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人文邵阳 >

【邵东名村】邵东出了个“才子村”

来源:人文邵阳编辑部撰稿:人文邵阳编辑部时间:2017-06-27点击:

导语:中国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凡那个村落那个地方出了个状元、进士或者秀才,四邻乡亲都来庆贺一番,或祭拜天上文曲星降福,或祭拜祖先神灵保佑。然而,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高考制度。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传统文化观念依然延续开来,哪个村出了最多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人们就称赞之为“状元村”或“才子村”。我县水东江镇长胜村就是这样一颗远近闻名的教育明珠,人们赞誉为“才子村”。

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座落在邵东县水东江镇的长胜村,是个地处边远的高旱山区,现有面积5.8平方公里,地处衡邵干旱走廊,“七里长冲”是人们对这里地貌的描述,有村民3475人,人平只有三分耕地,除了黄花、柑桔等经济作物外,全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仅5000多元。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即使在县级地图上也难以发现它的名字,然而,它却以“才子村”的雅称而名闻遐迩。

村里自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就考上了500多名大学生,其中,迈入北大,清华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大上海交大等40多所重点高校的优秀人才多达150余人,32名研究生,8名博士生,3名北大硕士,平均8人中出一个大学生,留学海外定居人员2人,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4倍多。在省、市级党政部门、各军区、知名高校及大型企业工作或担任领导干部的优秀人才多达114人,仅长发堂一个村民小组就出了处级以上的干部6人。造就了农村基础教育独特的“长胜现象”,荣登邵阳市高考第一村的光荣榜。

山村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白云飘飘,彩霞满天,空气清新,翠绿敝日,大热天的,非常荫凉。绿树掩映着山村民居的黑瓦白墙,房前屋后的枇杷树,桃李树,枣子树下鸡、鸭、鹅三五成群自由觅食,小狗的眼神也呈显温和,摇摆尾巴,牛儿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低头吃草,漫山遍野的黄花长得有一米左右高了,打起了青朵。蓝天、白云、小草、野花,宁静的山村宛如一幅绝妙的图画。

这里有一座名字好听的山一一叫观音山,有一棵千年以上的老树一一盘龙遒劲、历尽风霜的老枫树?它们护佑和见证了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一从这里,走出了湘雅名医申良方,他是我国肿瘤学科金字塔顶端式人物。他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科主任、肿瘤学研究室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医院协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学分会委员。获“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一一从这里,走出了史学博士朱文亮。他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攻读博士期间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论文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现就职于暨南大学历史系,承担中国近代政治史专题、中国近代人物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兼任历史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一一从这里,走出了理学博士申理滔。他攻读博士期间在国际学术刊物以发表五篇SCI,其中包括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两篇国际顶尖期刊的学术论文;荣获所长一等奖和中科院奖学金,并获Reaxys PhD Prize大陆提名奖。就职于天津凯莱英医药集团,负责多个仿制药的研发及美国申报工作,部分科研成果申请五项国内专利且三项获授权,两项国际专利。2016年转职于武汉启瑞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创新药和仿制药相关品种开发,负责的心血管类药物新药研发。

一一从这里,走出了外国语言文学博士曾晓燕。她现任教于湖南大学,一直从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出国留学托福、雅思培训工作。2013年攻读湖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和参研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共10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参编国家级大学英语教材5部(本),发表国际国内期刊论文10余篇。2012年获得湖南省高校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曾两次公派到美国知名大学访问学习各一年。

一一从这里,走出了博硕兄弟申柏华、申清华一一哥哥申伯华,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现任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广州煌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高工,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弟弟申清华,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现在北京电信工程建设部工作,2013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和通信与广电专业一级建造师证书。

一一从这里,走出了北大之星周峰。他先就读于湖南师大附中奥赛实验班,后保送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深造,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职业生涯开始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历任工程师,工程主管等技术角色。在微软期间,主要从事Windows服务器和开发工具的研发工作,对中大型软件研发和管理有深刻体会。11年来到网易,进入网易担任高级经理,总监和产品总监,负责多款大型项目,善于孵化和管理技术团队,有丰富的研发和产品经验。

从这里,走出的才子队伍太庞大了,限于篇幅,只能青蜓点水式, 如还有“博硕兄弟”申永强、申永富,“北大之星”申宇,“高工姐弟”申兰平、申慧颖等等.....

