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物博览 > 文物古迹 >

站在罗洪贞节牌坊前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09-20点击:

  在人称“隆回凤凰”的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东北端的罗洪镇下罗洪村牛牯亭坳上,有一座历经日月沧桑、饱经风吹雨打建造精美的古牌坊,这就是著名的輿地世家罗洪邹门欧阳氏节孝坊,俗称“罗洪贞节牌坊”。罗洪牛牯亭坳上的这座邹门欧阳氏节孝坊,现在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紧靠牌坊有一清代驿亭,它就是牛牯亭,这是清代宝庆府城经永固镇(今高平)过罗洪通半山翻槎溪(今属新化)去往新化县县城的古驿道。罗洪贞节牌坊,与隆回的另一座古建筑荷田乡长鄄马家的贞节牌坊齐名,也是隆回邹氏大家族、马氏大家族两大著名家族的标志性建筑,罗洪贞节牌坊和长鄄贞节牌坊至今在隆回县乃至邵阳市的文物史志上均占有重要的一笔。笔者在罗洪的文友热心导游下,有幸走游了一趟牛牯亭,欣赏到隆回的精美古迹罗洪邹门欧阳氏节孝坊。

  罗洪邹门欧阳氏节孝坊,处于隆回县罗洪镇的牛牯亭坳上,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8年),大理石构筑,系楼阁式石牌坊,石柱合抱有余。节孝贞节牌坊宽11.7米,面阔9米,高约7米——9米之间,四柱三门,重檐楼阁式、龙头翘角、葫芦宝顶,贞节牌坊其正面和背面有玉龙拱圣,喜雀踏梅等各种浮雕,上额书“赠修职郎县学生邹汉纪之妻欧阳氏坊”,雕刻精湛,造型雄伟壮观。
  走近罗洪邹门欧阳氏坊,牌坊其底座为四块条形基石,四根立柱,主体内外两侧各有圆雕石狮。正楼有匾,正面背面分别镌刻坚额“圣旨旌表”四字;横额刻“赠修职郎县学生邹汉纪妻欧阳氏坊”楷书大字。青石雕刻四周为镂空浮雕的龙云。竖额与横额之间嵌有阴刻小楷“赠八品孺人旌表节孝”碑文,记述欧阳氏节孝事略及牌坊修建年月等。牌坊顶端为鲤鱼高翘,檐口饰一斗三升斗拱,正顶上圆雕为葫芦宝瓶,宝瓶上有一淑女雕像,雕刻精美。

  邹门欧阳氏之夫邹汉纪(1795—1825),是罗洪輿地世家邹氏七子中邹文苏之长子,其輿地学造诣颇深,著作有《今古輿地学》、《蛮村志》,可惜邹汉纪英年早逝。其妻欧阳氏(1800—1847),名舜华,宝庆府新化附贡生欧阳埙之女,一生为夫孤苦守节,孝敬父母,抚养子女成人。受到大清朝廷嘉奖,特立坊旌表。
  罗洪邹门欧阳氏节孝牌坊现保存完整,建筑造型雄伟,石雕工艺精美绝伦,是邵阳市隆回县境内艺术价值较高的古代建筑物之一。邹门欧阳氏坊1982年公布为隆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在今天,当你听到贞节牌坊这个词,看到象征“贞节”的建筑物时,你会想到什么?会不会想起古时女子那段凄艳的岁月。没有人知道在那贞节牌坊下面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埋藏着多少女子的血和泪。
  古代人能够拥有一座贞节牌坊是件无止上荣耀的事情,这是现代人今天无法体会得到的。而那时能够得到这个荣耀就是以女子守节为代价。一般说来,守节女子分为节妇、烈妇、烈女三种。
  节妇是指丈夫死后不改嫁,终身守寡,抚育子女成人,孝敬公婆。象清代笔者故乡邵阳市隆回县罗洪邹汉纪的妻子欧阳氏,年纪轻轻死了老公(即丈夫),一生为夫孤苦守节,孝敬父母,抚养子女成人,孤身守寡了整整25年。另外,女子还没过门就死了丈夫的也叫“贞女”。清光绪年间,浙江张树勋的女儿年幼时就许配合了方湧,但并未过门。方湧后来被粤寇虏走,下落不明。该张氏女子十九岁的时侯,被迎娶到了方家,等待丈夫回来。但后来得知丈夫已经遇害,张家女儿便为丈夫守节,誓不再嫁。
  古代提倡妇女守节,不仅是指妇女在丈夫死后守贞不再嫁人,还包括如果有孩子,还要肩负起将孩子抚养成人的义务。延续香火是古代婚姻最重要的目的,丈夫虽然死了,但夫家的香火不能断。所以,“立节完孤”的女子是最受称颂的,特别是如果孩子将来有出息,当了官,他的母亲就要被奉为诰命夫人。
  但有的时侯“立节”和“完孤”要同时做到是很难的。在封建社会,男人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个家没有男人,那吃饭就成问题了。男人死了,女人又很少有机会出去赚钱养家糊口,孤儿寡母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大多难以维系。当“立节”和“完孤”发生矛盾的时侯,二者如何兼得?

