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传统文化 >

童谣声声唱“立德”——简评《十里山童谣》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欧阳恩涛时间:2016-04-10点击:


  童谣是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每一个中国孩子,都或多或少从童谣中获得精神教化和艺术熏染,那朴实的文词、动听的韵律、机敏的睿智、俏皮的揶揄、幽默的意味,给我们平淡如水的乡村生活荡起多少美丽的涟漪,成人之后回忆起来,也许多少童年往事都已经遗忘,但是母亲唱过的童谣,父亲教过的绕口令,那些爱的标记,却给我们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童谣格局小,入门容易,写好难,但童谣如闪光的珍珠,可以折射万千,含蕴深刻;而在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隆回,有这样一本童谣——《十里山童谣》,它融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全国运用童谣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次尝试,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童心表达,是社会真善美正能量的童心传递。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师生亲自参与,在学习中领悟、思考中创作、生活中实践,形成学习、创作、实践良性循环态势, 让孩子们学唱童谣中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
 
  一
  《十里山童谣》在内容上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反映时代气息,贴近少儿生活。特别是童谣的上篇的内容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的,童谣的设计方式是孩子乐于接受的,童谣的插图是孩子喜欢的,整本书呈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符合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同时,这些童谣立意高,而且能够和时事结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主题,同时也弘扬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勾画祖国美好愿景。
  “富强民主奠国基,文明和谐众心齐。自由平等要坚守,公正法治莫偏移。爱国敬业都有责,诚信友善八德归。复兴华夏千年梦,出彩神州举世奇。”这首《核心价值观》的童谣,唱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众所周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三个层面十二词二十四字,属政治生活、成人世界、理论表述、思维抽象,乍一看,离儿童生活似乎遥远。其实,它们广泛浸透进儿童生活,时时处处在表现。
  古人提出为人处世最高标准:“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立德”指做人,“立功”指做事,“立言”指做学问,其中做人最重要。无独有偶,《易经》也有“厚德载物”一说。古代多讲私德,指道德高尚者能担当重任;现多讲公德,指以崇高道德教育培育学子成才。孩子们在生活学习的创作实践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上可化大为小,如要把《道德规范记心间》,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孩子们从小“人人要做好公民,爱国爱民记在心。又敬业来又诚信,待人友善四时春”(《人人要做好公民》);同时“八荣八耻要牢记”,做到“光荣耻辱要辨识”;“从小学法律,做个好公民。”
  立德要从娃娃抓起,不仅立小德、私德,更要立大德、公德。做到“好孩子,懂礼貌,清晨进校问声早;放学后,说再见,到家先问长辈好;乖孩子,祖国花,文明礼貌都做到。”(《文明礼貌大家好》);做到“文文明明一屋子,和和睦睦一家子。快快乐乐一村子,幸幸福福一辈子。”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学习中天天坚持“眼离书本要一尺,脚放平来背挺直。胸离桌子一拳远,手中书本不乱移。指离笔尖约一寸,学习写字握好笔。”(《天天坚持三个“一”》);《三餐要做到》:“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挑食营养偏,暴食最不好。养成好习惯,健康才可靠。”孩子们在行动上,从小要爱劳动,在学习和生活中知晓:“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劳动,大脑会思考。要想有出息,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大家一起做环保,争当节约小卫士;当别人在休息时,不要吵闹。在公共场所,一定不要大声喧哗。这些就是友善、这就是公德……
  这样的童谣,才是真正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孩子灵魂的立德童谣。
 