二. 三更灯火五更鸡,男儿正是读书时。    长胜村披上了光荣而又神秘的面纱,引起了各类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这山冲冲里如此英才辈出,经久不衰呢?带着疑问,我们深入走访,调查求证,一家一户走访,调查情况、翻阅族谱、寻访老人、打电话、发信息.......

村支书申国华他作介绍:这里居住的村民有10多个姓氏,大多数村民姓申、曾、佘、王、周。据族谱记载,祖先大多是从中原迁居江西,元末明初,迁居邵东。先祖中,有朝中命官和征战的将军。1901年享誉三湘的杨塘书院就是曾氏先祖曾丙煕倡导首建。在这偏居一方崎岖贫瘠的土地上,传承了中国尊师重教,学而图强的文化传统,认准送子女读书是最好的投资,是利国利民利己利家的大事。在村民心中,“养崽不读书,不如去喂猪。”全村形成了只羡慕有才德的人,而不是有财富的人,对考上了大学的孩子进行奖励,树立榜样的激励作用。这里人们相逢问候时,都问“你儿子考在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毕业了吗?找到什么工作了?……

承家湾组申采藻老人:一家5个儿女全部考上了大学,现个个有了工作成就。记者提问:你培养子女成才有什么诀巧呢?老人只回答了一句话:“因为穷啊!”。老人眼里噙满了泪水,回忆起自己苦难的童年,三岁父亲去世,长大后靠跟师傅作木工维持生计,常常用苦难的生活经历和家史教育儿女,鞭策孩子们发奋学习。

77岁的申春轩老人,他家三个子女全部考上本科院校,大儿子八十年代初考上铁道学院,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国企当工程师,在长兄传帮带下,妹妹、弟弟个个以哥哥为榜样,勤奋读书,常常挑灯夜战,深夜复习功课。十年下来,二个弟妹都已完成高校深造,现在省市机关工作。

曾送秀老人讲述:有三个儿女,小儿申彪贤还在肚子里,丈夫不幸去世。自己含泪送走丈夫,生下儿子,苦爬硬撑,在现在的老伴申益华的帮助下,把三个子女养大。大女申利贤,毕业于邵阳学院,二女申辉贤毕业于成都大学,儿子申彪贤毕业于河北大学,现在北京铁道部门工作。曾送秀含着眼泪说,她的三个子女非常争气,对她和后爸非常孝顺,一家人和睦相处。

申希求老人介绍:三女一子城里的孩子,能做中出了两位大学生。儿子申永红2000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长沙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女儿申永华2006年考入吉首大学,毕业后分在广州市一所中学教高中数学。老人讲述他当时家里很穷,送不起子女读书,省吃俭用,鸡下的蛋自己舍不得吃,拿去卖了供子女读书。那时种黄花又没技术,产量不高,卖的钱也不多,为了能让子女上好学,东借西凑,老伴不知流过多少泪水。

霖庶堂的尹老师介绍:大儿子尹晓明考取了政法大学,现在邵东县监狱法制科工作,孙女尹佩佩和尹琦都考取了医科大学。这里的农家孩子的特点:一是读书都吃得苦,不怕难;二是都有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三是大家相互帮助,穷帮穷,亲帮亲,邻帮邻;四是谁考上大学了,大家送人情恭贺,教育孩子们学榜样,长志气;五是村上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放电影的型式进行宣传慰问。

比如申湘北夫妻俩靠在外打工送大儿子考上了大学,他的小女儿申娟娟,见哥哥考上了大学,她从八岁起就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做家务,从小学一直苦到考上了大学。如果是城里的孩子,能做到吗?

申仲凯老人他家4个儿女全部考上名牌大学,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就是用汗水从土里浸泡来的,早起晚归,披星戴月地种黄花、柑桔买得来的。

朱文亮八岁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亲属邻里的帮助下,他完成了大学学业,后来又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现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

这样的事情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还有偷偷卖血送儿女该女的,戳楼板买了交学费的,把祖传金银手饰变卖送儿女读书的......

