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人文邵阳 > 文化交流 >

盟员唐文林肖像登上中国邮票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邵盟宣时间:2017-01-19点击:

  1月15日,集邮爱好者们惊喜地发现:宝庆烙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邮票。2016年底,国家邮政局联合中国电信面向全国征集一批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工艺美术门类及其工艺美术名家,出版一套“匠心神韵-大国工匠之工艺美术名家艺术风采专题系列邮票电话卡及纪念集邮珍藏册”。 
  1月15日,该珍藏册正式发行,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市政协委员、民盟邵阳学院总支主委唐文林肖像及其22件宝庆烙刻代表作出现在该珍藏册的邮票和电话卡画面上,这是宝庆烙刻首次登上中国邮票,也是邵阳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首次入选中国邮票。
 
  唐文林是技术精湛的雕刻艺术家。
  宝庆烙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备受重视,曾经在邵阳市竹艺厂作为出口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宝庆烙刻主要在邵阳特有的竹簧器和楠竹材料上进行雕刻烙绘,黄橙晶莹的竹簧与烙绘碳化的深色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形成极富地域特色的竹烙雕刻艺术。它追求的是国画的意境,要表现出国画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效果,难度是很大的,需要艺人长期的经验积累。烙刻在邵阳民间工艺美术的大家庭中,生存的危机最突出。
  目前,只有唐文林一人从事此项濒危失传的技艺。唐文林把宝庆烙刻当成毕生的事业,为了创作出比过去宝庆烙刻更有特点的作品,决定以邵阳悠久历史文化为题材,以烙刻的形式来记录邵阳的历史文化,如逐渐消失的邵阳老街老巷、民间习俗、少数民族文化等等。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自己的国画功底,用烙刻创作了一些反映邵阳老景、民风民俗的题材,如《宝庆印象》、《侗寨风情》、《中河街旧影》等。通过宝庆烙刻这一行将消亡的传统艺术,将邵阳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巷、传统民俗等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唐文林寂寞坚守、痴迷宝庆烙刻二十余载,终于取得了巨大成果。2008年12月,设计的竹刻作品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银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收藏。2014年,竹烙刻作品《侗寨情》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大师作品展获金奖,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号称中国工艺美术的“奥斯卡”奖,也是邵阳民间工艺美术门类首次获得这一级别的金奖。另两件作品《侗寨风情之新娘挑水》、《宝庆古巷印象》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分获 “百花杯”银奖、铜奖。唐文林三件作品同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大师作品展金、银、铜奖全满贯,这也是宝庆竹刻参加全国大展首次出现获奖全满贯。同年,以邵阳老街为创作题材的竹烙刻作品《竹簧储物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受邀参加了世界工艺文化节期间的专题展览,这也是宝庆竹刻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奖后,获得的又一项世界荣誉。
  2016年底,为大力弘扬和宣传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中国邮政总局联合国家电信面向全国工艺美术名家征集一批具有地方代表性,艺术欣赏性高的工艺美术门类和艺术名家,免费制作出版一套“匠心神韵--大国工匠之工美名家艺术风采专题系列邮票电话卡及纪念集邮珍藏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礼!唐文林的烙刻作品有幸入选,这也是邵阳境内民间工艺美术首次入选。
  在工艺美术领域,唐文林获得了很头衔,他是湖南省工艺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南民间美术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邵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唐文林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在他之前全面研究和介绍邵阳工艺美术的书籍之前是没有的,虽然之前有少数专家学者对其中部分民间美术及传承人进行单独的考察和采访,但缺乏整体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有许许多多被丢弃在乡间田野被人遗忘的角落,任其自灭、消失。他独立完成邵阳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料书籍——《邵阳工艺美术》。该书得到了省政协原主席王克英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孙建君先生的大力支持,王克英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孙建君先生为该书作序。在邵阳文库汇编工作中,唐文林教授教授承担了《宝庆竹刻》、《民间美术》、《古石刻石雕》及《古镇古村》等四本书籍的编著工作。在编写期间,他们不分寒暑,不论昼夜地奔赴乡野进行书籍素材的整理和拍摄,对于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份热爱就是他最大的动力。为了完善书稿,几乎每本书他都要进行几十遍的文字修改,逐字逐句认真钻研,甚至一个小标点都要仔细推敲。
  唐文林还是格调高雅的收藏家。他一直痴爱民间美术,热忱于收集邵阳的民间雕刻实物,致力于保存民间工艺美术实物。二十多年以来,他们收藏了大量邵阳工艺美术实物,包括木雕、竹刻、蓝印花布、挑花、泥塑、纸马、刺绣、年画、凿花、剪纸、剪纸和民间家具等20余种门类,共计3000多件民间艺术品,其中大多数是早已失传、独一无二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