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交流 >

春风几度铸忠魂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陈扬桂时间:2016-01-22点击:


  2016年,是中日甲午战争血战牛庄的抗日名将魏光焘逝世100周年。1月18日一早,不远数千里,前来凭吊英雄的辽宁省海城市政府副市长金长松、市委秘书长胡伟、牛庄古城建设办公室主任卜德权等客人,走出湖南邵阳火车南站,受到等候在这里的邵阳市文物局、新邵和隆回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光焘公孙子魏治寰,孙女魏正中,外孙女、国家一级演员钟宜淳,曾外孙女、原邵阳市政府副市长李兰君等魏氏后裔的热烈欢迎。

  我作为《邵阳文库·魏光焘集》的编者,也参与了凭吊活动。我们首先驱车前往位于新邵县酿溪镇禾树村辉山的魏光焘墓祭拜。汽车开到禾树村,上山的路就只能步行了。好在天公作美,连日累月的阴雨躲起来了,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当地村民主动为我们引路,大家兴致很高,上千米崎岖陡峭的山路不觉得就抛到了身后。在魏光焘的墓前,客人把事先订制的两只花篮摆放好。每只花篮的两边各垂下一条绶带,绶带上分别写着"深切缅怀民族英雄魏光焘,海城市人民政府"和"深切缅怀民族英雄魏光焘,海城市牛庄镇人民政府"。主客面向墓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深情地缅怀魏光焘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功绩,然后随意地指点墓地风水,认真品赏墓碑倚柱上的楹联:"我亦春风曾几度,人非名胜不重游"。这是魏光焘生前自撰的墓联,书写者则是他的儿子、民国著名书法家、孙中山先生的战友魏肇文。
 
  这也是一副意味深长的墓联。联语的意思是:我人生在世几十年 ,几度春风得意 ,但如今倒在这里再也起不来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像名胜古迹一样 ,可以重游。魏光焘一生中的几度春风,均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他一生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真的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875年,他随左宗棠入疆平叛。当时,叛匪金相印 、白彦虎等勾结英 、俄帝国主义 ,分裂新疆 ,与浩罕(乌兹别克)陆军司令阿古柏联手,建立了"哲德沙尔"伪政权。魏光焘协助左宗棠 ,打败了阿古柏 。平定新疆南北之后,又迅速出兵伊犁,对被沙俄强占的伊犁形成军事包围 ,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 ,迫使沙俄让步 ,交还了霍尔果斯河以东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廷急调湘军北上御敌。时年56岁的魏光焘,虽在籍丁忧,面对国难当头,急召旧部,跋涉百日,来到辽东海城。值冰天雪地,喘息未定,即与清军先头部队汇合,对侵占海城的日军发起反攻。日军集中火力截击清兵粮饷所在地牛庄。魏光焘即率三千宝庆子弟兵回援牛庄,抵抗日军两万精锐之师的进攻。魏光焘身先士卒,往来督战,虽三易坐骑,血染战袍而前躯不已,鼓舞了士气,重挫了倭寇。连日寇的《清日战争实记》也不得不承认:"其能久与皇军交锋者为威武军,奋死决战,实所罕睹也。"对倭寇这段侵略史,牛庄人民切肤至痛,对抗倭英雄,牛庄人民爱戴至深。在祭拜仪式上,金长松称赞"牛庄之役是甲午战争中清兵最英勇最惨烈的战役"。卜德权动情地说:"魏将军保卫了我们家乡,我们后人不能忘记魏将军。"
 
