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历数风流 >

春天的思念——怀念胡光曙老师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欧阳恩涛时间:2018-03-27点击:

春天的思念
——怀念胡光曙老师

  潇潇春雨淡淡下,无边思念滚滚来。恩师胡光曙逝世一年多了,在这个春天里,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回忆老师的语重心长、回忆老师的浓浓情怀,一幕幕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一
  胡光曙老师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创二级、隆回县作协主席,一生与文学结缘、硕果累累。
  胡光曙老师1937年农历5月14日出生于隆回四都漆家铺,从小聪慧,读初中时是一位早就闻名的诗人。1950年正在隆回二中读初中的胡光曙老师写的一首《翻身谣》刊发在《资江日报》上,从此这首歌谣唱响整个隆回县、老幼皆知;此后,这篇文章被《湖南日报》副刊和《中南农民》杂志转载,影响更大,后被一位作曲家谱了曲,成为土改时广为流行的歌曲。不知情的人以为歌词出自一位阅历深厚的大家之手,哪知作者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乡村顽童。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当时的湖南省文联办有一本全省唯一的文艺期刊——《湖南文艺》,主要刊发剧本和演唱材料,偶尔也发一两首诗歌,每出一篇,就很引人注目,大家知道隆回出了一位少年诗人胡光曙。1956年4月,胡老师就与我省著名作家谢璞、鲁之洛、刘勇等一起出席了湖南省第一届青年作家会议。胡老师后来回忆说,他是戴着红领巾参加省作代会的。
  1956年下学期,隆回县第一初级中学首次招生高中班,学校更名为“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此次招生正式录取新生100名,编作两个班,胡光曙老师被编入高二班。作为隆回一中首届学子,胡老师在文学上初露锋芒,一发不可收拾:1956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童话故事集《小明下龙潭》; 1957年11月写出《七水江我的家乡》;1958年成为湖南省年龄最小的作协会员,同年出版的《湖南诗歌集》收录了先生的《五月端午艳阳天》,次年3月写出叙事诗《英雄的手》。高中毕业后,在湖南人民出版社黄起衰老师的推荐下,胡老师进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 “文革”期间胡老师从天堂跌落凡尘,诗人没当成,作为一介文弱书生,肩不能挑重担,手不能提四两,整日与农民同作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苦不堪言。后来当了民办教师,以后又进县文化站当辅导员,境况虽有所改变,但生活依然清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新生的胡光曙老师马不扬鞭自奋蹄、笔耕不缀,与臧克家、艾青、流沙河、彭燕郊、刘绍棠、陈早春、彭卿云、弘征、夏剑钦等文化名人交往。《长江文艺》、《萌芽》、《湖南文学》、《芙蓉》等处发表诗歌800余首,散文、评论、曲艺、儿童文学、民间文学作品均有发表或出版,累计已逾150万字;作品收入《青年文学选集》、《湖南诗歌选》、《新时期十年优秀文艺作品选》、《中国民间故事选》等多种选集,有的多次再版,有的被大学选为教材;辞条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诗人大辞典》、《湖南当代文艺家传略》等;出版了诗集《七水江,我的家乡》《写在魏源的故乡》、散文集《乡情随笔》等多部作品。2011年胡老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4至2015年,胡老师竭平生之功力,写成五本书,准备出版个人丛书,书号已搞妥,图片也插好了,万事俱备,只等付印。无奈2015年年底,胡老师因突发脑溢血将此事耽搁,直到老师逝世,这五本书也没有出版印刷出来,成为胡老师此生最大的遗憾。
 
