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作品荟萃 > 散文随笔 >

隆回岩口的街灯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8-06-13点击:

  “五一”期间回到离别多年的隆回岩口老家,突然发现曾经黑灯瞎火的岩口镇街变得灯火通明。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家镇街上如此绚丽的灯光。对于老家岩口的街灯,我骨子里饱含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我于1972年11月出生在湖南邵阳市隆回县东北部岩口乡的一个偏远山村,离老家五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乡场。所谓“场”,也就是由公社(后来的乡政府,现在的镇政府)、供销社、食品站、粮店(也叫粮站)、卫生院、邮政所(昔日的邮电局)等总共二三十间房屋组成,场小,从不赶集(岩口本土人常称之为“赶场”。)。
  因离家不算太远,我年少时一年四季经常踩着单车跑到岩口街场上玩耍溜逛。印象最深刻的是,岩口街上那里用于照明的灯比乡下农村高级得多。那时农村穷,一到夜晚,家家户户用竹蔑片、葵花杆或松柏树的松油亮子照明,点不了多久就熄灭了,多数时间农家村民只能在黑黢黢的环境里干家务。而此时,岩口街场上全部点的是煤油灯,虽说如豆的灯光昏暗,黑烟直冒,但总还有那么一线光亮,给人们黑夜里做事干活有一个方向指引。后来,岩口街场上的国家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国企和条件好的住户,又很快使用有玻璃罩的马灯,晚上去八六一和金矿看电影或开社员群众大会,他们提着马灯来去自如,既防风避雨,又明亮许多,夜幕中那一束束晃动的亮光,感觉黑夜不黑,真是好!
  老家岩口街场上的灯最让我羡慕的是用上电灯之后。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隆回国营岩口金矿和邻村驻地岩口村的群众大干快上,在岩口金矿附近的九龙山膝头岭下岩口水库旁修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利用水利发电,这样岩口街乡场率先用上电灯。通电那天,鼓乐喧天,热闹非凡,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岩口看稀奇。在世居乡村耕种谋生的他们心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正在实现,个个兴高采烈,人人欢声笑语。我穿行在人群中,从岩口街上居民的这间房跑进那间屋,围绕着15瓦的白炽反复端详,流恋不舍,想弄清为什么那高悬的白炽灯它在风中摇曳而不熄灭?我还看见,一位抽叶子烟的长辈老者,拿出长长的烟杆欲从亮着的电灯那里凑近点火吸烟,闹出了笑话,引起了善意的洋相。自岩口街场上岩口大队有了电灯照明后,我有事没事总往岩口大院子大姨父彭高旭家跑,想尽各种借口,只为那明亮的电灯日光情缘。
  由于河水不丰,金矿电站是清晨和晚上才发电,且电压不高、不稳。后来,用户增多,大家争着将电灯灯泡由15瓦换成100瓦,灯泡里钨丝仍只是红红的,不甚明亮。远处望去,电灯就像一朵倒吊着的南瓜花,人们戏谑称作“南瓜花”电灯。尽管如此,在那个年月,众乡亲还是为岩口街场上有电灯而感到骄傲万分。
  1984年,改革的春风早已吹拂神州大地、大江南北。家乡农民开始到岩口公社门前马路两边的场上摆摊设点、买进卖出,进行农家土特产商品贸易交流,寻求发展商机。一时间,狭窄的岩口街道两旁搭建起不少木板房和竹篾房,商店、小食店、理发店、加工店、家电维修店如雨后春笋。随着岩口乡场的繁荣旺盛,生意红火,人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拉国家电网电的呼声日高。
  岩口乡政府因势利导,不到半月,国家电网的电穿越千山万水,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老家隆回岩口乡场。从此以后,岩口街上开始安装日光灯。日光灯与白炽灯比起来,亮度简直是两重天,人们在柔和而通明的灯光下读报纸、打扑克、甩字牌、摸麻将、斗地主、炸金花、下象棋,看书写字讲故事,脸上笑逐颜开。
  岩口镇街变化之快,让人始料未及,但最大的变化,要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附近农民先前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逐渐摒弃,他们试着把葱、姜、蒜苗、辣椒、蔬菜等拿到场上(集市)出售。岩口乡政府顺应民意,号召乡民赶集(岩口当地人称“赶场”),就近交易,搞活流通。经过精心筹备,1988年冬,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在喜气红旺的家乡花鼓戏戏曲声里,老家岩口街上乡场破天荒地开始了第一次赶集。不久,场上红火起来。从此以后,每逢一遇赶集天,人流摩肩接踵,人声喧哗,煞是热闹。没过几年,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柑橘、烤烟基地的建成,开发区的设立,乡政府的新址搬迁,农民洗脚上田经商,外地商贾云集,车辆往返,岩口合作社三岔路口的小场显得拥护不堪。
  1998年,政府征地扩建,一座崭新的岩口乡农贸市场在八六一拔地而起。我每次回老家岩口都要走游八六一,都要穿越岩口镇农贸市场而过,行走在岩口861镇中心区街道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为家乡的变化而倍感自豪,为岩口日新月异的蝶变而点赞。但美中不足的是,街上没有安装路灯,一到晚上就死气沉沉。
 
  好在前几年,岩口当地政府实施“美化、净化、亮化”,在岩口街上安装了五公里超前的太阳能路灯,从岩口石槠塘坳上加油站到温里岩口中学处,从岩口供销社旧址到岩口金矿,从岩口大队大会场(原岩口小学)到塘头村,夜晚如同白昼。老家的街灯亮了,处处火树银花不夜天,一副美丽的山村夜景图闪现在人们视野之中。
  从竹篾照明到煤油灯(桐油灯)到“南瓜花”电灯、从白炽灯到日光灯再到太阳能街灯,那些带给我们意味深远的光芒,扫除了生活中的一切阴霾,愉悦而舒畅,快乐而充实,我见证了家乡一个时代的伟大巨变。

(编辑曾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