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县域文化 >

穿越回三十年前的邵东过大年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邵东微盟时间:2015-02-09点击:

  做为一个牛逼而低调、大气而含蓄的邵东银,这句土话你应该晓得:细伢子盼过年,蚂蝗盼栽田。当我们渐渐长大,过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每过一年,心底难免会哀叹:岁月真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
  但回忆总是美好的,就让咱们穿越回三十年前的邵东农村,看看那时候怎样过大年——
 
  一、杀年猪
 
  过大年,吃字当先。在二十年前的邵东,杀年猪当然是过大年的重头戏。那时候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要杀年猪。记得邻居大伯家的猪圈门口有对联一副,曰:人人要读书,户户要养猪!那时候的猪肉,没有瘦肉精,没有催肥饲料,大都是红薯萝卜大米谷糠喂大的,吃起来就是香!
 
  二、做猪血粑粑
 

  杀了年猪,接了猪血,接下来自然是做猪血粑粑。农家制作的猪血粑粑,外黑内红,那味道,什么火腿肠啊炸鸡腿啊,在猪血粑粑面前简直弱爆了!唉,不说了,说多了全是口水,口水泛滥,泡坏了咱的“爱疯”,可就上了网咯。
 
  三、打糍粑
 

  腊月二十八,家家打糍粑。小伙伴们,说起打糍粑,你是否隐约中透过手机屏幕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味?二十年前的邵东,一般十几户人家都共同置办了一个石槽,也就是打糍粑的工具,邵东土话叫做“粑款”。蒸熟的糯米倒进“粑款”,两条大汉手执“粑锤”——也就是茶杯粗的木棍,将糯米饭碾成泥状。妇女们将其做成圆圆的粑粑,象征幸福和团圆。
 
  四、干鱼塘
 

  二十年前在邵东过大年,鸡鱼肉是餐桌上的主菜。过年前,自然要干塘抓鱼吃。那时候,邵东似乎还没有有着柴油味的沅江鱼卖。农村干塘的时候,岸上站着几十个人,吆喝声、笑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五、守压岁钱
 
     三十年前的农村小孩,一年到头难得有多少零花钱。三十夜里收压岁钱,那可是一条冠冕堂皇的生财之道。再吝啬的父母,在这个晚上也得对孩子表示表示。两块或是五块。嘿!你可别瞧不起那几块钱,那时候,买本连环画图书才八分钱,贵的也就毛多钱。我有一年拿着父母的压岁钱,在胜利街租图书看,花了一毛钱,看了一上午。那时候租书看,一分钱一本。
 
  六、拜大年
 
  “五爷,跟嗯老噶拜哒年哒”、“满爹,跟嗯老噶拜哒年哒”。做为七零后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应该有过挨家挨户拜年的经历。那时候物资不丰富,拜年可以讨得一把糖果或是花生。那时做为小孩,最稀罕的香烟,现在过年抽的是“芙蓉王”甚至“和天下”,那时对香烟的牌子不讲究,但是得是带“海绵嘴嘴”的。那时候叼上一支带“海绵嘴嘴”的香烟,简直比抽着古巴雪茄还拉风!
 
  七、耍狮灯
 
  狮子口夸夸,进屋要糍粑!没错,耍狮子灯的上门拜年来了!小时候,我们院子里有个狮灯会。从正月初二开始,到方圆几十公里内耍狮子。举着灯笼,敲着锣鼓,先是狮子进堂屋拜年,然后是武术表演,刀枪剑棍,南拳北腿。表演完毕后由一些读了古书的老者开始“锻灯”,应该就是说吉利话,开场白我还记得:鼓莫敲啊,锣暂停啊,几句粗言表深情……“锻灯”的每说一句,底下一干人等都高声应和:是哦!
  那时候过大年,是不是比现在以喝酒赌钱为主要内容的过大年更开心更快乐!
  穿越回去的这些场景,是否触动了你的回忆。是的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转发到你的朋友圈吧,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美好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