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民俗与非遗 >

春节喜贴春联的习俗

来源:邵东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何俊良 黄伍时间:2016-02-05点击:

春节喜贴春联的习俗
何俊良/文  黄伍/图
 
  史载,春联肇始于后蜀主孟昶,兴盛于明太祖朱元璋。它由最初的辟邪祈福,逐渐演变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寄兴抒怀的全民文化现象,成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一种特定文化符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由于中国楹联学会几代人的努力,楹联文化教育普及工作卓见成效,社会各行各业都有楹联家涌现,春联的创作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好的春联,或紧扣新春气息写景状物,或紧扣生肖干支拟人寄意,或紧扣大政方针、时事要闻、社会新风、家庭境遇、个人需求畅意抒怀。无论是寄情山水、祈祷幸福,还是歌颂时事、送旧迎新,都以精美的文字反映着火热的生活,坦荡着温馨的胸怀,将春节的喜庆气氛渲染得如火如荼。
 
  每年春节前夕,我们都要组织楹联家、书法家进社区、进农村送春联。红红火火的春联贴满大街小巷,格外让人觉得春意融融、喜气洋洋。但是,由于书籍横排,很多群众不知道春联该如何贴。正确的方法是,面对门框,右手边的门框贴上联,左手边的门框贴下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平仄,一般情况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弄不清声调,那就看文字内容,春节气氛特别浓郁的春联,一般上联是讲过去一年的成就,下联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在我国的不少地方,春节除了贴春联这个习俗,还有贴春条、门页的传统习俗。春条是贴于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皿上的单幅文字,基本上是四个字,一般贴于水车上的是“春潮滚滚”,贴在水缸上的是“细水长流”,贴在风车上的是“五谷丰登”,贴在粮仓上的是“金谷满仓”,猪牛栏上贴的是“六畜兴旺”,鸡窠上贴的是“金鸡报晓”,筷筒上贴的是“快发出头”……都是些既和所贴之处意义相关,又表达了主人祈祷吉祥如意的精短词语。门页则是贴于橱柜、单扇门、影壁上的单个文字,纸为正方形,做菱形张贴(四个角尖分别对上下左右)。春节期间基本上都是倒贴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快点到来的愿望。
 
  春条、门页语境的宏阔性与灵动性自然和春联不可同日而语。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当今社会,人们不经意间舍弃了年年基本上因袭陈词的春条、门页,而更多乐意弘扬能够自由表达心声的春联。
 
  儿时在江西莲花度过,记忆犹新的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贫穷并不影响新年伊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祈望。腊月二十八日前后,村民们家家堂屋的八仙桌上都堆满了红纸,或自己动手、或请人捉刀、或喝令儿孙上阵,将红纸裁成横幅、框对、春条、门页,狼毫饱墨开心写,人气旺场满院红。每家每户除了每个门框贴满了春联和横幅,各种器皿都必然贴上春条,各条柜门都必然贴上门页。你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片火红的世界啊!
 
 
  (作者简介:何俊良,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邵东县作家协会理事、邵东县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艺评论专著《文字的使命与力量》2013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