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人文邵阳 > 文化交流 >

高崇山镇七旬老人胡鸣凤十五年“磨一剧”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岳志勇 人铭 付娟时间:2016-08-26点击:

高崇山镇七旬老人胡鸣凤十五年“磨一剧”
  (岳志勇 刘人铭 付娟报道)
  以前,在双清区高崇山镇高崇山社区,很多人都认识胡鸣凤,因为他桃李满天下,在高崇山一带是个名人。
  但退休后,他几乎闭门不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开始有人不认识他了。
  并非身体不好的缘故让胡鸣凤不常出门。虽说他今年78岁了,但是他身体还算健朗,真正的原因是他想尽快写完《奇人怪事》一书。从退休开始,他就着手写名为《奇人怪事》的一书,15年来,他已经写了100余万字的初稿。
 
  胡鸣凤从小酷爱读书,酷爱文学,因而成绩优异。上世纪60年代,仅仅读过一年初中的他,通过自学考进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在老师的指点下,他开始学习写作,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一位现代文学老师就曾夸他,行文叙事常常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较客观的或说书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与赵树理风格颇为相似。
  1998年,胡鸣凤退休。退休后,该干点什么?胡鸣凤首先想到,有时间写作了,为什么不写一点值得纪念的东西呢?
  那写什么呢?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胡鸣凤发现其实年幼时的自己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自己出生国民党军官家庭,自己与小伙伴们却常常为党的地下工作者办事,从事地下活动,并在此期间有了自己的崇拜偶像。为什么就不能写写自己的偶像呢?
 
  最后,胡鸣凤决定写一部以自己偶像为原型的文学作品《奇人怪事》,时间经历了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跨度长达70多年。作品中,主线描写了主人公陈松由一个红小鬼到抗日英雄、党的基层干部、党的高级干部的光辉历程,作品中大量穿插了胡鸣凤经历过、看到过、听到过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一个品德高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的共产党员。
  因擅长利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于是,胡鸣凤决定以剧本的形式来写作。
  为了写剧本,胡鸣凤就几乎没出过家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只剩下写剧本了,一天写作的时间不下十个小时。
  胡鸣凤的儿女都不在老家,儿女希望胡鸣凤俩老进城一起住,但是胡鸣凤婉言拒绝,除了割舍不了故乡情外,更重要的是,他不希望有人给他写作分心,他要抓紧完成《奇人怪事》剧本的写作。
  上个月,在胡鸣凤的紧张写作中,四部八十集的剧本初稿完成,全稿100余万字。目前,胡鸣凤已经完成了第一部的定稿,第二部的初稿正在初审中。胡鸣凤还有一个梦想,希望剧本能被改拍成电视剧,让亿万观众看到自己的作品。
 图:每天,胡鸣凤就在这盏台灯下赶写剧本十余小时。   刘人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