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民俗与非遗 > 民风民俗 >

漫话中秋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10-01点击:

  农历八月十五,是“花好月圆,阖家团圆”的中秋,又称为“八月节”、“团圆节”,“拜月节”、“秋节”等。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除春节以外,人们最重视的就是中秋佳节了。在这一天,亲朋好友互赠礼品,全家团圆,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金秋收获的喜悦。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古代,阴历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由于八月居三秋之中。八月十五又是八月之中,“中秋”因此而得名。“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有春天朝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逐渐由宫廷传入民间,中秋节就起源于此。唐朝时,中秋节发展成全国性的节日;到了宋朝,中秋节日的活动最繁多,最热闹。从2008年开始,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放假一天。给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
 
  中秋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秋之夜,阖家团聚,在清朗的月色下,摆上月饼、瓜果,一边赏月,一边讲述着有关月亮的故事。流传至今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都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最广:相传美貌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因为在八月十五的夜里偷吃了灵药而飞上了月宫,从此在清冷的月宫中每日与玉兔为伴,极为寂寞。因此,历代文人都以此为题材创作诗词散文和戏曲等,嫦娥与月亮也被密切地联系起来。如今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在赏月时,也会想象那玉盘般的月亮里住着美丽的嫦娥,正在婆娑的树影下翩然起舞。这些传说给中秋节增添了悠远、神秘的迷人色彩。
 
  关于中秋赏月
  我认为,在中秋节日习俗中,居于首位的就是“赏月”。“十二度月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描述了人们对中秋月的情有独钟。中秋赏月之民俗,由来已久,于宋为盛。《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洒楼玩月”。形象地描写出中秋之夜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积极筹备赏月的情景。如今,赏月是中秋节必有的活动,有的人家仍然会在院子里放上桌子,摆上金色柚子等水果、月饼等,一边闲谈一边赏月。即使不摆设桌子,也会到外面散步、走动,以欣赏一年中最圆最美的月景。古代文人多会见月生情,创造出不少千古佳句;而令人则重在领略景致,尽享天伦。
 
  关于“月饼”
  月饼,历史悠久,又称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烧饼等,是由祭月贡品发展而来的。明代《西湖游览志汇》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义”。可见,在明朝时,月饼已成为中秋应节食品。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团圆。如今,月饼做法精致,用料考究,品种繁多,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
 
  中秋节日民俗的演进
  如今的中秋情怀,中秋文艺演出,主题是“团圆”。而古时祭月、拜月的遗迹越来越少,而赏月却成为中秋习俗的主调。以往复杂的民俗活动,变得越来越简洁。节日民俗活动由繁到简,反映了信息社会人们对简约生活的追求;由祭拜向欢娱的变化,也体现了现代文明的潜移默化。
  但不管怎样,中秋佳节仍是华夏儿女颇为重视的节日,因为圆圆的月亮寄托了人们对花好月圆、家人团圆的祈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是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举杯邀明月,祝愿亲人幸福安康,企盼祖国和谐统一的美好节日。

(文字来源投稿,图片来源网络,编辑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