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宗教文化 > 梅山文化 >

梅山菜系应当是湘菜的真正代表与最高境界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贺显群时间:2017-11-25点击:

梅山菜系应当是湘菜的真正代表与最高境界
一只让国王丧命的团鱼——从郑灵公喋血扯到梅山菜系
 
  菜系的区分,也是由粗到细的。首先中国只分四个菜系,那时湘菜分在川菜门下,这个搞法无疑是粗糙的,所以后来湘菜分门立户了。 
  但是,我发现在外面吃到所谓的湘菜,与家乡隆回的味道完全不同。一查,发现湘菜下面还有三派:长沙派,洞庭派,湘西派。 
  我觉得这三派都有疑点:什么是湘?湘的文化本质是楚。所以正宗的湘菜,其文化母体是荆楚文化。湖北打楚字牌,其实他那个很可能已是伪楚了,因为真正的楚人在湖北可能已基本不存在了。真正的楚人,已经转移到楚国的战略后方----楚山,也就是雪峰山。楚亡之后,雪峰山成了真楚的栖息之地。洞庭靠湖北,湘菜中的洞庭派,长沙派,可能是从湖北过来的伪楚菜。还有湘南某些地方,以耒阳为例,其口味淡,放盐少,有粤菜化痕迹。而湘西有一种通用官话,说明曾受到一个巨大外来人口力量征服,其菜系的湘味如何不得而知。
 
  我后来吃过贵州人的菜,及广东连州的菜,发现两地口味与我们一样,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贵州是苗地,广东连州是瑶地,而梅山是苗瑶之祖山,所以这三个地方的口味是串通的,其菜系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雪峰山脉东面存在一个特别的菜系,我称之为梅山菜系。
 
  梅山菜系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特征:1.单个菜品突出一种主味,不会把太多的食材种类混配,以免串味导致主味失真。2.主料与佐料讲究固定搭配,不同性格的食材绝不混搭:比喻白辣子炒腊货,牛羊狗放桔子皮,鱼和米粉肉放香叶。3.佐料的使用以助鲜为度,以突出主料的鲜味为标准。梅山的菜品,不会象广东菜那样寡淡,也不会象川菜那么浓烈,绝对不会象川菜喧宾夺主,搞得万物成麻辣。比喻梅山吃辣,但绝不疯狂,辣得实事求是,不象长沙或洞庭派辣得那么恶毒。梅山人知道,酸甜苦辣麻都不是真味,真味叫鲜:鲜才是美食的最高境界。而每种主料的鲜味又有其独特的性格,所以梅山人吃的是一种特鲜。
 
  食在广东,指的是其食材品种的广泛。广东古代是流放之地,其先民多为流放犯,饿得舌子舔灰,虫蛇麻蚁无所不食,其饮食文化中有流囚基因。味在四川,指的是其味料用量重。四川多河流,水运发达,码头密布,多纤夫脚夫,尽快吃饱很重要,所以麻辣行时,其饮食文化中有苦力基因。食在广东,味在四川,都不是境界。真正饮食文化至境,叫鲜在湖南。吃出代表食材本身风格的独特鲜味,即本鲜,特鲜,这才是厨艺的真水平。食在广东,味在四川,加起来不如一个鲜在湖南,湖南的饮食文化中有猎人与富农的基因。
 
  中国古代史上,楚国是最富饶的国度,气侯地形决定了其物种的多样性,这是发展厨艺的物质基础,其他六国望尘莫及。有个郑灵公因一只楚国团鱼而喋血的故事,足以说明楚国在发展饮食文化方面的巨大优势: 
  郑灵公元年的春末时节,楚国给郑灵公送来一只老鳖。看到这只老鳖,郑灵公那是相当的高兴,马上命令厨子烹煮作羹。 
  巧的是,这一天子公与子家来觐见灵公。路上,子公的食指突然大动,子公于是就对子家说:“按照我以往的经验,我食指只要大动,都能尝到珍奇美味,这次不知道君王又有什么好吃的要被我们分享了。”及至入殿,正好看见厨子们在宰杀大鳖,两人不禁相视而笑,子公还挺得意地朝子家挤了挤眼睛,那意思是我说对了吧?
  两人怪异的举动让灵公感到很奇怪,便问两人为何发笑,子公就据实相告。灵公听后,便想和他开个玩笑,你不是说你将要尝到珍奇美味吗?我偏不赐予你,让你食指怎么动也无济于事。
  等到鳖汤做好了,灵公召来许多大臣,一一赐予他们老鳖汤,单单到子公那儿时,鳖汤没了!郑灵公得意地望着子公说:“怎么样?食指还动不?”众臣也跟着一起嘻笑起来。
  子公却很不以为然,他径直走到灵公的席前,将食指伸入灵公的鼎中,蘸了点鳖汤在手指尝食了一口,咂了咂嘴,说:“你看,我这不是尝到了吗?”然后哈哈大笑,大摇大摆出殿而去。
  郑灵公本想让子公当场出丑,结果却被子公搅得一鼎美味鳖汤也喝不成了,不禁恼羞成怒,大骂道:“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竟敢染指我鼎中的羹,寡人非杀了他不可!”
  回家后还在暗自得意的子公听说灵公扬言要杀了自己,也不禁怒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遂与子家一番密谋,抢先下手,于这年夏天杀死了灵公。
  可怜的郑灵公,以一国君主的身份,与臣子开玩笑斗气,结果继位不到一年便被一碗鳖汤“噎”得喋血身亡。
 
