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旅游美食 > 特产美食 >

椒花染紫风雨香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6-09-21点击:

  家乡岩口九龙山,多花椒。有野生的山花椒,也有农家栽种的花椒。在这夏末秋初的日子里,最让人陶醉的,就是家乡岩口九龙山那满山遍野香飘四溢的花椒的味道了,还有那映红了山坡的花椒给人们带来的欣慰和喜悦,它映红了农家又一个丰收的季节,映红了农家人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也一直映照着我许多的回忆……
 
  置身田野,远望花椒树,满树鲜红欲滴的椒果,像瞌睡的老人,低着头打着盹。风儿犹如一群顽皮的孩童,绕着那棵花椒树窜来窜去,摇动一簇簇沉睡的椒果,吸吮它们散发的诱人麻香。饱食之后,风儿调皮地跑到我身边,掀起披在我身上的衣角,抚摸我的脸庞,见我不理睬它,又抚摸我的鼻孔,硬是将花椒的麻香直入我鼻窦,把我尘封的记忆从心田翻开,偷看我心中那些秘密。风儿送来的麻香,打翻了记忆的坛子,让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的一些往事。啊!椒花染紫风雨香!
 
  在我的故乡岩口,在那贫脊干旱的九龙山山坡上,生长着一种植物,人们叫它山花椒。这是一种极其耐干旱,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在那肥沃的水浇地,看不到它的身影;在那平川原野,你也寻觅不到它的踪迹;只有在那山石裸露,瓦砾沙石遍地、杂草丛生的贫瘠的山坡,你才会看到一丛丛、一片片甚至连绵半山坡的淡紫色的花,在骄阳下热烈地开放,那就是山花椒。不惧怕干旱,不挑剔土壤,不奢求雨露的滋润;没有人为它松土,没有人为它施肥。就在这里,在这连野草都难以生存的荒山野岭,默默地生长,默默地开花,默默地结果。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这就是我故乡的山花椒。
 
  驱车行驶在九龙山蜿蜒的山路,你会看到满山坡的山花椒,在纵情地生长,恣意地开放,那特有的花香弥漫一山,引来翩翩的蝴蝶和雀跃的山鸟,这荒山从此不再寂寞。山花椒就是一曲动情的歌谣,将一支生命之歌在荒山野岭反复吟唱;山花椒就是一段如梦的锦,将这荒山野岭精心装扮;山花椒就是一双多情的手,护住山的土,涵住岭的水,叫这荒山野岭也知春消息,也闻夏花香。山花椒就是山的精魂。
 
  花椒是人们熟知的调味品之一。它的嫩芽是天然的绿色菜肴,花为簇生的伞状花亭,花开时淡绿中透着微黄,十分的不起眼。果实为绿豆大小的球体,表面分布着颗粒状的突起。初为绿色,果子未长成之前的青花椒,可做成上好的腌菜。成熟后变为鲜红色或紫红色。通常以枝端顶部簇生的花椒粒最多,成熟后在绿叶的衬托下,若不仔细看,还真像一朵鲜红的花。只是枝条上次第而生的花椒比不上顶端的朵儿大。有的甚至根本不成朵,几粒几粒的散生于枝叶间。无论是成朵的花椒还是单粒的花椒,基部都生有绿叶,为使采收下来的花椒少夹杂些绿叶,只能用手指捏在花椒柄的分散底部,用指甲将花椒轻轻地掐下来。但掐花椒是件十分辛苦的活儿。
 
