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民俗与非遗 > 民风民俗 >

话说家乡清明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04-06点击:

  年复一年,草长燕飞,今年的清明节又如期的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清明既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华民族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民间称寒食。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大地复苏,欣欣向荣的气象。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寒食节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节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在民间俗称上坟挂青。家乡湘中邵阳一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不过笔者故乡邵阳隆回乡下民间习惯把清明祭祖扫墓挂青称为“挂亲”,意为清明时节惦念牵挂历代已故去的祖先亲人。岭南广东则把清明扫墓叫作“拜山”,上坟山或公墓地拜访列祖列宗,祭奠已逝去的亲人。
  清明寒食期间,家乡隆回岩口民间有禁火寒食的习俗。另外还有拔河、插柳枝、荡秋千、放风筝、祠堂清明祭祖合族分猪肉聚清明餐等传统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用凉东西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热身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在家乡邵阳乡下又叫踏青节、挂青节,古时叫春游、探春、寻春等。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值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外出春游赏景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往往清明时节,家乡隆回岩口父老乡亲出外耕田种地,每遇清明雨或中午日头较晒,则从山边畲旁溪河畔摘采几根带绿叶的野生乔灌类植物遮阳挡雨阻风吹日晒,故称“挂青”,后延伸为给祖先或已逝的亲人扫墓时,在坟墓上插挂几枝青绿色叶子的野生乔灌木植物,给亲人祖先们以遮风挡雨防晒的绿荫,于是乎,清明节被家乡人顺理成章自然的称为“挂青节”。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暖雨飞洒,家乡农村种瓜点豆、插秧莳田、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们家乡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家乡清明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清明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故人的悲情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目前,不仅我们中国很重视清明节,我国一些周边的国家也开始过清明,使它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地域性的节日。人们有理由相信,清明节民俗文化一定会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哎!燕舞莺歌,忘不了《清明挂亲》。

《清明挂亲》
大青石上面的文字沉默
厚重的墓碑下面属于另一个世界
没有往返那个世界的列车、和谐号高铁
轮船、飞机也无法在那里停泊
客运汽车、公交、出租车更无法抵达那里
BRT快速公交、地铁根本到达不了那里
现代的通讯工具、微信、QQ、网络通讯
更无法向那里传送电波
父母就在那个陌生的世界里生活
内外只有短短的三尺相隔
可那是不能见面的隔世之锁
我无法知道他们在那里过得如何
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
来到父母的碑前送去鲜花几朵
烈酒香烟冥币纸钱和时令的新鲜水果
摆在石碑前的石桌上
虽然      我无法与他们直接联络
但我的心灵感应到了他们生活得还不错
一辈子操劳的父母告别了漂泊
离别了生活的艰辛困苦
远离了曾经的沧桑、坎坷
再也不用去辛苦的工作
可以坐在一起品茶唠嗑
我在碑前为父母唱支童年的儿歌
从小到大    我多次给双亲唱过
但愿歌声能穿过那道隔阂
祝福我的父母在那边日子红火不愁吃喝
祝福我的父母清明节快乐
 
2017年清明于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