  二
  《十里山童谣》的语言是拙朴的、节奏是简明的,而构建童谣诗意与知性内涵的是文学创造元素中的想象与幻想。因为想象与幻想正是伴随着儿童精神成长的自然天性。因此童谣的艺术张力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充分拓展,对儿童幻想世界的审美描绘。从这个意义上说,童谣又是以最拙朴的语言传达最深邃的生命智慧的文体。健康的儿童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幻想世界远比现实世界广阔而自由。
  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和幻想力,是童谣创作的必要预期。请看书中的这一首童谣:“太阳对我笑一笑,我给太阳装空调。冬天放热暖天下,夏天制冷乐逍遥。”(《我给太阳装空调》)这首美妙的童谣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现象,拟人化的手法逼真生动,与儿童受众的想象与幻想景观神投意合;“问我长大想干啥,太空起舞月安家。土星上面育良种,火星上面品香茶。星际交通光速快,梦想天上种庄稼。”(《梦想天上种庄稼》)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在字里行间显示的淋漓尽致;这种艺术想象与幻想的支撑点与儿童的自然天性与思维特征是相互吻合。
  是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童谣,每种民族文化的源头都能依稀可见童谣的原型。在任何一个成年人可能的文学记忆里,优美的童谣伴和着亲情的呵护,成为其童年时光的主旋律。童谣作为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它的永恒不变的主题是亲情与抚爱,这也许是以最小的容量包纳最博大人类之爱的艺术样式。
 
  三
  《十里山童谣》中,有一些是以生活情趣取胜的,贴近孩子的心灵,把读者带到了孩子的生活之中,和孩子一起体验童年的快乐。如《地球健康才美妙》:“地球正在发高烧,为她降温很必要。多种树木和花草,少开车子与空调。大家都来保护她,地球健康才美妙。” 它倡导的是低碳生活,似乎和立德不相符合。其实,仔细一想,低碳环保,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讲生态道德。再如《争当节约小卫士》中写道:“剩饭剩菜不乱倒,旧衣旧袜也能穿。人人珍惜滴滴水,个个节约度度电。纸张铅笔要用完,出门切莫乱花钱。”它倡导节约、节俭,追求朴素之美。
  童谣《创文明》来自生活,也启迪生活智慧,让孩子修养品德,从生活小事做起:“长城哪里来?一砖一砖垒起来。运河哪里来,一锹一锹挖出来。春风哪里来?一阵一阵吹过来。文明哪里来?一点一点创出来”传统童谣中的《祝福爹娘寿无疆》中的:“提壶美酒敬爹娘,爹娘待我恩义长。我给爹娘许个愿,祝福爹娘寿无疆”子女给父母祝寿,是尊长的表现,这个童谣表现的是爱的主题,也突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这一主题以及和谐家庭人伦。
  在亲情缺失、想象力贫乏的当代文化生态下,《十里山童谣》不仅滋润着儿童,而且也会让成年读者收益颇多。如“麻雀子,尾巴长,讨了婆娘不认娘。一个茄子一个蒂,结个苦果自己尝。将来你也当父母,儿女不孝没下场。”(《儿女不孝没下场》)“挑大的,给娘吃;留小的,讨婆娘。没有娘,哪有我,孩儿不是白眼狼。”(《月光光》)……书中这样的童谣教导成年读者要孝敬父母,要正确的处理好婆媳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建设幸福和睦的家庭。同时,儿童天性仿真向善求美,但他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爱”的滋养与扶持,优美的童谣正是通过口耳相传达到心心相印,让爱的阳光照进幼小的心田,从而培养认知世界的渴望与自我实现的力量,而亲近世界正是从亲近父母开始的。
  让童谣成为爱心传承的信物,让童谣成为童年美好时光的见证,优美的童谣在生命情感的时空中永恒,这样的童谣才是真正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孩子灵魂的立德童谣——这也正是《十里山童谣》的魅力所在。愿《十里山童谣》在儿童心田扎根、开花并结硕果。


  <作者简介:欧阳恩涛,男,1989年10月出生,湖南隆回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现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文学、新闻作品及学术论文一百多万字,出版专著《文化活化石——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拾萃》、《梅山民俗漫谈》、散文集《爱山的孩子》、报告文学《十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乡村教师》等,现居北京,供职于中直机关,从事宣传理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