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民俗与非遗 >

文化活化石之苗族杨家将的故事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欧阳恩涛时间:2016-01-30点击:

  几百年来,城步杨氏家族将才辈出。据《宝庆府志》和《城步县志》记载:自唐宋以来,世居城步的杨姓苗族先祖,先后涌现出了以唐末雄霸湘桂川黔的“飞山蛮”首领杨再思;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元代苗族统帅杨完者、明代镇守边关英雄杨琳杨洪父子为代表的五十多位杨姓苗族将帅,苗族杨家将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些杨姓先祖保家卫国、除暴安良的英雄故事和传说,它们与北方的杨家将故事一样惊天动地,在苗族地区家喻户晓。
  苗族杨家将故事孕育于宋元、形成于明朝和清初、成熟发展于清末民国初期,至今在城步等地苗乡流传的各种形式和版本的苗族杨家将故事还有100多个。群众传唱最广的有《飞山祖神杨再思》、《杨金花乌饭救兄长》、《杨再兴血战小商河》、《杨完者武汉救主》、《杨洪父子雄镇边关》等传说故事。
  苗族杨家将故事取材于苗族祖先真实的英雄壮举,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这些英雄故事不断与苗族后人的生活习俗相融合,从口耳相传的故事延伸至神话、传奇、古歌、阳戏、渔鼓等表演形式而广泛流传。苗族杨家将故事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比较完整地记述和反映了城步苗族的历史和古老文明,这些故事内容的原真性、内涵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城步苗族的英雄史诗。
  近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加强了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措施,组织对城步苗族杨家将故事的搜集和整理,2008年11月9日,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意命名城步苗族自治县为“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苗族杨家将的故事”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研究杨家将文化的专家们就如何保护和开发城步杨家将武文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城步将进一步挖掘史料、丰富文献、突出重点、紧扣特色、科学开发,把杨家将文化打造成知名品牌。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庇护下,苗族杨家将故事这一口耳相传的民族文化瑰宝,将世代相传。
  苗族杨家将的故事短小精悍、情节朴实、内容原始、形式活泼,每篇都能独立成章,便于人们传唱说讲。笔者特摘录以下两个苗族杨家将的故事,以飨读者。
 
  飞山祖神杨再思
  杨再思生于唐懿宗成通元年(即公元860年)六月初六。杨再思自幼聪明活泼,少有大志,智勇双全,文武兼备,他一生为官廉洁清正,功勋卓著,后周显德元年(即公元954年)十月二十六日仙逝于怀化靖州,享年94岁。
  据城步《杨氏家谱》记载:杨再思为东汉杨震的后裔,因在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时受特殊的历史使命,进入湘桂黔川鄂滇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区,成为少数民族首领,与少数民族长期共居,后裔与少数民族通婚往来,也就分别成了苗、侗、瑶、土家族等少数民族。
  杨再思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文化教育等数权于一身。唐末,杨再思为“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飞山圣公”。
  唐末皇室衰微、天下纷争、潘镇割据。其时,叙州(今怀化洪江市黔城)南部一带,苗、侗、瑶各族在杨再思的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了一个以飞山(距今怀化靖州城5公里)为中心的民族集体“飞山蛮”。后梁时期,马殷占据湖南,称楚王。另外一位少数民族首领潘金盛领导飞山和五开(今贵州黎平县)一带,杨再思据叙州的下潭阳、郎溪一带,互为声援,以拒马殷。后梁开平五年(即公元911年)马殷遣吕师周征飞山,袭斩潘金盛,迫于形势,杨再思率领“飞山蛮”余部附于楚,被封为诚徽州刺史,此举不仅挽救了处于危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了合法地位,为日后苗侗发展奠定了基础。
  附楚后,杨再思励精图治,设立十峒,诚州、古州、龙里、洪州、八舟、湖耳、中林、亮寨、欧阳、新化号称十峒首领,招抚流遣、教之耕织、贸易,境内之民焕然改色,具礼乐文之盛。并以辈分字派“再、政、通、光、昌、盛、秀”七字等级建立杨氏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境内各民族的团结融合,从此“飞山蛮”进入兴旺时期。其七子杨政岩在马楚政权灭亡之后,逐渐将“飞山蛮”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东北等广大侗族地区。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独诚州兵民团结、商贾自由、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杨再思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杨再思能团结各州兄弟民族归顺朝廷,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元、明等朝代先后追封为侯王。杨再思在世时曾授予左仆射尚书、江淮湖广都邻刺史、都统兵马,朝廷封为龙虎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诏谥阴助侯、绍兴三十年(即公元1160年)诏谥威远侯;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即公元1184年)诏谥英济侯;南宋宁宗嘉定五年(即公元1212年)诏谥广惠侯;南宋理宗淳裕二年(即公元1242年)诏谥灵佑侯、景定元年(即公元1260年)诏谥英惠侯;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即公元1282年)诏封为宣明助顺王;元仁宗延祐六年(即公元1319年)诏封为诚州威远广惠王,共计八次封侯王,声威显赫。
 
  杨金花乌饭救兄长
  据清乾隆版《绥宁县志--民俗篇》(第六卷)《峒溪纤志》以及《三湘风俗》(湖南出版社1991年6月版)记载:
  宋代名将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南征平蛮,兵败广西柳州,身陷蛮兵反王。为削其锐气,反王每日只送给杨文广很少的食物。其妹杨金花每日到监牢中送饭给杨文广时,饭菜均被牢头狱卒们抢吃一空,时日一长,杨文长身体日渐羸弱,杨金花心里十分着急。
  几个在柳州卖山货的生意人把杨文广被困的消息带回到绥宁家乡,黄桑坪的苗家姑娘宜娘知道后,心急如焚。宜娘是个聪明能干的山里姑娘,又有一身好武艺。她马上邀了几个姐妹,赶往柳州城帮助杨家兄妹。她们日夜兼程,走了三天三夜,走到柳州城时,脚板都走烂了,尽是血泡泡。当听说狱卒抢“牢饭”吃时,宜娘马上想起山里有一种叫“老茶叶”的植物,能吃,叶汁能将大米染黑,蒸熟后香气浓郁,如果用它煮成黑饭,不知道的人肯定不敢吃。于是,她和杨金花立即采来一篓子“老茶叶”叶子,榨出汁液,煮了满满一鼎罐糯米饭,然后用竹篮子装上,篮底藏了一张纸条和一把柳叶刀,暗示杨文广吃饱饭后杀出牢笼。四月初八这天,她们把饭送到牢房时,狱卒们又一齐围拢过来。当他们打开篮子一看,见饭是墨黑墨黑的,果然不敢吃,只好同意把饭送给杨文广。吃完黑饭后,杨文广浑身有了力气,他用力挣断枷锁,拿起柳叶刀猛虎一样杀出地牢,很快与杨金花率领的援兵会合,攻占了柳州城。
  打了胜仗后,宜娘在柳州城头射出一箭,向家乡报告胜利的消息。箭簇穿山越岭,把一座座山都射穿了,最后落在绥宁县县城寨市的西河桥下。至今,还隐约可见插在河边石缝里的半截箭杆。随后,宜娘跟随杨文广和杨金花东征西战,转战南北,最后战死沙场。
  为纪念杨金花与宜娘的忠贞、勇敢、智慧,此后苗家便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姑娘节”。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出了嫁的当地苗族姑娘都要回娘家,与姊妹们一起吃黑饭,唱山歌,比女红,叙旧聊天。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为当地苗族群众的姑娘节,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