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民俗与非遗 > 民风民俗 >

进 入 小 暑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07-08点击:

  进入小暑,热,便是天地间万事万物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代言。古老的农历头戴一顶草帽,一路汗流浃背地走来。近了,心急火燎的日子;近了,令每个记忆都气喘吁吁的时节。故《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这样注解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令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话虽这样说,全国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等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热浪滚滚,为了避暑,饥饿的老鹰在流动着冷风的高空盘旋;为了避暑,飞不高的各种小鸟上气不接下气地寻找着水源。

  当然,小暑前后,肆虐的雷暴也格外抢眼。“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虽对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来势过猛就是另一番场面——滔滔的洪水,滑体的山坡,摧毁着房舍,吞噬着粮田。好在军民一心,好在城乡相连,好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害,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大灾小难形秽自惭。

  进入小暑,尽管热,尽管天地间开始一浪强过一浪的热,但勤劳的农人不敢消受太多的悠闲。进入小暑,江南的稻谷急需施肥管理,北国的棉田急需整枝打杈。伏旱的侵扰,涝灾的光顾,虫草的泛滥,令每个勤劳的日子如坐针毡。小小的午睡,仅仅是农人们盛夏时节暂时忘记炎热的一个装点。

  相对来说,城市人很会休闲。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养生学上有“春夏养阳”之说。所以工人也好,农人也罢;脑力劳动者也好,体力劳动者也罢,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在高温强劳力之时,要注意多饮水,补充人体的水分,才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举。

  小暑,白龙归家日。在我的家乡邵阳市隆回岩口镇九龙山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说相传小暑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楚南宝庆府西路九龙山的一个名叫岩口溶洞的岩洞中,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每年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龙宫老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小暑至,伏天始。笔者以《小暑》诗一首以结尾:
            《小暑》
风吹庭院热浪翻,老翁摇扇楼顶观。
蟋蟀双双伏墙卧,鹞鹰只只高空旋。
暑时老天脸多变,雷止雨停彩虹悬。
心静自凉燥热缓,忘怨制怒养天年。
小暑时节,气侯多变,农事紧张繁忙。
笔者有诗为证: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快锄田。
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棉花进入花铃期,修剪整枝莫间断。
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早出和归晚,
毛巾肥皂随身带,长裤长褂身上穿。
抢时抢墒种蔬菜,头伏萝卜不容缓。
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冬修榆树夏修桑,白杨修整伏季剪。
村村户户沤绿肥,肥堆如山麦增产。
割晒青草晾晒干,备足牛羊冬季餐。
伏天牲畜保好膘,秋分种麦不犯难。
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小暑农时莫等闲,科学管理保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