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作品荟萃 > 诗词联赋 >

武冈师范赋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张先军时间:2017-09-23点击:

武冈师范赋
 
  云山叠翠,赧水流长;中师名校,蔚起武冈。致力于乡村,其情高远;培英于师范,其绩辉煌。八秩春秋,普、民、职招生无类;三番迁址,衡、武、新立校有方。晏公阳初创始维艰,立足平民教育;杨公韶华经营竭智,阐明“三杆”主张。当其初也,启智开愚,名齐晓庄;及其盛也,经世致用,誉满湖湘。大哉!学历虽中等而培桃琢玉;伟哉!前贤有高怀以弘教兴邦。
 
  忆昔毁家纾难,民族危亡;衡山乡校,兴教图强。荟聚名家教授,设帐开坛;号召乡下农夫,歇锄听讲。日耕而夜学,白丁初识之无;励志以启蒙,泥腿方惭既往。通识以立身,敬人而尊长。支前线,战同仇;捐物资,办校厂。日寇侵华虎狼凶,军民上阵声威壮。血染衡山,可歌可泣;共赴国殇,誓同一死。转战后方,几经迁徙;流动学堂,跋涉千里。艰辛尽历,精神令人动容;薪火相传,文明得由承继。
 
  既而新中国立,百废待兴。唯材是举,教育先行。师范须德才兼备,中专赖博学多能。校园苦读求知,无关富贵;乡里呕心施教,服务基层。今日乡村学子,未来基教菁英。师生砥砺于课堂,师魂永铸;价值昭彰于奉献,红烛功成。火热青春,凌云塔下书香远;嘤鸣友谊,赧水河边笑语盈。弹琴绘画,个个争当能手;演讲诗文,人人都是明星。“三笔字”过关,讲台任我挥洒;“四颗心”常记,师德永放光明。
 
  然至改革中期,风云突变。教育转型,中师停办。业界辉煌,黯然一旦。昔日名师,摆摊自便。何去何从,人心涣散。中职招生,被讥人贩。当此之时也,师道尊严,沦失大半。全体员工唾面自干,校长曹公勇挑重担。办中学,兴技校,求生存,谋发展。十载酸辛,乞食于市场夹缝;几经周折,游离于政策边缘。以传统文化化人,消弥校园戾气;以德育法治治校,度过转型难关。终究我党英明,拨乱反正;所幸蓝图再绘,改革纠偏。一朝选址,邵阳教育强市;四校合并,湘中兴办幼专。从此武师成为历史,幸耶不幸难言。放眼未来,人生难免坎坷;回首往事,荣辱过眼云烟。

  嗟乎!历史沧桑,人事代谢。时代非个人意志转移,兴衰或教育精神所系。一代名校,不再罔替。追昔抚今,天下桃李。精神有脉还赖传承,旧址无言应当铭记。
  赞曰:创建之初,山河变异。坎坷中逢,和衷共济。忆我良师,心呕血沥。名校兴衰,思之掩泣。

 
 
    注:1.武冈师范学校,是一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师范学校,创办于1936年,其前身为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创办的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移址武冈,更名为湖南省第六师范学校,1953年改名为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2017年与邵阳师范、邵阳教育学院、邵阳市艺术学校合并升格为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迁往邵阳大祥区。办学80年来,为湘西南乡村培养了大量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做出卓越贡献。
    2.普、民、职,即武师招生有普通师范生、民办教师、职业中专。
    3.衡、武、新,指武师为避战乱,先后从衡山迁新宁,再迁武冈。
    4.“三杆”主张,指抗战时期,校长杨韶华先生提出学员要能拿枪杆杀敌,拿笔杆学习,拿锄杆生产。
    5.晓庄,即晓庄师范,1927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试验乡村师范。
    6.三笔字,即毛笔、钢笔、粉笔字。
    7.四颗心,指教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决心。
    8.曹公,指中师停招后学校选拔年轻有为的曹才力先生任校长。

  (文字来源作家投稿,图片来源网络,本网编辑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