  二
  胡光曙老师是一位敬业勤勉的人,令我动情的是胡老师对魏源的崇尚与景仰之心——为了宣传推介魏源文化,胡老师不遗余力发掘魏源文化的本土元素,数十年如一日。
  胡光曙老师出生于隆回县七江乡七家铺村,离魏源的老家司门前镇学堂湾村只有10公里,从小就在魏源的故事中长大。胡光曙从1980年开始研究、发掘、推介魏源文化,他经常鼓励自己:“发掘魏源文化是每个邵阳人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终生的神圣使命!”
  上世纪90年代初,胡光曙老师调任县文物所所长,这期间他竭尽全力开展魏源故居的申报、审批、修缮、维护、管理工作,并写了长篇调查报告在各级报刊发表,受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彭卿云等领导的肯定和重视。在胡老师的多方奔走呼吁和争取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6年魏源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邵阳终于有了第一个“文物国宝”——“魏源故居”,整个过程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拨款支持,成为了湖南省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今,考察、研究魏源的专家学者们纷至沓来,金潭魏源故居的神秘面纱终究被层层撩开,庄严凝重的面容傲娇面世。
  魏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了更好的挖掘和研究魏源文化,数十年来,胡光曙老师奔跑奔跑了大半个中国,魏源去过的地方他大都走过,在发掘和研究魏源本土文化上有所成果:对魏源的论述、考证和居所访谈文章,大小十数篇之多,不仅有独到的见识,更有新发掘的材料;对彪炳史册的先驱人物魏源及其精神的刻画,精深而入微,让人心驰神往,而魏源生平史实的钩沉和考证,更显详悉确凿,赋有学术性的独到,胡老师为此耗尽了心血。
  2011年11月,我陪同邵阳日报记者艾哲采访胡光曙老师目前对魏源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如何宣传推介魏源文化的建议。为此,胡老师在采访中告诉我们他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文化的核心思想;梳理了魏源与佛教的因缘关系;在有关魏源的辑佚工作中,他收集整理了部分魏源散失的著作,补充了《新发现的魏源诗文》,有2首诗、1封信,1副对联,1篇寿藏铭;在各级报刊发表宣传魏源文化的文章近100篇,共计40余万字。魏源思想曾对日本、东南亚诸国影响很大,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也深受其影响。胡老师认为,魏源思想同样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魏源在100多年前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变故愈尽,便民愈甚”、“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的改革开放原则,与我国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十分吻合。
  胡光曙老师多次强调研究和运用魏源文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在这次采访中,胡老师严肃批评了部分人在运用魏源文化当中,出现了不严肃、不认真、不实是求是的现象;批评了个别搞文艺创作的人,对魏源的历史没研究,随心所欲地乱写一通等现象。为此,胡老师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一个文件,对运用魏源文化进行规范,不允许商家乱用魏源的名字作商标;要严肃对待魏源的画像,写文章、写戏曲、写小说或出版魏源的著作时,文艺创作者必须坚持“大事不虚、小节亦须慎重”;各类媒体在发表有关魏源的文章时,也一定要严肃、谨慎。
  胡光曙老师告诉我们推介魏源文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目前,全世界各地研究推介魏源文化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但邵阳对魏源文化的研究推介较薄弱”,胡老师说如果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魏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老祖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这是我市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他希望全市上下把宣传推介魏源和魏源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致力打造魏源邵阳、文化邵阳、魅力邵阳,为邵阳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
  一个人之所以会落泪,是因为痛;一个人之所以痛,是因为感动。我感动胡光曙老师的德行笃厚、感动胡老师的豁达稳重、感动老师的深情大义。胡光曙老师是我可亲可敬的一位恩师,老师的言传身教总是给我暖意融融、春风拂面的感动,催我奋进,促我自信,激励我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情有义的人。