  花椒树的枝条上,生有许多粗扁的尖刺。小一些的树还容易掐,大些的花椒树,需要借助凳子钩子等工具,必要时还需蹬枝上树。最常用的方法,最用装花椒的筐子或篮子悬坠树枝。其余的方法如有需要,要视花椒树的生长地势以及枝条的柔韧度而定。因此,掐花椒时手指不挨扎是不可能的,用不了几天功夫,手指肚就被扎满了黑眼。有时不走运,掐到麻劲大的“麻粒子”,手指又痛又胀,好半天才缓过来。而手指上的麻香也不容易洗掉,所以采收花椒的头几天,无论用手抓什么东西吃,满嘴总是麻酥酥的直冒口水。不过时间一长,人们的味蕾习惯下来也就好了。有时侯一不留神,还会遭受到隐藏在树叶后面的,一种不知学名的,软体虫子的“偷袭”。这种虫子身体扁扁的,呈椭圆形,全身淡绿色,背面长满了毛毛虫状的“毛刺”,一旦与人的手背、手臂接触,感觉像被蜂蜇了似的火辣辣的疼。所以掐花椒没有捷径可做,只有做到专心、细心、耐心,才能使树上不落粒,筐篮里少掺叶,手指少挨扎。每年的中伏过后,我们家乡九龙山岩口这里的花椒就进入了收获期。远远望去,山田坡地里成熟的花椒,依托在青山的环抱中,好像层层递进的绯红的云霞。
 
  记忆中初秋的一个清晨,我和弟弟在父亲的带领下,带上各种工具向九龙山进发。初秋的野径,两边蜂拥的草儿争抢着伸展上路面,搔着我们的脚面。没等到达花椒树旁,鞋袜及裤脚均被露水打湿。而到了傍晚时,成群的山蚊子围着人体转动,隔着衣服仍叮得人满身瘙痒。不过早晚间人们可在山谷内,以青山绿树为遮挡物,掐着阴凉处的花椒。但是中午的时侯,没有阴凉可寻。头巾或手帕和帽子也很少派上用场,因为带刺的树枝总是会与之过分“亲密”,时不时地对它们拉拉扯扯,反倒成了人们的累赘。采摘花椒的人们顶烈日,谨防刺扎,还要防务脚下或树身下来回窜动的蚂蚁。
 
  好在大自然从不吝啬地赐予人们阵阵凉风,兼有山林中一天到晚的鸟啼声声,蝉鸣阵阵,人们边掐花椒,边聊着家长里短的琐事,倒也苦中有乐,笑声不断。
 
  岩口花椒的采收时间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若是过早采摘,花椒上色不足,外观不好;过晚采摘则花椒果会自动脱落。因此为了赶工期,中午饭常常是就是地野餐。每到中午时分,母亲便会提着竹篮子,背着水壶,行色匆匆地赶来,将亲手做的喷香饭菜热乎乎的送到我们面前。山中有一棵不知年轮的古松,从未经过人工的修剪,层层叠叠的枝叶,将炎炎烈日遮挡得一丝不漏。置身于遮天蔽日的浓荫下,我们支一块干干净净平整的大石板当饭桌,捡几块小点的石板当座位,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吹着清凉的山风,分享着母亲送到的饭菜。简单的生活,透着自然,质朴、欢乐、团圆。
 
  这样晴空万里、酷热难耐的日子,却正是晒鲜花椒的好天气。母亲把鲜花椒里夹杂的叶子挑干净,摊晒在炎炎烈日下(家乡初秋时秋老虎猛得很),两天就能晒干,晒成了绛红色的干花椒,咧开了嘴,吐出了嘴里乌黑油亮的花椒籽。芳是碰上阴雨天,花椒晒个半干不湿淋了雨或者是阴凉与仓房,花椒干后颜色就是发暗影响外观。人们把晒干的花椒皮与花椒分离开来。再用手把连在花椒皮上的椒把,轻轻的搓揉下来。分别装入袋中放入仓房。最后经过各种渠道的流通。粒粒浸润着采摘花椒的,农家人汗水的花椒皮。或原装或被磨成了粉。进了进入了千家万户的厨房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调味品。
 
  是啊,今年的初秋,又到了采摘花椒的时候了。印象中家乡九龙山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岩口漫山遍野采摘花椒的人。有说笑的,有打闹的,有听收音机边摘花椒的,有哼唱花鼓戏小调的,有唱山歌逗趣的,好不热闹。
 
