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作品荟萃 > 散文随笔 >

读书三味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03-28点击:

  在广州,每到三四月份,春雨陆续降临的时候,我都会打开书橱,整晚整晚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装帧平装的纸质书,一页一页的翻阅。窗外细雨如丝,屋内一灯如豆,寂寞的氛围刚好能感知心灵的回声。

  我读的书很杂,文学、历史、哲学、心理、经济等学科都有涉猎。因为打从高中时偏爱文科,对于经济学、建筑、化工等理科类书籍的阅读大多浅尝辄止。因为学养的缘故,我的不求甚解似乎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我不干脆放弃?明明知道读不透彻,为什么还要勉强去读?这正是我读书的一重滋味。
  读书的最初目的是向世界求取知识,即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在这条道路上设置路障并不是想要阻挡求知的步伐,恰恰相反,路障的意义在于让我始终保持对未知的期许,这种期许会成为求知的引擎,就像音乐中两个不和谐的音让音乐进步,对未知的领域的一知半解让阅读变得妙趣横生,光彩照人。
  有了期许,读书就会摆脱其工具的属性,转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变成生活方式的阅读也就不再局限于求知的初衷,更多的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何其短暂,经历何其有限,世界上有太多的风景值得我们眷念,许多我们无法耳闻目睹的东西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那些往日的金戈铁马,那些异域的风土人情,都会通过文字的形式深入骨髓,让你慢慢产生一种情愫,这是读书的第二重味道。
 
  因为阅读,我与世界之间多了许多奇妙的联系。我未曾去过沙漠,却能想象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广袤盛大;我未曾涉过深潭,却能感受激流飞瀑、幽树繁花的蔚然深秀;我静坐家中,却领略过18世纪的塞纳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我弱不禁风,却完全明白骑士横枪厮杀时的畅快淋漓。
  我喜欢用品尝一词来形容阅读的滋味。譬如读一本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同吃一锅湘菜,麻辣爽口,劲道十足;读一本哲学著作则偏西北风味,不仔细咀嚼,很难食髓知;而读一本清新的现代美文,则尤似广府的小食,样式繁多,做工精致。
  在许多夜晚,我坐在书桌前,让内心自由徜徉在书中营造的多彩世界中,这些世界的颜色、样貌大相径庭,但都让我痴迷。我渐渐觉得,每一位作者笔底都住着一位哲人,而阅读的过程正是和哲人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我们会对眼前的生活燃起新的冲动。
 
  去年春天,我读完老舍的《四世同堂》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后,心底突然生出一种很深的感触,两位作家对老北京的回忆截然不同却又有许多交集,这种矛盾和统一不断发酵,最终促使我登上去北京的班机。
  今年春天油菜花盛开,邵阳铺金满眼黄,我拜读了家乡邵阳张千山、刘宝田、陈扬桂、张三平、曾振华等老师的优美文学作品,受益多多,特别是张千山老师的散文,陈扬桂老师的文史散文,每每令我爱不释手。心中至今一直有个疑问:此陈扬桂老师是不是隆回周旺人?是不是曾在隆回二中教过书,曾在隆回从政的那个陈扬桂先生?我期待有朝一日能认识陈先生?
  我想,这也许正是读书的第三种滋味吧!
  2017年3月22日丁华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