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大家谈 > 文艺评论 >

读谈正衡《节气的呢喃与喊叫》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05-10点击:

在节气中寻乡愁
——读谈正衡《节气的呢喃与喊叫》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看似普通的《二十四节气歌》,是先贤留给我们指导农事的智慧结晶。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由于父辈的言传身教,农人的生活、劳作甚至思维方式早就渗透进了我的血液之中。因此,节气于我也并不陌生。如今生活在城市里,虽然日历无处不在,但季节变化、农事更迭的信息,更多还是通过头顶星月的移位和朔望亏盈以及餐桌上蔬菜的流转,来获得的。农历是记载感情的,就像对于前人而言,好日子都扎根在农历里一样。

  从白露至霜降,从小雪到大寒;大事小事一天去,春夏秋冬又一年。面对一个个迎面走向我们,又离我们远去的春华秋实,节令唤醒我们对田园牧歌的眷恋,讲一讲关于天时、关于大地的故事,就成为很重要的事。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研究者谈正衡,对节气这种古老的中华智慧和千年的耕织指南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最近出版的《节气的呢喃与喊叫》这本散文集中,把自己打发到文字里去,或者琴棋书画、柴米油盐中,再或者江南的小镇上,成就了一本不一样的节气之书。

  《节气的呢喃与喊叫》这本书全书图文并茂,共分《春雨惊春清谷天》等四辑,二十四部分,以对应二十四节气。书中通过对二十四节气更迭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民俗、美食的描述,串起人们对田园牧歌的追忆。另加入大量有关民俗、民风、民情的传说、掌故、典故,令读者读来生动有趣,增长了知识。
“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农耕的时间,就是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植物与天时,与大地的互动。二十四节气,是农时,是心情,更是一条文化的血脉。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个性称呼,内含物侯、时令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及田园景致等条纹密码。它们既古典又通俗,很接地气。
  一寸山河一寸金,一方水土一方人。节气的故事里,收藏着乡村所有的喜怒哀乐,淳朴而耀眼,就如同谷物和农具在太阳下反光。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本书中节气对应的江南美食,它让我们窥探到富庶的江南水乡从古至今的生活现状。譬如在立春时,当地人要吃外皮酥脆金黄,肉馅鲜嫩的春卷,喝七种蔬菜做成的“七彩汤”。而咬春,只是对舌尖的一个忽悠,咬的不是春天,而是那种很辣的白萝卜。这些习俗,跟我所在的湘中丘陵衡邵盆地相比,有很大不同。可见,靠着节气指导生产生活,也得因地制宜。

  月升月落,寒来暑往,伴着草木枯荣轮转,那些分别叫做雨水、惊蛰、春分、小满、芒种和白露、寒露的天气,一直影响着我,仿佛鸟鸣声一般在午夜的窗外响起,像亲人一样呼唤我回到儿时的记忆中。当我们诵读着节令口诀,分明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律动和天地人合一的畅然。
  2017年4月23日丁华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