  九龙山山里的花椒树有大有小,小树上长的花椒往往穗子大,颗粒饱满。但摘花椒的人大都不愿意摘小树上的花椒,因为小花椒树的刺特别多、特别长、特别尖锐;而且长满刺的枝条特别旺盛,密密匝匝,恣肆横斜,一不小心就会扎破你的手指,划破你的胳膊。小花椒树林子里常常听到“哎哟,哎哟”的痛叫声。摘花椒的人痛恨这些乱刺、乱枝,在采摘之前总要将乱枝用剪刀剪掉,将乱刺用手指、铁钩掰去、敲去,恨之若仇雠,去之而后快。因为小花椒树长得特别快,不几年便长到数米高,人就够不到上面的花椒了。为防止小花椒树它长得过高,每年初秋时摘花椒的人就会将它的枝条压弯,用大石头压住,用绳子拉住,过高的枝条就用剪刀剪掉,年年如此。所以,花椒树年年长,旺盛地长,但年年长不高,年年总是那么矮。采摘花椒的人绝不会让花椒树高过自己手掌的活动范围。就这样,花椒树的枝年年被压弯、剪去,花椒树的刺年年被拔除。渐渐地,小花椒树变成了大花椒树,大花椒树的刺和乱枝就不那么多了,它变成了温顺的绵羊,任人摆布。摘花椒的人就喜欢这样的树。遗憾的是,这时花椒树它的穗子也不那么大了,颗粒也不那么饱满了。当花椒树温顺到不能再温顺的时侯,它也就不再长花椒了。砍柴的人只能将它砍倒,拿回家祭灶君。
 
  岩口九龙山花椒树的品种有大粒和小粒之分。大粒的花椒树,产量高,刺少;小粒的花椒树,产量低,刺多,花椒几乎是长在刺丛中。所以,岩口的山民大都栽种大粒的花椒树,很少栽种小粒的花椒树,但小粒的花椒比大粒的香,所以也有些人栽种一两棵小粒的花椒树,采摘了自己吃。对小粒的花椒树,采摘的时侯骂它,吃的时侯赞它。看着那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和采摘花椒的人,想到人与花椒树的关系是如此的矛盾,令人不禁感慨万千。人常讲:“授人玫瑰,留有余香;赠人书籍,手有书香”。有时,看似美好的东西,不能伸手去摘,玫瑰不仅有香气,也有霸气,香气源自漂亮的花朵,而霸气则来源于身上的刺。刺让玫瑰更高贵,更有尊荣,就像一位令人垂涎,又令人捧之若宝的美人一样,不敢对其有半点造次,半点亵玩。花椒树何曾不是?花椒的香是另一种风情,同样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追捧,被人类视为最出味的一种香料,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椒香是味蕾的最爱,没有麻香的美味,总觉食之无味。虽然花椒没有玫瑰那样的艳丽,也没赋予其更具特色的浓情蜜意,对花椒树来说,同样视之若宝,为了保护自己的果实,不被肆意践踏,长出宽厚尖利的刺,让摘花椒的人们望而却步,让那些对花椒偏爱的食客,也不能轻易摘到,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珍贵。可谓,越是难以得到的越想得到,得到了便会倍加珍惜。原来,丑陋的花椒树,也有如此的尊严。脑海中浮现的九龙山家乡的花椒树,不与周围的草木而争宠,不与巍峨的高山比高低,也从不山高人为峰,只在自己的土地上默默地生长,结果,舒心地伸展着每一个枝叉,守护着自己的尊严,也多了一份敬重。
 