  在魏将军墓台的左右前方100多米处原来各有一座华表,两座华表相距200米左右。华表上有对联曰:"八省封圻 ,鸿猷炳耀;千年华表 ,化鹤归来。"现在,左边那座华表已经被盗墓者推倒,盗走华表上的蹲兽,右边那座虽然还巍然矗立着,但华表上的蹲兽也已不见了踪影。华表对联上的"八省封圻 ",是指魏光焘担任过八个省的封疆大吏。他先后任过甘新布政使 、甘肃布政使 、新疆布政使 、江西布政使 、云南巡抚 、陕西巡抚 、陕甘总督 、云贵总督 、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闽浙总督。无论是挂帅出征,还是主政一方,魏光焘总是心忧国家、心系人民。1880年,平定了新疆南北内忧外患后,左宗棠保荐魏光焘出任甘肃按察使,任期内审结历年积案60余起。1884年,他奉旨出任新疆首任布政使,执掌行政财政大权。当时,新疆刚刚建省,百废待举,长期的战乱使新疆田园荒芜,满目苍夷,人们过着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生活。魏光焘上任伊始,加紧恢复农业生产,安顿流浪的难民。改革田赋制度,鼓励人民开荒种地。改革币制,既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又便利了商品贸易,更截断了侵略者对新疆的经济破坏。他在《戡定新疆记》中写道:"由于战后地亩荒芜,耕者不及十分之二"。 "自木垒河到精河,地多丰区,土客人民及遣散勇丁,领导耕种追逐渐加增……吐鲁番旧隶镇迪道,荒地尚少……南八城除英吉沙尔壤地褊小,乌什土地瘠薄,吐鲁番较为饶。而喀什噶尔、和阗、叶尔羌、阿克苏,庶而且富,物产丰盈,又较各城为盛。"为了让饥饿的人们吃上饱饭,他按户分地,借钱给大家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他指导迪化、库尔勒、乌苏等地修建了水渠,从塔里木河引水灌溉,解决南疆维吾尔族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战乱使游牧民的羊群数量减少,他便在巴里坤以及罗布泊等地设立孽生牧厂,繁殖种羊,使整个新疆的畜牧业得到恢复。从东疆的哈密到巴里坤、吐鲁番,再到迪化,从南疆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到和阗,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一堵堵城墙,在魏光焘的精心组织下,相继修筑完成,全疆人民感到了生活的安定和方便。
 
  怀着一腔敬仰,揖别长眠在辉山的民族英雄魏光焘,来到山脚,已是上午11点过后。我们与盛情挽留用餐的新邵县有关部门告别,在隆回县政府分管文教副县长刘芬及隆回司门前镇镇长周文峰的邀请下,马不停蹄地赶往隆回。隆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明海,司门前镇党委书记刘界夫等县、镇领导早已在县城的花瑶印象酒店恭迎辽宁客人和魏氏后裔。匆匆用过中餐,我们一刻不歇地向魏光焘的胞衣地司门前镇石山湾村赶路。在省级文保单位魏午庄(光焘字)故居,辽宁的客人不断地向围上来的乡亲们打听魏公行状,远在他乡的魏公后裔纷纷向父老乡亲捐献爱心,魏正中、钟宜淳拼命地往保护故居的乡亲手里塞红包,魏治寰、魏晓玲父女将带在身上的一千元人民币捐给了午庄小学。
 
  走出午庄故居,我们溯金水河而上一箭之地,来到国家级文保单位魏源故居。魏源故居,我来过不下数十次,但每次来,都有一种高山仰止,震撼心灵之感。身为爱国主义思想家的魏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既是魏光焘的叔祖父,也是魏光焘爱国爱民思想的启蒙人。魏光焘曾自筹资金,整理出版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其他多部著作。不管到哪里,他都把魏源的著作带在身边,一有空就细细研读。受叔祖的影响,魏光焘重视经世致用,筹练新军、兴办学堂、选士出洋,与英法商议合建铁路,开矿山,身体力行地实践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张。他带头把自己的子女送去国外学习富国强兵之策,资助女婿朱剑凡创建周南学校,鼓励留洋归来的儿子魏肇文加入同盟会。几度春风铸忠魂,满门忠义励后人。魏氏后裔英才辈出,除前面提到的部分后裔,还有中国声学创始人、资深院士魏荣爵,革命家王稼祥、朱仲丽夫妇,大将肖劲光、朱仲芷夫妇,著名画家李自健、诗人丹慧夫妇,宇航员陈稀锚……
  (作者系省作协会员、文史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