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传统文化 >

家长是子女当之无愧的第一任教师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慎独谢筱胜时间:2016-05-01点击:


  家长(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是儿女的终身楷模,是孩子健康成长堂堂正正的“第一责任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我国的教育改革成为为人父母者十分关注的永恒课题。
  目前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
孟子日:“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当下中国社会出现种种空前严重的道德缺失事件,从根本上暴露出教育的  深刻危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是家长(父母)。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家庭中度过的,孩子能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是否进行正确的教育。
  家长(父母)采用什么样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成功的孩子所受的父母的教育各不相同,而不成功的孩子没有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却惊人把相似!
  从这个意义上讲,做父母,需要责任,需要知识,需要学问,需要教育智慧。要做到教育与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务”到位不越位,有度有序,持之以恒。这一切怎么来?人非生而知之,家长(父母)要教育孩子成人,首先学习。要认认真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传统文化,从古圣先贤的经典中去领悟教育的智慧,改变教育的理念,这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古之教育有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种教育,如同人的手足,缺一不可。一个人的人生在经受教育中必须这四种教育都要储备正确的理念和智慧,并且这四种教育要同时润育在人一生中的每时每刻,才能够圆满这个人的人生。
  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状况是:家庭教育不会,社会教育污浊不堪,宗教教育说是迷信,学校教育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忽略了道德的教育,好比一条凳子四条腿,现在仅剩半条腿,如何能教出好人?
  今天我们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先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我们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啊!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眼光。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一名优秀的家长,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呢?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孝经》《朱子治家格言》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
  在央视四套播出的《文明之旅》访谈专题节目中,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家教的学问”。
     (一)、教孩子厚道做人是最基本的家风
    现在经常有排行榜,在讨论家庭要有多少资产才能传承下去。于丹认为,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最大的家庭资产就是家教和门风,“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过去中国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
  于丹讲了一个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的故事,他从小生活特别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他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这样的妈妈真是深明大义,正是有了这样的妈妈,陶侃后来才能官至大司马。
  于丹说:“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
  现在有许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农民守着古训的时候,孩子敢不知好歹?敢伤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于丹痛心地说,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伤天害理,但现在,一群大学生虐待一只小猫,看着老猫急得哀号,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于丹认为,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二)、母亲在家庭教育里扮演重要角色
   在于丹看来,在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中,女性虽然大都不识字,经济不独立,甚至连个独立的身份都没有,但却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不闹婆媳矛盾,中夫妻不打架,下与孩子没有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于丹说,女人是管整个家的和睦和文明传承的,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的地位一点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就在于母亲。
  于丹以《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讲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孟母自己不见得认多少字,她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看到孩子回来,问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讲道理。她自己没读多少书,但是一看街坊吹鼓手,成天吹吹打打的,觉得孩子学这个不行,搬了;再一看,这家是屠夫,成天杀猪宰羊的,也不行,搬了;什么时候到旁边有户读书的人家了,觉得孩子能跟着他学念书,才留下。这是朴素的母亲,但这也是了不起的母亲。”
  于丹说,过去中国古代母亲的故事特别多。如“岳母刺字”,岳家军从岳飞到岳云,子子孙孙送上国家的沙场,这是通情达理的妈。而《国语》记载了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故事。退朝后公父文伯看到母亲在家织布,他说,“我都上朝官至大夫了,母亲还在家织布,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
  公父文伯的母亲对儿子说了一段话,就是著名的《论劳逸》:“你知道古代的圣贤怎么治理人民?就是把百姓带到特别贫瘠的土地上让他们安居,因为只有开垦贫瘠土地的人才特别勤劳,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他获得的东西才会特别珍惜;而沃土不养能干的人,沃土养懒汉,因为他靠天吃饭。生于沃土本来应该是件幸运的事,但有多少人生于沃土本身有出息?”
  于丹讲道,公父文伯的母亲说,从古至今女人都要干家务,国君的妻子要亲手给丈夫织帽子上的缨子,官宦的妻子要给丈夫做祭祀的祭服,普通老百姓就要给丈夫缝衣裳。她说我现在是个寡妇,我不管儿子做多大的官,男耕女织,我做的是我的本分。
  过去的女人眼中,一个家门的门风是她们一辈子的信念,相夫教子、传承子孙、当好人,这就是妈的责任。“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先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
  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妈妈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妈妈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妈妈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容易诸多不成。
  好妈妈要学的三个字“虚”“ 弱”“ 柔”
  1、妈妈要学的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在看到自己孩子优缺点的时候,做母亲的都不要立即就反应出来。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
     2、妈妈要学的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妈妈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每位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我们需要特别解读以下两个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礼,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三)、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视,《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爱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爱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四)、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
     当他们讲完后,你再用十分简练的语言对他的话做一个概述,帮他理清思路。这是他不但获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们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与交流中增强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在人际沟通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从目前的家庭情况看,不少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孩子不喜欢家长唠叨,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单调的刺激、说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
  (五)、给家长的9个忠告
  1、子女从孕育开始家长(父母)就一定要戒掉一切不良习气。(如:抽烟、醺酒、打牌(打麻将)赌博、看黄色书籍和淫秽影视)。很好地厉行《弟子规》。
  2、子女最好家长(父母)亲自教养,从胎教到母乳喂养,从学说话到坐、立、行、走、睡和姿势要教标准,喂食要定时、定量。三岁后送幼儿园要选正规幼儿园。
  3、家庭矛盾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和争吵,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有过于亲热的行为。特别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和其他任何人。
  4、以下情况不可责训孩子:第一当众不责;第二愧悔不责;第三暮夜不责;第四饮食不责;第五欢庆不责;第六悲忧不责;第七疾病不责。
  5、不要做一百分的妈妈。
  100分妈妈的孩子长大不会有出息的,因为所有的事情他都不会做,妈妈都帮他做好了。千万不要“陪读”。“陪读”的弊大于利。
  6、成功的教育不是投入金钱,不同的年龄就应该过不同的生活,不要让孩子做超过其年龄的事。
  7、苦难是财富。孩子的要求不能全部满足。即使家庭条件好,也要坚决否定掉孩子的一些要求。
  8、家长有两件事情不能做。
  第一,“你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就能赚大钱。”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为了XX。当他知道赚大钱的人没读书的时候,你的话还不如不讲。
  第二,把孩子带到建筑工地上,“你看看,要是你不好好念书,以后只能来搬砖头”。
  9、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相信他中,赏识他,发现他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