  “自古追寻桃源处,岩口遍地胜桃源”。岩口九龙山的花椒个大皮厚、色泽鲜红、麻浓芳香而居调料中的上品,有“岩口花椒十里香”的美誉。立秋时节是岩口花椒收获季节。每当此时,漫山遍野,红星点点,数里之内,香气四溢。采摘花椒的姑娘、少女、农妇们边摘花椒、边唱着动人的摘椒山歌,俨然一幅幅醉人的田园风光图。我也动情地为她们而歌之:“花椒果实一串串,一呀一串串/籽儿多得满袋装呀满袋装/那个可爱的好女子啊/身材那个修长呀绝呀么绝无双/花椒籽儿多又多哟/秋风吹来香又香//花椒果实一串串,一呀一串串/籽儿多得装满筐呀装满筐/那个可爱的好女子啊/身材那个丰满呀端呀么又端庄/花椒籽儿多又多哟/秋风吹来香又香”。《诗经》有文赞曰:“有椒其馨,胡考之宁”,意思是花椒香气远闻,使人平安长寿。明代僧人宗林在《花椒》诗中赞道:“欣欣笑口问西风,喷出玄珠颗颗同。采取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着骚经士,涂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加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说到花椒,就忆起了家乡岩口流传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位美丽孝顺的女孩姓花名娇,为救治重病的父亲(有说是救几位哥哥、也有说是救未婚夫)上九龙山寻找草药。她遇白胡子老者指点,历经老鹰才能飞过的悬崖绝壁、毒蛇才能穿过的荆棘丛林、狼群的嚎叫,遍山的虎啸、饥饿和孤独……总之千难万险,从虎豹护卫的神山圣地——九龙山山上找到了一种香料。回到家中后,将寻找到的香料拌入烧煮熟的菜中,救治了重病的父亲。可是身患父亲一样重病的村里人越来越多(有的说是全村的男人),而香料又被豺狼虎豹给毁了,除非花娇姑娘自己立志不嫁,修炼成仙化作香料树。善良的花娇姑娘怀着济世的心愿,经白胡子老者的悉心教导,苦苦修炼,终于化作香料树。村里人纷纷采摘花娇姑娘化作的香料树上的果实,给患病的人吃,全村患病的人们得救了。为了纪念花娇姑娘,人们把这棵救人的香料树叫作花娇。时间久了,人们忘记了“花娇”的写法,把“娇”写成了“椒”。于是千百年来“花椒”就流传至今。之所以花椒的味道麻的,那是因为漂亮的花娇姑娘修炼时,无情的岁月和风霜雨雪使花娇姑娘变成了麻子。家乡传奇的花椒,既除六腑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时放入几颗花椒味道好极了。于是做菜放花椒在岩口九龙山流传开来。故事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查,但至今仍在九龙山、岩口一带流传。
 
  其实,岩口九龙山山乡人做菜放花椒的历史远比花娇姑娘的传说更为久远。隆回全县各乡镇地区都有野生花椒树或家中栽植有花椒树。古时称“花椒”为“椒”,或山椒、野花椒。据了解,家乡岩口采摘花椒很有学问,这直接关系着采收回的花椒的质量。采摘花椒过早,花椒色泽暗红,香麻味儿欠佳;采摘花椒过迟,花椒容易落粒,花椒果“裂嘴儿”,造成花椒树减产。要保持花椒的色、香、味俱佳,采摘花椒时还要选择晴天,露水干了以后的天气。采摘花椒时要用手指甲卡断花椒果穗柄,一穗一穗摘下,不然压破“油泡”,成了跑油椒,影响花椒的香麻味。并且花椒采摘下来后要当日一次晒干,否则花椒果颜色就要变暗,失去鲜红的色泽。岩口九龙山花椒质量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态、天然。岩口山高,凝九龙之灵气,展祥龙之雄姿;九龙山俊秀,集无数奇异风光,在粗犷中显露着原生态的厚重与纯朴。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的岩口原生态胜景,大美九龙山被公认为岩口的“生态氧吧”。故岩口九龙山花椒皮厚粒醇,颜色纯正,香味扑鼻,是乡人烧菜调味的上等佳品。同时,岩口九龙山花椒的籽粒油性大、出油率高,炸制出的花椒油清澈透明,香味浓郁,是煮菜、煎制食品的上好食用油。
 
