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民俗与非遗 > 民风民俗 >

简谈农村的丧葬祭祀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8-08-27点击:

老人死去,旧称“正寝”,俗曰:“过世”行路。丧事叫“白事”、“白喜”。一般人家均用棺木(也称“棺材”、“寿材”)土葬为多,墓地用砌砖、块石垒砌为椁,俗称“坟地”、“坟山”或“坟堆”。也有以青石板砌椁的,也有用石灰筑成。丧礼都按死者家庭经济地位而定繁简办事。
 
送终
病者临终,家属到场送别,俗称“送终”。死者断气后,即烧纸钱,谓之“烧落地纸”或“烧落气纸”。富户请和尚念经,叫“开路经”。
 
落地(净身)
替死者抺身、净身、梳头。更衣服后,将尸体移至堂屋,叫“出厅”,“打落坭”。尸身覆以被单,同时孝子在尸体旁插香焚纸,点脚尾灯,朝夕不离,夜间要用竹条打地,使蛇鼠不敢近。死者所用的被褥、枕头、草席(竹席)之类扔在路口或溪河边。入棺时,死者上身要穿衣7至11件,裤5至7件不等,以素色为主,一般为黑色、青色的服装较多。门前要挂黑布条,或用白色纸、白绿色纸贴上挽联,门顶用毛笔书写上“当大事”三字白纸横幅,以示邻里亲友。
 
报丧
将死讯告知亲戚,报丧人不论晴雨天气须带伞一把,至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告明来意,亲戚必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之。随着电信的发展,现在有的人用电话报丧或微信报丧。
 
戴孝
服孝分五等,谓“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儿孙须披发赤足,皆穿麻布衣。民国后丧事从简,在手臂间挂一麻布圈,鞋头缝一块麻布代之,麻布衣只限于出殡时穿。建国后,孝子服孝更简便,只头戴孝帽或系白布托头,臂系黑纱布条。亲戚白布系头腰,房族人等或挂黑布条于左臂上。
 
入殓
将死者殓入棺内。入棺前,长女披发穿孝服,或长子执杖,哭赶水滨溪河边、古水井旁,投钱(硬币居多)于水中买水,家乡孝子以去古水井买水者较多,以桶、盆或瓶盛回,俗叫“买水”。然后取水为尸体洗脸、浴身,俗叫“浴尸”、“擦身”或“洗身”。棺内用物很多,为圆顶的帽子,方头的假鞋,白袜、腰带、衬袋、香木、手巾、稳枕、白扇、书本、笔、墨、纸、柿饼、金银器、过腰袋、食袋、柳枝、童男童女(用纸扎男女小孩两个烧灰放入袋内)定口宝等。女丧须另备香髻香簪水裤等物。此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圈,叫“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拣时辰盖棺下钉。男人要请有身份的长辈,女人就请舅父来赐三扇风,口中念念有词。与死者时辰相冲克的人,要避开或要到门外伏哭在地,不可看死者入殓(即闭棺)。
 
守灵
出殡前,设孝堂,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朝夕不离。在死者灵前献上祭品,叫“祭奠”。早晚奉食为生时,亲友前来吊孝,由孝子跪迎跪送,执事者持香奉拜,或配拜礼。死者棺柩停放在厅堂,叫“站厅”、“立厅”。同时,请当地有名望的歌师唱孝歌,为死者歌功颂德,安慰亡灵;赞孝子孝心孝顺,俗称“唱夜歌”。
 
出殡
出葬日,吹打鼓乐、放铳鸣炮(鞭炮)开道,带路人散放纸钱,擎举挽联挽幛花圈者领先,叫“轴联”。家属披麻挂素,儿子扶棺哭泣不止,亲友后继,俗叫“出山”。送葬人数多寡,由死者社会地位及家庭经济情况而定,至亲者应送至墓地,戚友邻居只送半途折回。
 
