是,又挖了三尺土,果然挖出来一只草鞋。
  这下寿佛爷傻眼了。顶山大王接着说:“众神看看,这就是我占山的凭据”。
  寿佛爷说:“我来得早,我埋木鱼时你石古顶山还没来呢!”
  顶山大王说:“真是岂有此理,寿佛爷,告诉你,我的草鞋埋在你的木鱼下面,当然是我来得早了。”
  众神仙们你一言我一语他一句,纷纷公断:“两位别争了,谁的标记在下面,就是谁来得早了。谁就是岩口九龙山山主了。”
  玉皇大帝说:“众神言之有理,这岩口九龙山山主就由顶山大王当了。从今天开始,顶山大王就是九龙山神了”。
  寿佛爷明知上当,呷了个哑巴亏,但也哑巴呷黄莲,有苦难说,有口难辨,气愤地说:“石古顶山,我要晒死你这个毛都冇长齐的小屁孩!”
  寿佛爷一气之下,就把岩口九龙山山顶上的松柏树竹子拔了个干干净净。他用一个禾枪挑子,一头一捆挑着往下走。走到梅塘坳,怪累得慌,自己寻思:“这件事办得有点傻气了,我挑它干什么?”他就下肩膀上的禾枪挑子,一脚把前边一捆踢到了黄金洞,落到了茶仁山上;一脚把后边一捆踢到了南湾,落到了白竹坪垅岗太院子。现在,黄金洞、茶仁、双清和白竹坪的山上秀丽挺拔的翠竹和苍劲奇绝的松树就是当年寿佛爷用脚踢过去的。
  寿佛爷觉得还是没出这口恶气,在膝头岭路上狠狠跺了一脚,用膝头往路边的一块青石上狠狠碰撞一下,就又拔了两棵白果树,到了望云山的野人坪寿佛寺住下。至今九龙山岩口至梅塘坳膝头岭古驿道的山石上,还留有寿佛爷的脚印和磨膝石。当年寿佛爷从九龙山山顶上带去的两棵白果树,已经在望云山落地生根安家落户了。
  岩口九龙山龙峰顶上因没有了树,顶山大王晒得慌,非常苦闷,常哭泣落泪,日久年长,于是,他的眼泪汇集到一起,成了一片湿地,叫“九龙山天湖”,即“九龙山水库”。顶山大王埋草鞋的时侯,九龙山第二峰岩峰看得清楚,有些不平,就狠长猛长:“顶山大王,你占岩口九龙山龙峰顶了,我非压过你不可”。现在在九龙山山前看第二峰岩峰,尤其在膝头岭象屁股上看岩峰,真比陈山塘九龙山还高呢。
  顶山大王看事不妙,抬起脚朝岩峰蹬去,只听得轰隆一声,岩峰晃了三晃,落下了一块块大石头。现在你看岩峰半山腰里的沙坪,顶山大王一脚造就了一个天坑,白竹坪太院子垅岗对面还有一片片白花花的大石头,当年顶山大王用脚蹬的。
  后来,顶山大王与寿佛爷争占九龙山的事被观音菩萨知道了。观音菩萨知道此事后,很同情顶山大王,于是,她每年夏天都给顶山大王送来很多很多的云彩,为顶山大王他遮阴,顶山大王很感激观音菩萨,决心向观音菩萨学习,普渡丛生,于是他更加护佑岩口苍生。后来,观音菩萨送来的云彩聚得多了,就成了现在岩口九龙山的云海。
  顶山大王掌管岩口九龙山以后,恪尽职守,同情百姓饥苦,赏罚分明,深得岩口百姓的爱戴,岩口方圆五六十里的黎民百姓都来九龙山主峰山顶上的顶山大王庙朝山进香,瞻拜顶山大王。
  九龙山的主峰顶山(又名龙峰),因山峰高耸,气温低,积(余)雪时间特别长。当春暖花开之际,遥望龙峰顶山,尚银装玉砌、景色清绝。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吟诗《赞顶山积雪》七律一首:“轰起晴峰暗晓暾,六花凝结冻云屯。林峦满目开生面,丘壑平铺失旧痕。四碧寒深珠翠落,三春暖照玉烟温。顶山景不为幽僻,残雪犹堪阆苑论”。
  冬日,银白的余雪覆盖了顶山。如果你想要看到雪白雪白的白雪的话,就来冬天的湖南邵阳隆回岩口九龙山吧,只要下雪天雪停放晴时来到九龙山的山顶,这里的雪景可以让你享受个够!站在九龙山顶山,俯瞰远近山峰,此时,积雪未消,冰凌封盖,仍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如孤雁,如玉象,如奔马,如野兔,如伏虎,如腾龙,如顽猴,如飞狐,如达摩面壁,如八仙过海,如玉女出浴,真是无奇不有,分外妖娆。这个顶山余雪风景图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笔者为家乡九龙山闻名遐迩的“顶山余雪”题了二首绝句:
  其一《顶山余雪》:
顶山晴雪无今古,烟雨楼台成玉宇。
一色皤然天地春,摇摇露出霜林树。