  岩口九龙山花椒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花椒其性辛、温,散寒除湿,暖膝腰,解郁结,消宿食,温脾胃,通三焦,补益心肾,明目驻颜而坚齿,久服头不白,轻身增年,诸病祛消。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以花椒配其它药治疗积食停饮、心腹冷痛,疮疜,止咳平喘等土方秘方,也有饮花椒茶者,以开胃利肺,帮助大脑思维。现代医学研究,花椒含挥发性油和花椒素,这是它调味的主要成分。同时还含有不饱和有机酸、留醇、皂素等,对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10种革蓝氏阳性菌,以及大肠、痢疾、伤寒、副伤寒杆菌均有明显的抵制作用。岩口九龙山花椒还是驱虫储粮的良好用品,进入夏天,人们用纱布将花椒包成小包,放在衣箱、衣柜里防虫蛀;埋入米缸、豆缸等粮食里防蛆虫和飞蛾;用花椒和泥巴搅拌均匀涂抺墙壁,还可保暖、生香、防虫、驱虫……烹饪调味、入药除疾、驱秽生香,浑身是宝、功效丰富的岩口九龙山花椒让岩口人视之为宝并引以为豪,被朋友戏称“岩口马脑寨下一支笔”的笔者曾以《花椒》颂之:“岁岁初秋谁先熟?满山红椒迎风舞。一身横刺君莫怪,个矮心高有铮骨。红珠缀枝蕴精华,盈野香麻飘岩谷。与生俱来醇厚意,奉献心香弥人间”。
 
  花椒,这个大自然赐予人类澎湃活力、护佑生命华彩的朱红圣果,在科学发展的今天,被注入时代元素,绽放出了更加绚丽多姿的耀眼光彩。麻辣鲜香、回味久长的岩口九龙山花椒一定会走上大雅之堂,一定会为生活节奏快捷的现代人奉上一道味觉奢华的绿色佳肴;岩口九龙山花椒正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祥龙腾飞岩口大地!

  笔者以拙作《岩口九龙山花椒赋并序》结尾:
岩口九龙山花椒赋并序
花椒,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果实可食用。李时珍云:“椒”其叶对生,尖而有刺,四月生细花,五月结实,生青熟红”。椒目光黑,竟如人瞳。隆回岩口,地广物丰,盛产花椒,尤其以九龙山野生花椒为著名。余生于岩口山区,自小而食花椒,欣尝隆回岩口花椒自白露丹果之麻香,赋以颂之。其辞曰:
椒为草本植物,现属经济作物。采山泽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珍珠之形,果粒圆大;丹红之色,光润亮泽。肉厚皮皱,馨香浓长;麻味厚重,气醇飘波。究其源,遥遥至上古;溯其史,悠悠数千年。喜生于光热之地,善植在肥沃之壤。
隆回岩口,可称椒乡。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温暖湿润,气侯适宜。光热充足,生长万物;雨量沛丰,盛产花椒。岩口花椒,源远流长,改革初始,再获新春。有曰:“好椒出岩口,麻味者善”。岩口之好花椒,粒大色正,气馨味长;岩峰之九叶青,质优肉厚,功效力强。其性辛温,散寒除湿。暖膝腰,解郁结,消宿食;温脾胃,通三焦,益心肾。明目驻颜,诸病祛消。
烹炒拌菜,增其香;蒸煎煮肉,添其麻。椒油香浓,湘菜佳酿。油汁清亮,颜色浅黄;纯正流光,气味芬芳。椒芽独特,美味流涎。鲜嫩可口,清脆甜香;清芬爽肠,佳肴品尝。花椒粉、花椒面、花椒油,九叶青已成调味佐料;鲜花椒、嫰椒芽、椒芽菜,花椒芽已成美味佳肴。精麻型、保健型、方便型、花椒液已成油中至宝;发财树、摇钱树、经济树,花椒树已成致富商道。颂曰:九叶青兮味中王,温而辛兮麻又香;烹菜肴兮增美味,治疾病兮促健康。今日之花椒,岩口之明珠。
赞曰:岩口形胜,群峦环抱;气侯温和,光热量高;土壤肥沃,盛产花椒;饮誉岩口,惟九龙野椒;年年采摘,经济高效;摆脱贫穷,致富商道;近销山外,财源广茂;岩口花椒,明朝更娇!
                             2016年8月丁华初稿于广州
                             2016年9月成稿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