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历数风流 >

隆回白马山下李才学,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

来源:隆回资讯撰稿:刘助长时间:2017-07-24点击:

  独秀巍峨白马山
  云霄耸立壮奇观
  抬头远眺三重浪
  俯首遥看九道弯
  巨臂频挥输电网
  麻泉漫涌洒人间
  仙姬起舞迎诗客
  一瓣清香赠韵还
  ——胡智宇
 
  白马山,海拔1780米,湘中最高峰。登上这座神奇秀险的大山,极目远眺,隆回美景尽收眼底!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吟诗作赋!

  “高山有好水”
  下山约500米,便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发源流淌,溪水沿山势直泻而下,九曲十八弯,时而宽时而窄,泉水叮咚,犹如一位高超的乐师在演奏一首优美的旋律。数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考刘氏八修谱,称之为“暗溪”。最早进入此地的是瑶民,后来部分汉人迁入,瑶汉两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开发了这块蛮荒之地,慢慢地发展到了现在1200多人的村庄,也更名为旺溪,从此村、溪共用“旺溪”一名。这几年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建立,旺溪瀑布群景区已成为国家级景区虎形山花瑶景区的核心景点,从此游客络绎不绝,名扬全国。

  但,一传奇人物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毛主席当年的警卫员,中央警卫师警卫连连长李才学。
  李才学,一九三四年出生在旺溪村一个贫穷家庭,少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备受甘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十岁左右就给地主放牛糊口。1945年4月上旬,日寇116师团“泷寺联队”一小部分经旺溪向邻县溆浦龙潭急进,准备雪峰山会战,最终占领芷江机场(后来日败,芷江投降,此是后话),进入旺溪后是中午时分,为壮军威,日本鬼子喊杀声震天,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烧毁房子几十座,强奸妇女数人,一头头耕牛绑在树旁,用刀割活体牛腿肉吃,投毒下井,在米扁桶内拉粪……十来岁的李才学耳闻目睹了日寇一系列暴行,咬牙切齿,立志长大后要当兵,用刀枪杀尽一切世界恶魔。1955年,21岁的李才学积极响应政府征兵号召,报名应征,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新兵训练完后,分到了内卫3752部队,该部队是公安部直属的内卫部队,直接担任保卫中央首长的任务。李才学入伍后,能吃苦耐劳,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苦练军事本领,从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渐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并于1956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体育方面,成绩显著,获得了田径一级运动员,二级裁判员资格。

  地处江西九江庐山市内的庐山,现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西北大门。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唐代李白为此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
  百年来,政治风云给庐山染上了神秘政治色彩,蒋介石在此山修建了官邸,中共中央在此山召开了三次大会,毛主席在此山共住了107天。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在庐山召开了第二次庐山会议,主要讨论粮食问题和市场问题,因是一般的工作会议,大会没有发公告,也没有公开报道,几乎不为人知。大会期间的一件小事,使大会更加神秘。当时担任西藏工委副书记兼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因路途遥远,没有按期赴会报到。会议秘书处挂长途电话催他尽快赴会。这一电话因故泄密,台湾当局广播电台播送了中共在庐山召开高级军事首脑会议,商议解放台湾的消息,蒋介石知道后,连派数批特务赴大陆刺探虚实(其实根本没涉及台湾问题)。因此,大会的警卫工作比前后两次会议都要严密,汪东兴对大会安保负总责,调本文主人公李才学(警卫连长)担任毛泽东住宅――“庐林一号”的首道岗哨,主要警卫任务是护送主席开会来回途中及住所读书、工作的安全。“庐林一号”别墅(现庐山博物馆)占地一万平米左右,四周树木葱郁,屋旁流水潺潺,旁边是庐林湖,是主席工作之余游泳的地方。 

  一天上午,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湘潭口音问“小李,你老家是哪里的?”
  “报告主席,我是邵阳的,白马山脚下的”
  “那你认得野蕨么?”
  “认得,认得,我是吃蕨长大的”
  “那你能不能给我搞点来?”
  “没问题”
  李才学带着两个战士去庐山附近大山里找了大半天,才好不容易在山崖石缝中找到了两三斤左右野蕨,时值九月,蕨已过时。主席吃了,连说“好呷,好呷”。
  后来,原隆回县委办主任王亦春以此为题材,写了长篇组诗《我为主席采野蕨》发表在当时的湖南省级刊物《工农兵文艺》上。
  在这次为主席担任警卫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天下午,当时中国的大人物林彪乘车来毛主席住处汇报工作,李才学见迎面来了一辆小车也不减速也没停车之意,立即旗语示意停车检查,车停后,车内林彪探头准备发怒,见是毛主席警卫员只好作罢。当时,李才学也吃了一惊。
  会议期间,李才学收获了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与毛主席等中央首长合影留念,照片至今悬挂中堂。

  李才学1969年退伍回家,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家,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与主席的合影照挂在中堂  。对自己 14年军旅生涯中传奇经历从不示人,客人来到家中,指着墙上的照片问他时,他只是莞尔一笑。终日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干着一个普通农民的活计,牢记党员使命,时刻想着为乡亲做点什么。作为一名连级军事主官退伍后完全可以在地方安置一份相当的工作,可他从没向政府伸手递交过申请。他看到乡亲们还在使用古老的石碾子加工大米,费时费力,米质又差,他就跟大队书记(相当于现时的村)请示,要发动村民修水渠建置水力机械碾米厂,村民积极性很高,不长时间就建好了。以前他也没接触过这个机械,常卡壳,就用手推拉,一天下来满手是泡,精疲力竭。

  1976年,当时的中央警卫师师长陈昌奉(后升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来邵阳视察,顺问李才学在什么工作岗位,得知他仍在当农民时,立即指示邵阳地委责成隆回县委安排相应的工作,在县委的关爱下,李才学被安排在隆回县肉食水产公司小沙江食品站工作,当时是个好单位。他从员工干到副主任、主任,直至退休。回到地方后至今4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始终以毛泽东时代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为邻里排忧解难。是毛泽东思想的熏陶造就了他高尚的人格,也难忘在主席身边的日子。1976年9月9日,他惊闻毛主席逝世的噩耗,长夜不眠,失声痛哭。次日清早,按照农村丧俗,他备好香火蜡烛,徒步登上了白马山,手持黄菊面向庐山,面向北京三鞠躬,哭泣了许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时,中国的国家航船谁来掌舵,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担心!“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老共产党员除了对领袖的崇敬与怀念,怎不思考国家前途命运呢!


(作者刘助长授权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网站转发,文图来源隆回资讯,编辑曾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