  其二《顶山冬雪》:
朔风从东来,吹落遥空雪。
洒向龙山顶,相看最奇绝。

 
  白竹神岩
  九龙山白竹坪垅岗沙坪岭天坑,古称白竹神岩,沙坪岭天坑壁高百米,系岩口溶洞唯一能进人的出入洞口。沙坪岭天坑,因位于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梅塘村沙坪岭(古属白竹坪)而得名。天坑,在地质学上叫做喀斯特漏斗,因其形状酷似漏斗而得名。天坑作为一种自然奇观,它在世界的自然景观中,具有稀少、奇特、险峻、恢弘、壮丽、秀美、生态环境独特等旅游观赏价值。
  沙坪天坑,俗称白竹神岩,天坑为圆筒型,直径200多米,深100多米。坑边崖壁陡直,崖顶呈犬牙状,险峻,雄奇。天坑很大,边上有峭岩,坑里有些树。我们平时看大树,是用仰望的姿式,永远看不到树顶。到了天坑,就可以用俯瞰的姿式,打量树顶的世界。靠峭岩的一边有两棵大树,我却看不到它的叶片是什么形状。因为树身全部被一种圆叶子的藤类植物覆盖住了,就像一对穿了绿色外套的情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多么幸福,多么甜蜜。
  由于下不去天坑里,我只能想象那是一个多么精彩的世界——由于与世隔绝,保存完好的生态群落,飞禽走兽穿梭在原始森林中,珍稀动植物如透明虾……据沙坪岭当地朋友说,他们决心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打造成九龙山一个休闲的避暑胜地,让疲惫于都市喧嚣的人们能到沙坪岭天坑这里感受自然界的壮观,这里如同一个天然氧吧,不但空气好,还有如诗如画的美景。在这里,游人尽可一睹天坑的奇、险、幽、静,还可一家人或三五朋友在沙石路上散步聆听农家狗吠鸡鸣,看牧童扬鞭唱响童谣,情侣还可在竹林深深处呢喃情话,牵手此人间仙境。
  去了一趟岩口九龙山沙坪岭天坑,却还觉得它离我们那么遥远。笔者有感沙坪岭天坑,一挥而就《白竹神岩》:
鬼斧神工妙手开,天坑奇景胜蓬莱。
山川饱览何处去,岩口沙坪抒壮怀。
绝壁悬空挂紫烟,幽泉飞泻四围寒。
迷宫河道寻槎路,地缝天坑涌彩澜。