安葬
棺柩抬至墓地,掘穴(俗称“金井”)已先筑好挖就,家属绕圈撮土放在棺木上,谓之“盘丧”。棺木放入掘穴“金井”中,道士(师公)唱经,谓“喝丧”。灵柩归位后,家属迎木主牌送入宗祠安奉,孝子迎抱死者遗像(此时遗像反转)归家高悬厅堂神龛上以日夜供奉。称“回灵”或叫“上龛”。棺木放入窟穴金井,择日良辰填土安葬,做成土堆坟墓。
 
做道场
又称“做功德”、“做斋”,请道士、师公或和尚为死者超度。根据家庭经济力量决定繁简,可做一个晚上,也有做1—3天,旧时官绅富户家也有做7日7夜,有的七七四十九天做道场,并备办酒菜,请亲朋邻友,花费了很多钱,杀猪办酒席概由房亲主持,当事人、孝子们不能干预这俗称“呷豆腐”。另外,有的有的人家,孝子得请当地有名的花鼓戏剧团或祁剧团来家演出,1——3天不定,称“唱大戏”。同时孝子进行的还有,请当地德高望重、心灵手巧、技艺精湛的纸马匠(也称“纸马师”)扎制灵屋、金童玉女、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手机电脑等电信通讯工具等等。夜幕降临时搬抬至荒地野外,请和尚或道士、师公念咒唱经,点火焚烧,俗称“烧灵屋”。如此这般折腾,经一场丧事金钱费用支出之后,弄得人亡家破,孝子家生活陷入悲惨贫困境地。
建国后,农村丧葬礼俗大有改变,迷信活动逐步革除。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国家实施殡葬改革,号召全民厚养薄葬,提倡火葬(尸体火化),骨灰进行树葬、塔葬、水葬、海葬、田葬等节俭、绿色、环保的安葬代替历史久远的土葬。长辈死亡,在灵堂上设置孝厅,用遗像代替木主牌位,亲自检理衣衾棺椁,依理成服,亲朋戚友前来吊唁者,改用黑纱布或白布一条,图环在臂上以志哀念,悼念死者采用送花圈或礼金现钞,与死者“告别”。开追悼会时,悼词介绍死者生平事迹,以褒为主,褒扬死者生前为人处事。不过,出殡时,鸣炮响铳开道,却有越演越烈之势。
 
祭祀
在旧社会里,宗祠寺庙的祭祀有春秋二祭的例俗。岩口山区农村中凡逢着红、白事时,都有举行祭祀仪式。氏族祖祠有忌辰、诞辰定日祭祀的。祖坟也有定日祭扫挂青(挂亲)的习俗。
据村中房族长辈人述说,昔日旧社会里,祭祀仪式,首先选出通、引、祝和主祭人及执事者,然后到宗祠祠堂时开始举行仪式的。通为司唱礼节的人,俗称“歌师”,先唱执事者各司其事,主祭者就位,盥洗……等。司引者先引主祭者至盥洗处盥洗净手毕,引至台前拜跪,叩首、上香、奠酒、祭酒等节目,进行三跪九拜九叩首。主祭者要选出尊辈或有职份地位威望高的士绅为主祭人。祭祀毕,祭品按宗族或者房族人丁分发,谓“人丁兴旺”。上坟祭祖时,如果子孙旺盛,要选出主祭人和执事人员排成整齐的队伍,开路人点燃土铳燃放鞭炮,领头要有族旗、彩旗、灯笼、吹唢呐、敲锣打鼓击钹,后面家族中男女列队往祖坟山的坟地上祭祖,祭品有用木盛装着刚鬛、柔毛或金猪、三牲、糯米水酒等物,抬到祖坟前,祭毕完祭品按族中人丁分发,也有在坟前集中野餐牙祭一顿,然后有序不乱列队返家。
建国后,家乡岩口乡村的祖祠、祖墓多已废掘盗挖,旧时这些封建祭祀仪式多以革除,或形式简化了。

(图片来源网络,编辑曾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