  听老人们讲:在封建社会如果丈夫死了,妻子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忠贞,要以死明志、自杀相随,包括那些刚刚订婚男方就死掉的,即使一面未见,女方也应该马上抺脖自杀。这就是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一些价值观,这样的人被称为是贞洁烈女,为了纪念她们,由家族出面,在村口大路上立上一个牌坊,并称之为贞节牌坊。可以立贞节牌坊的人,是经常被乡邻津津乐道的,其家庭也会受到一定的尊敬,那一座牌坊也像一座丰碑,向后人述说着当年曾经有这样的一位烈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死后可以有一个牌坊,就成为许多妇女梦寐以求的愿望,但这立牌坊的费用却不是谁都可以承担得起的。偌大的牌坊,全部由石料构筑做成,并精雕细刻以精美的图案,除此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承办立牌坊的仪式,所以很多牌坊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地主、富农、大户、乡绅家立的。后来到了民国年间,那些在大城市打工的青楼女子,虽然身在青楼,但也向往美好的生活红火的日子,更看重自己的身后名声,所以很多青楼女子在死后用自己生前积蓄委托家人给自己立上个贞节牌坊,可见贞节牌坊在封建旧社会对妇女同胞的毒害之深。
  对于妇女的贞节,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说:“古代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殡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大抵因为寡妇是鬼妻,亡魂跟着,所以无人敢要,并非要她不事二夫。这样的风俗,现在的蛮人社会里还有。中国太古的情形,现在已无从详考,但看周末虽有殡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制裁。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才说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

  自古以来,直至现代,贞操总是对女子而言的,这是男子作为统治者对女子的要求,而女子作为被统治者来要求的。男子拈花惹草,至多被认为是“失德”,这不叫“失贞”,甚至还被认为是风流韵事。而女子一旦“失身”,不论是出自什么原因,那就不得了了,即使是被施暴,女子自己毫无过错,也永远是“不干净的女人”,“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贞操是个比较笼统的名词,其内涵大致可分为婚前、婚后两种,而婚后方面又区分为夫在、夫死两种情况。其含义即:一个女子,或是一辈子不和任何男子性交,或是一辈子只和丈夫一个人性交,这才叫保持了贞操。如果私通、再嫁、被施暴、被强奸等,都叫“失贞”。女子在婚前要“守童贞”,婚后夫在时要“守贞”,夫死要“守节”。
  中国大地上每一处贞节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然时至现今,对于“贞节牌坊”的批判已经由过去对传统封建的否定变得理性化:
  从道德上说,贞节,是对爱情的最终升华,长相厮守,不与他人。但是,从古至今,战争,灾难,人为不断。守寡妇女无数,而立贞节牌坊者可数。物以稀为贵,货币天然是金银。可见,正因为守节的妇女少,所以上层帝皇为其立牌坊!这并非君主无聊之作。这使我记起了曾经写的一首《瞻仰罗洪邹门欧阳氏节孝坊》的旧作:“与牛牯亭古驿亭仅仅数步之隔/在罗洪镇下罗洪村的牛牯亭坳上/贞节牌坊,孤零零地矗立着/坚硬的石头被雕刻成女人的丰碑/于是石头也有了尊严/这是一条男人给女人指的路/这是一张男人颁给女人的奖状/这是一座压在女人心上的冰冷的雪山/圣旨,像一枚印章高悬于碑顶”。
  进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不责众。自宋代开始,宋律已经有条件地允许妇女“休夫”,如:夫外出三年不归者,妻可出……如同今天我们的婚姻法,分居两年,宣告失踪,死亡都可以到法院起诉离婚一般……对于已婚妇女,我们从古到今都不会没有限制地保护。
  可见,我们的先祖对于妇女是否保守自己的贞节并没有强加于其身,贞节牌坊只是从物质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爱情的更高境界给予推崇,这是人类社会有别于兽类社会的表现之一。窃想,不论古今,人们对“风流寡妇”是褒是贬?现代的法律对婚外情是否定罪?举轻以明重,丧夫风流者只能在道德上被谴责……如果这样,对于丧夫者立牌坊是毒害,对于风流者是谴责……那么,是否丧夫者改嫁就是此类人的最完美结局……婚姻自由,是指人民有结婚的自由,也有不婚的自由,这才叫做“权利”。
  贞节牌坊当然只能授予放弃再婚之人,考医师要求医科出身,考律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限制是应该的,不然女子“贞节”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何为贞节牌坊呢?所谓牌坊实际是一种古代形状似门的高大建筑,一般是由封建帝王为表彰臣子功绩所建。贞节牌坊是特指为了表彰封建女性对自己的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而建立的牌坊。牌坊这种东西已经完全成为了历史。现在,偶尔你会在农村田间地头,或者有着古老悠久历史的乡村中看到几座,它们已经成为文物部门保护的对象。
  牌坊静静地立在罗洪镇牛牯亭坳上,几百年来,就这样默默地顶天立地屹立着,远远看去它是那样的高大挺拔、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可是当我今天真实地站在罗洪邹门欧阳氏节孝牌坊前的时侯,分明看见一个饱经风霜满头银丝的老妪,正颤抖地拄着拐杖站立在牛牯亭坳上,用无声的语言向过往行人讲述着往日为家庭荣耀而终身承受的悲凉和寂寞,我感到十分的压抑,心头泛出一丝丝的凉意,脚步也变得有些沉重。可是我又多么想贴近她沟壑纵横的脸庞,用我的手、我的心去触摸她那疲惫苍老的心灵啊!于是我走向那高高的牌坊,用我的手亲近她,用我的眼去审视她,用我的心去解读她。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日晒雨淋之后,曾经光洁的大青石变得斑斑驳驳,摸上去冰凉而且粗糙。曾经显赫的字迹也快消磨殆尽,看上去模糊不清。为了更详细地弄清邹门欧阳氏节孝牌坊的来历,缠着罗洪友善的友人为我讲解牌坊的简历及邹门欧阳氏立节完孤的故事,于是我远远地落在众人后面,边走边听友人的详解,透过罗洪邹氏祖上的荣耀和皇帝的嘉奖解读其背后所隐藏的女人和着血泪走过的沧桑岁月。
  邹门欧阳氏节孝牌坊当年的风光已不复存在,而今她就这样孤零零的竖立在荒野之中,多少有些凄凉。漫长的岁月风蚀了牌坊,也风化了牌坊彰示的精神。尽管它依然屹立着,却仅仅剩下一个供人凭吊的外壳。