 
  双江平湖
  双江平湖,又名双青水库,位于湘中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镇政府正北方向11公里的九龙山山上双青村。双青水库是邵阳市高山水库之一,也是隆回岩口九龙山山上五大水库(即寨志水库、向家水库、九龙山水库、岩口水库和双青水库)之一。
  双青水库内,一泓湖水,坐拥群山,水面影影绰绰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的颜色似碧绿又似幽蓝,两侧山峦的倒影形成浓淡相间的靓绿色彩,在水面上纠纠缠缠由近向远处延伸。由山上向下俯瞰,蜿蜒而来的双青村两条小溪及水库湖面,静止的就像光滑铮亮的镜面,纹丝不动。故人们称其为“双青平湖”。灰白色的大坝,是挺直的脊梁,横亘在打弯的水面之上。周围群山,云雾氤氲,白纱缠绕。这轻柔的白雾遮挡不住红绿相间的山体,更显得它们俊秀萧拔。周遭景物,静谧而美好,它们具有宽厚渺空一切的淡然。融身此处,足让你落尽尘世繁华,安然、恬静。因为,只有走过大山大水之后,人生才会变得更加丰硕;走过大山大水之后,人生才会变得更加淡然。
  凡来岩口镇九龙山双青水库游玩过的游客都会对青山绿水、双狮守槽门的岩口镇双青村这里的风景赞不绝口,留恋忘返,情有独钟。在山峰连绵的岩口双青村这里,水库一水独秀,自然清新,烟波浩淼,水质清纯。水与村庄相连,水与云天相接,碧波上一只只小船,来来往往。如果你亲自到水中行船荡舟,可渔鱼猎水鸭子,别有一番情趣。水面上偶尔锦鳞跃水,那飞花点翠的瞬间犹若天上人间,不可多见。在青春年少时,笔者的父亲丁必生当时在大观乡政府供职,八表姐嫁在双青水库不远的黄麂洞(今名黄金洞)村,只要父亲去黄金洞、茶仁或者双青村下乡,笔者便会缠着父亲或偷偷尾随父亲上九龙山黄金洞表姐家玩。在表姐家,表姐夫时常带我去双青水库钓鱼、打水鸭子或野鸡,面对双青水库的幽美水景,笔者曾作了一首描述双青水库水景的小诗,来表达对双青水库这片水域的赞美:
雨后烟尘净,水共晓色新。
霞染花织锦,舟横柳影印。
坝体若长龙,岸边景致青。
农家迎远客,佳人动鱼腥。
频推青玉盏,闲嗑家常经。
醉敲棋子落,卧看白云轻。
多情水上鹭,停停复停停。

  现在重读这首拙作,觉得有味。这首小诗是这座双青水库真实景致的写照,形象地描述了双青水库的幽美。这里没有高楼大厦,这里远离红尘世俗,这里只有葱郁的坝堤,这里只有悦人的花树,这里只有蝴蝶翻飞,蜻蜓戏水,这里只有淳朴的山里人。
  放眼远观,水天一色,碧波白云,相映成趣,伫立在水库岸边,水中烟渚,纤草丛生,如若绿茸茸的绵绒毯,毯上点缀着各种水草绽开的小花,令人心旷神怡。这座双青水库是20世纪50年代兴修水利的杰作,浇灌了下游九龙山岩口镇几万亩的农田,也养活了靠天吃饭的九龙山五六千人口。当时修建水库共搬迁库区河底十几个村落,那时的百姓没有一句怨言闲语,听从国家号召,齐刷刷地从肥沃的土地、河滩搬迁上了周边的山岭,重建家园。现在,政府投入巨资重新恢复水库的原生态保护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蓄水、调水、防汛、发电、旅游的作用,回哺着黄金洞双青水库周边的百姓。水库更如明珠出浴,再向世人展现她耀眼的光芒,笔者有《双江平湖》诗曰:
四山环抱翠盈眸,二水中分一气收。
无限碧波来滚滚,天机到处悟源头。

