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历数风流 >

青年彭德怀走进隆回九龙山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彭如时间:2017-06-19点击:

  彭德怀原名得华,谱名清宗,1898年10月24日生于湘潭乌石乡彭家院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读过两年私塾,家境贫寒,他读书用心,随着父母的双亡,他小小年纪便承担养家谋生的重担,一家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小得华和院子里的伙伴们很讲的来,在15岁时,便因为好友罗满被地主打死,为伸张正义,他愤怒地打开了地主家的粮仓救济穷人,被官府追捕,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远走他乡,逃到湘阴县属的西林围,做起了堤工, 至一九一六年春离开,入湘军第2师6团1营当兵,1918年后任班长、排长,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并逐渐萌发富国强兵思想。1921年任代理连长时,因派会员杀死一欧阳恶霸被捕,在押解途中机智逃脱。
  在脱逃途中,彭得华首先想到的是远居在湘中偏西南雪峰山余脉九龙山操纸的族侄彭康禄(字 树成),其实彭得华比康禄还少二十多岁,只比康禄的儿子彭际英(1902——?)(字 明松)大四岁。但彭得华其实同康绿的父亲彭芝芳(字 清春)(1840——1898年)同班辈。据乌石寨彭氏族谱记载:清春公夫妇和其子彭康禄均葬于民国宝庆邵阳县六都七里岩口陈山塘脚水打坪山内子山午上有碑,老地名即现在的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岩口村三组九龙山下水打坪。
  再说彭得华爬山涉水,餐寒饮露,历时十多天,终于来到苍松翠竹、山青水秀的九龙山脚下,当时九龙山叫陈山塘山,是中国著名滩头年画、香粉纸和色纸的重要生产区域。这是一个水源较好的地方,山上有一大型山塘,解放后岩口人民将山塘改为水库,现在又更名为九龙天湖。

  彭得华好不容易找到九龙山下水打坪彭康禄一家人的住所,一栋木架结构瓦屋、抄纸与居住相连的场所,彭康禄一家来岩口给当地富户做抄纸包工已经几十年了,好在这周围十几里都是从江西吉安迁徙来的彭姓家族,自然像住在乌石寨彭家院子一样,只有过阴历年才回老家一趟。
  彭得华与康禄一家人相聚,自然格外亲近,彭际英为彭得华满爷倒水洗脸。中饭后,大家又从屋后山上砍竹木为彭得华搭建了个人字型的简易住所。
  彭得华打小时候起就很勤劳,笫二天就想开始跟康禄家学操纸和晒纸,其实操纸和晒纸是一门细致活计,尽管彭得华悟性好,也难一时学会,他看见康禄、际英父子从容地不闻不问地制出一沓一沓的土黄色的纸。在黄绿色水池里双手轻轻一捞,帘子上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黄色纸浆,再放到旁边木板上,一会儿功夫就做成厚厚一叠湿纸,再将沥干水份的纸,一张张分开贴在人字型焙屋烘烤板上烘干,就成了成品黄纸了。
  彭得华看得手痒痒的,跃跃欲试想现一把身手,最后在康禄手把手的指导下,在绿灿灿的水浆中捞了一两回,当然抄出来的是废品。康禄一家传承了几十年的手工艺哪能几分钟功夫就不学得会的。细细的一张纸是怎样细细地从水里捞出来,又怎样细细地叠放下去,再细细地分开来,再细细地烘干……
  于是得华就白天帮他们砍柴、烧焙屋和煮饭,砍柴是彭得华的拿手活;煮饭也不列外,在湘阴县修堤时担任过伙夫。晚上就跟他们学操纸和哂纸。有时彭得华还到周围村落、岩口街上走走,感触多多。
  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年多。一天晚上,彭得华和康禄、际英两位家亲商量,决定回部队看看,就这样彭得华结束了在九龙山下躲难的日子。解放前乌石寨彭家再修谱时,派人来九龙山下找康禄、际英两位家亲调谱, 除找到康禄及其父母清春公夫妇坟墓外, 沒找着彭际英的下落,也有传言:彭际英受彭得华思想的影响,在彭得华离开九龙山后不久,彭际英也走向了为国捐躯的战场,彭际英的下落至今成了乌石寨彭家族谱的遗憾。
  1922年彭得华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人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本文由彭徳怀侄女彭钢少将族侄彭愈喜提供部分资料,在此感谢)

 
  彭如简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七次代表大会代表,隆回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隆回县第八、九届政协委员。著作有《祖孙三代作品集》《走进岩口有洞天》《山沟里的风》。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授权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网站刊发,编辑曾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