  呜呼!站在罗洪邹门欧阳氏节孝牌坊前,我不知道是该为旧时的邹家女人欧阳氏抛洒一掬辛酸的泪,还是该为当今的女人抛洒一掬同情的泪!再回头看一眼那高高屹立的贞节牌坊,耳边仿佛传来隐隐的哭泣声,那是数以万计坚守贞操的女人发自内心的声音,她们为自己所承爱的苦难在悲泣,她们更为几百上千年的操守在一夜之间被金钱所强暴而泣血!
  神圣的牌坊,贞节的牌坊,凝聚着旧时众多女人的梦想与光荣的牌坊,其实早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倒塌,我再也不忍回首。我们面对历史文化遗存,其实就是在同古往今来的灵魂对话。每一位遁形的灵魂,都是值得敬畏的,每一处历史文化遗存的上空无不盘旋着一个值得敬畏的灵魂。在时间的劫波洪流中,节孝坊遗存终归会消解为寂寂尘土,而唯有欧阳氏的高贵灵魂亘古不灭。有高贵灵魂注视的土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殷殷厚土,承载着百年风雨;潺潺清流,绵长着古老的故事。而今盛世,厚土还是那方厚土,清流还是那脉清流,承载的已不再是昨天的风雨,绵长的也已不再是昨天的故事。
  菊风送爽,柿酥蟹肥。天光向晚,新月浅钓。俯首捡拾鼓腹荡香的八月,把秋揽进怀里,把滔滔幽思也揽进怀里,收获了这一地清芬,千里月明。

罗洪邹门欧阳氏贞节牌坊,《一个女人的节孝坊》
一道黄色的圣旨
给山村带来了百年的荣耀
一座赭色的石坊
锁住了一位少妇的芳心
某年一个吉利的日子
唢呐声声
锣鼓锵锵
花轿承载少女的梦幻
红布遮掩新娘的羞涩
一群人簇拥着
绕着山路
从娘家的那个山村
嫁到了夫家的这个山村
贴了喜字的祠堂上
一声拜天地的吆喝
一阵鞭炮声震响
村姑瞬间嬗变农妇
婚姻的戏剧
还刚拉开序幕
男主角便不幸跌死在舞台
接下的戏
少妇一个人独唱
侍侯年迈的双亲
养育未有见过父亲的娃
艰辛的劳作并不痛苦
窗前的月辉使她孤寂
夜晚野猫声令她揪心
读过古书的家公
心里多了几个弯道
惧怕空房的木栓
栓不住儿媳骚动的青春
老狐狸的美言
糅合威严的家规
成了一篇绞索人性的颂词
好功的县令呈报于朝廷
向淫乱的君主索要了
一道邪恶的咒符
咒符飘落山村
瞬间变成少妇婆家
一把石锁
锁住了一位初沾露水的芳心
变成了偏僻的山村
一张铁篱
关住了初春欲出高墙的红杏
夕阳里
蔓藤缠绕的石坊
总有一个女人的灵魂
面对旷野哭诉着她的故事
百年后
节孝坊成了村里中
一道凄美的风景
也成了一张
石雕的封建罪恶的
证明
 
  作者简介:丁华,男。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人,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邵阳市楹联学会会员,隆回县作家协会会员,隆回县民协会员,广东省青年工人作家协会会员。现客居广州,岭南谋生。
(文字来源投稿,图片来源网络,网站编辑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