 
  狮口漱流
  在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政府正北方向11公里的黄金洞双青村的九龙山群山之中,有一个美丽的狮子口湾,基处于双青水库侧,因两座状如卧狮的山峰环抱而得名。两峦一脉,南北相通,北高南低,北为大狮作卧形,南为小狮作蹲形,左右相顾,眉目口鼻,宛然通肖。在狮子口湾西的双青水库侧,有岩雄踞,岩首轩然昂起,形似狮首,耳目俱全,故名狮子岩。中有一凹处,酷如狮子口,因此得名狮口。岩口镇双青村,1961年为大观公社双江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滩头区双江公社同名,根据该地青山绿水、双狮守槽门,更名双青大队,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乡政府时更名双青村。1995年5月,隆回县撤区并乡,双青村归属岩口乡;2006年9月15日,岩口乡撤乡建镇,其归属岩口镇管辖;2016年6月隆回县并村后,双青村并入黄金洞村,黄金洞、双青、茶仁三村组建成新的黄金洞村,恢复了民间俗称的“九龙山黄金洞山上”的旧称。笔者曾于20世纪90年代走游了黄金洞,关于绿水青山的双青狮子口,欣游之下面对美景也曾一挥而就《题狮子口》的小诗:“岩口北望卧雄狮,山缺好似嘴咧龇。狮口闲坐揽八景,观光路上君莫迟”。
  在黄金洞山上看狮口,双青水库的河水在静静地漱流,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语要给我们讲。但从双青河的脸上,我们却看不出它内心涌动、奔腾着的情感。它把一切一切的哀怨与诉求,希冀与期盼,全都深埋在心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独自承受。山与河,唇齿相依,它们各自都在静静地听着对方的诉说……双江河水是狮子山流淌不息的泪水,终日以泪洗面也忘不掉灾难给它带来的伤害,它只能是无言以对,默默地忍受这一切,任时光的梳子,梳理它难以言说的痛伤。
  狮子口,自然景色奇特,山岩横断,倾壁欲合,两岸岩壁间水宽不盈丈;谷内清泉长流,冷冽洁净;峻岩乳石杂挂,千奇百怪;石缝间奇花异草,岩顶上枝叶交错;溪底卵石光滑,且绚丽多彩;谷中光线暗淡,凉风悠悠。特别使人神往的,是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初春,山外桃红李白,满山翠绿;盛夏,藤蔓缠枝,凉爽宜人;深秋,桐树累累,红叶艳丽;隆冬,白雪皑皑,腊梅飘香……
  是的,岩口九龙山黄金洞山上双江水库(双青水库)的狮口漱流,它像一幅古朴自然的图画,面对它,紧张的神经松驰了;溪水像一曲悦耳的歌,烦恼被驱散了;鹅卵石像一粒粒玛瑙,两手沉甸甸了;徐徐轻风像一杯杯醇香的美酒,心儿醉了……
漱流忘味,顾影含欢。“山色浮波怡目;湖光藏幽空心”。面对美景,我涂诗《狮口漱流》:
稻畦荒圃似江南,为有灵泉出地甘。
石漱千珠寒雨落,山围一境碧天涵。
浣来衣冷和秋月,汲处瓶香带夕岚。
安得凿渠通郭绕,不烦符调及僧庵。

 
  半山夕照
  半山岭位于隆回县岩口镇政府北方4公里的虎形村九龙山上。每当夕阳西下,余辉中的半山岭呈一雄浑剪影,在满天彩霞簇拥下显得分外壮观神奇,这就是岩口九龙山八景之一的“半山夕照”。九龙山山内树木青翠,群花争艳,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阳西照九龙山虎形村半山岭时,如红霞冉冉升起,故名“半山夕照”。日落时刻,西坠的太阳高高地挂在了西面的半山岭九龙山上,给九龙山染上了一层彩色的外衣,把岩口镇铺上了一层流金溢彩。
  半山夕照,霞染云飞。半山夕照,在风的指示下,用一股暗香朝我招手。斜挂的万道彩霞,飞扬的绿,陷于其里;用一千种花香,把所有的梦想,放飞。再把散去的经卷,雄浑的剪影和时光一一装订。半山夕照,打开灵动的脉络,红遍尘埃的目光,飞出的花瓣,一行行都有鲜花的笑脸。岩口大地,在清风紫云间吟唱。诗意的章节,天籁般的韵律,异彩纷呈。笔者有《半山夕照》小诗为证:
一峰高耸透云衢,名唤半山久已乎。
得道赤乌成往事,还巢青鸟渺虚无。
凭空掀起擎天柱,飘缈遥望拔地区。
几曾仰瞻劳梦想,未知何日素怀敷。


  行文至此,笔者以一首小诗以结尾。
  《登岩口九龙山》
西风漫舞九龙山,跃上尖峰若等闲。
纵目南空浮朔雁,回眸北麓起苍烟。
红霞一抺飞天路,绿树千丛让谷川。
览尽高秋青色浅,长亭歇马亦流连。

 
  作者简介:
  丁华,男。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人。系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邵阳市楹联学会会员、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诗歌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工人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岩口马脑寨之塘头丁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求学于岩口边镇,21世纪的千禧年至今南下漂泊,文学爱好者,媒体自由撰稿人。现客居羊城,谋生广州。

(文字来源投稿,图片来源网络,编辑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