平凡的村民,朴素的语言,如一曲曲“穷则思变”的人生之歌。贫穷一一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有志者来说,它是成功的垫脚石。

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村里在外的老领导申肯堂介绍:长胜村民众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有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到解放初期,村里仍有二个私墪学堂。按家规家训要求,那个宗族后裔学习成绩优异者,全族人都自觉捐钱捐物,鼎立支助学业,本姓本村的私墪先生也愿意对优秀学生减免学费以示鼓励。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境内土匪猖獗,长胜村民自发组织习武自卫,忠勇尚武之风一时兴盛,耍狮子、比武艺等民间文化活动直到“文化大革命”运动才逐渐停止。从历史的渊源来看,长胜村人继承了中华儒家文化的“文武之道”。助学奖优的光荣传统,更是代代相传。

从“才子村”里走出去的才子申宇来稿揭秘,文笔蛮好,情真意切,现选文摘录,以飨读者:“我是长胜村礼余堂人,父亲申道民,母亲周凤秀。我本科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毕业后相继任职中国青年报社,南方人物周刊,编辑过《万象》杂志及系列图书。2010年离京赴来穗,现定居广州。担任中大社工服务中心项目总监、广东省扬善公益事业促进会副秘书长。

一晃,已是不惑之年。回首童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在我记忆之中,家乡虽地处穷乡僻壤,但民风淳朴,读书人素有读书上进之风和经世致用之志,此风或一时而不显,但其源流不断,一得合适时机,便蔚然成风。今日有“才子村”之名,或非偶然。“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风气所化,我家也是其中的受益者。2001年秋天我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一年后,表弟周峰也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读研。兄弟同行,在北大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几年后,堂弟申海涛也考入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后来听说,当时我家隔壁申建华大哥的女儿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闻之心喜。世事浮沉,名利不足夸,权势不足凭,但穷乡僻壤的青年学子“相互勉励、读书上进”精神弥足珍贵。

小山村的读书之风,其源头何在?我觉得各家堂屋的名字很予人启发。我外公一家所在小组叫“明德堂”,相邻的是“积余堂”,我家所在小组叫“礼余堂”,此外相邻的还有“新仁堂”、“霖庶堂”等。“明德”二字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积余”二字出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外“仁义礼乐”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考上大学的就越来越多了。我舅舅周奉明一家最重视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绝大部分孩子还处于“散养疯玩”阶段时,舅舅一家已经开始有规律地辅导表弟周峰的功课,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我今日已为人父,开始辅导儿子功课时,才意识到这样做是多么明智和重要。表弟周峰高中考入湖南师大附中,大学保送浙江大学,研究生入读北京大学,工作于跨国企业微软,在学业上一路凯歌,实与其父母的长期重视、倾心培育分不开。表妹周文静也学有所成,侠骨柔情,文笔好,有才气。

周奉明先生见我村“才子”辈出,发心召集众人,赓续传统,回报家乡,重建乡土,其心由来已久。幸得众父母官和乡贤们鼎力支持,不惮烦劳,多方联络,日见其成。此正是“明德亲民,经世致用”之大道!善莫大焉。申氏家族当前班辈为:“道济群生泰,忠厚辅三湘”,意义极好,谨祝家乡日新又新,早日建成如此敦厚美好的乡土家园。”

常言道:“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近二十多年来,从长胜村走出来的精英人才,他们时刻不忘回报桑梓,建设家乡。当地村民反映,每年春节、他们都不远万里回家探望父母,走访邻里,乡音乡亲,情意浓浓!据村领导介绍,近十几年以来,通过村里优秀人才的争取、引进和捐助,长胜村已累计完成各类投资620多万元,修建了水泥公路17公里,改造农村电网6公里,维修山塘、水库6座,建好了村级小学,全村二个片全部用上了自来水,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育文化的兴盛也助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近四十年以来,全村无重大刑事犯罪、无吸毒人员、无退学失学儿童。

春夏之交,气候宜人,山中绿树成荫,野花遍地,树林里随处可见各种野果子。攀上山顶,环视四周,阳光绚丽,山色多姿多彩。嘻嘻的风声,捎来了儿童上学的欢笑声,在乡间弯弯的石板路上演绎着一幅动人的画面。下山后站在远处再仔细看这座山,活像观音菩萨盘腿而坐,难怪人们叫它“观音山”。也许正应了唐代刘禹锡的诗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长胜村党支部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他们认识到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到的是“教育救国,科技兴国"。他们将召集乡贤,聚精会神再谋发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坚信,不甘沉沦、敢于拼搏的长胜村人,一定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开创自己美好的长胜梦、中国梦!

作者简介赵超群,邵东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社会工作者、党支部书记,湖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员、邵阳市作协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新闻作品百万余字散见于几十种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