  我的家乡在隆回北面一个叫十里山的小山村,和胡光曙老师的老家七家铺只相隔十华里。我在十里山读初中的时候,就听乡亲们经常说我们七江出了一个叫胡光曙的大诗人、大作家,从那时开始我就十分仰慕胡老师,并把胡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后来,我考入了隆回一中,高一上期我在文学社胡玉庭老师那里打听到了胡光曙老师的住处。就这样,在一个周日的下午,一个十五六岁懵懂的少年来到了位于魏源图书馆旁的胡光曙老师家里,我向胡老师自我介绍后,胡老师非常和蔼的接待了我这个小老乡,并向我讲述了自己在七江和隆回一中的求学故事,告诉我只要用心和勤奋就能把文章写好,在不知不觉中我和胡老师交谈了一个多小时,由于要上晚自习就回学校了。从此以后,我和胡老师的交往越来越多,经常拿着自己的习作去请教胡老师,胡老师也总是在百忙之中告诉我如何用一种自己喜欢的姿态去触摸最鲜活、最真实的生活,教会我如何用文字托起繁盛无比的世间万象;对写作,胡老师总是详细批改、精心指导,有时当面分析指导,师生共同磋商,让我保持长期的写作兴趣。
  高中毕业后我去北京读书,和胡光曙老师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我经常通过电话向老师问好和请教学习,老师在电话中除了讨论文学外,还嘱咐和鼓励我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多读点书、多参加点社会实践活动;每次寒暑假一回到隆回我就去老师家拜访和看望老师,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从大三开始我在学习和工作之外,也开始了对地域民俗文化的整理和研究。
  2014年暑假我来到胡光曙老师家,胡老师将他的新著《隆中山歌》送给我并要我多多指导。《隆中山歌》这种民间歌谣,曾在家乡一带风靡了百余年,几近失传淹没。1985—1986年,胡光曙老师在调查魏源史实和民间文学普查工作中,千寻百访,走遍了隆中山歌的发源地所有村落,细心探访线索,在两位古稀老人那里得到一线希望。越年秋天,他终于找到一位知情人,进入一所深山独户的茅舍中,于风雨剥蚀、老鼠出没的烂纸堆里,翻出了“民国十年四月”的一个手抄孤本,线装的册页已经破损不堪,封面乌暗,油渍斑斑的“隆中山歌”字样依稀可辨。他如获至宝,这天乃至深夜通宵,他尽兴地读着世所仅存的这一手抄本,如醉如痴,不知东方之既白。后来,他花费功夫对《隆中山歌》作了注释,加以编排付梓,并且写文章予以论述,付出了满怀热情和满腔心血,才使这一民间瑰宝得以重新面世,流光溢彩。2014年年初,胡老师将收集的这些山歌和自己一些关于研究隆中山歌的论文整理起来自费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是的,《隆中山歌》这颗艺术明珠,能够再度熠耀闪光,胡光曙老师功不可没。
  2014年年底,胡光曙老师一天开会回来,不慎摔了一跤,不省人事。医院诊断为脑溢血,住进了县人民医院。正在广东出差的我知道消息后立马回到隆回前往隆回县人民医院看望,仍无好转的迹象。由于隆回县人民医院护理条件有限,胡老师转到了魏源医院。2015年春节期间我来到胡老师家,胡老师已经从魏源医院出院回到家里调养了。见到老师,看到老师消瘦的身体我的眼泪不禁流了出来,此时老师的记忆力已经衰退、不怎么认识人了。我走到胡老师身边对老师说,我是欧阳恩涛。胡老师点点头并拉着我的手坐在沙发上跟我聊天。尽管老师聊天时候无语伦次,但我知道老师多么希望能像以前一样坐在家里和他的学生一起聊学习、聊文学、聊梅山文化,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湿透了我的眼角,我多么希望老师能够尽快的好起来、不要再经受这病痛的折磨了。
  2015年我利用在湖南出差的机会,多次回老师看望胡光曙老师。胡老师的病已经渐渐康复,生活已经能够基本自理、有时还能够写写字、聊聊天,大家对老师的康复抱有很大的希望。2015年年底,我将自己出版的两本拙著《爱山的孩子——欧阳恩涛文学作品选》和《文化活化石——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拾萃》送给胡老师,胡老师看到我的书后,仔细翻阅心情十分的高兴——尽管此时的胡老师已经不怎么认识字了、看不懂书中的内容了,但他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写的书,这是学生这几年来对他的精心指导下成果的一次检阅。
  201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上七点我收到胡光曙老师女儿发给我的一条短信,上面写道:“小阳你好,家父医治无效已于昨日去世,定于明天上午九点在隆回县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读完信息,我已经泪流满面,恨老天爷为什么这么绝情和狠心让老师这么快就离开人世。我多么想立马回到隆回,可是此时此刻的我正在千里之外的湖北省襄阳市考察调研。于是,我给胡老师的女儿回复一条信息:“敬请节哀!因在外出差,不能赶回隆回送别恩师,敬请谅解!”2017年正月,我来到老师家里前往吊唁,此时此刻已是物是人非。我来到老师的遗像前三鞠躬,看着老师慈祥的遗像,我的眼前浮现出老师那熟悉的和蔼可亲的笑容、我的脑海总是回荡着老师掷地有声的话语,老师睿智的目光依然那样的炯炯有神、老师坚定的步伐依然那样的踏实有力、老师的心中永远闪烁着不灭的信念之光。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胡光曙老师因爱而生,为爱而在,也已经携爱而去,他定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书写和传递他的大爱!
  临风怀旧,泪湿衣襟,不能自已!

 
(作者简介:欧阳恩涛,湖南隆回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助理研究员、邵阳学院湖南省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研究员,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现已出版专著《文化活化石——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拾萃》《梅山民俗概论》《魏源法学思想研究》《站在历史折点上的宝庆人——近现代历史人物思想研究》《欧阳予倩戏剧理论研究》等多部作品。)
 (编辑曾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