  食指大动,染指,这两个典故就出在这里。
 
  有个国家,向外输出一只团鱼,足以引发他国内乱,这个国家就叫楚国,这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发展厨艺方面拥有绝顶优势的国度。
 
  古梅山,即雪峰山,本名楚山,是楚国最大的丛林。古梅山人处于丛林之中,其生活形态为游耕游猎,就是刀耕火种加游山赶猎。炎帝称烈山氏,就是个喜欢放野火的人。放野火,然后在过火面上播种,不用施肥,就有收获。而蚩尤氏,说不准就是个刺杀野牛的人。
  比之纯綷的采集猎狩或者游牧,游耕游猎生活更能发挥饮食文化的创造力:一是有物质上的优势:游耕游猎能够接触到最多的动植物食材。二是有相对固定的住所。三是有相对多余的闲暇时间。所以,梅山人的饮食文化水平是有相当高度的。隆回出了个魏午庄,初期就是凭借一手好厨艺在军伍中立足,后来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成就这么伟大的一位厨师,在人类历史上可说是空前绝后。梅山人搞的东西好吃,这里天生是巨厨之乡:随便走进一处竹篱茅舍,随便喊出一位村夫农妇,其厨艺水平都可达到国标三级以上。我在外面吃过各种不同口味,觉得真正有厨艺水平的,还是我家老妈。呷遍海角天涯,不如老家一口豆腐渣。
  游猎活动中,会取得各种各样的动物食材。能不能吃?好不好吃?这就得试。从生存竞争的原则来说,应当没有几种动物食材是天生好吃的:动物们都想把自已搞成一种怪味,让敌害在味觉嗅觉上对自已产生厌恶感。比喻黄鼠狼与狐狸,会在体内畜积臭气,关键时刻施放出来,能使敌害自动退却。东北的貂熊,利用其尿味,据说竟能将老虎等猛兽熏成痴傻而任其摆布。很多动物都有一种怪味,比喻狸有一种臊味。如何处理野物的怪味(或异味),是一门技术。从前的梅山厨子,会对野物采取泥埋,打地土等方式进行处理以除去异味。泥埋就是将生兽肉埋进黄土内,利用土地的吸附作用除去异味。打地土是先将野物肉煮熟,再放在地面上,罩以陶钵,也是利用土地的吸附作用除去异味。除此之外,就是在烹饪过程中加入压制性味料,以抵消异味的刺激性,比喻我们地方在牛羊狗等食材中加入桔子皮,就是这个道理。
  梅山菜系建基于一种独特的山地生活方式,就是耕猎生活。这种生活形态集中了农耕社会与猎狩社会的双重优势,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动物与植物食材,并为两类食材的结合搭配创造一个最大的实验平台,从而把当地的饮食文化水平抬升到空前的高度。
  梅山是楚人最后的根据地,虽然最后被攻破,但其饮食文化却征服了外来入侵者,湘西的情况应当也类似。这种荆楚饮食文化,与楚人同外来汉人的杂交后裔一起,至今存活于梅山大地。近代史上出现的梅山第一猛士叫魏午庄,他同时也是梅山第一大厨,也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大厨。
  
  中国各省中,唯有湖南之简称与厨艺相配:
 
  香字可做动词用有使食材变香之意,表示使XX变香,叫使动用法,发第四声,读如项:佐料发音为“项料”,加佐料叫“项菜”。还说团鱼自带“项料”:其胆味辣,可代替辣椒。
  湘字因与香字有同音关系,因与香串音而顺带把香字的字意也串过来了,可做动词用,为使动用法,表示将炊事活动:如:于以湘之,维锜及釜。——《诗·召南·采蘋》;又如:湘鱼(烹鱼)。
  湘,就是香,就是神厨。湘省,就是厨艺之省,是美食王国。而梅山菜系应当是湘菜的真正代表与最高境界。
(文字来源投稿,图片来源网络,编辑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