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物博览 >

瑶族挑花的忧思

来源:邵阳文物网撰稿:刘竹安时间:2014-05-30点击:

     最初对瑶族挑花有所了解还得感谢我从事文物工作的那位朋友,听她讲瑶族挑花的精美和神奇,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又找了很多资料,并多次到瑶乡实地考察,对瑶族挑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瑶族挑花是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地区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其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瑶族挑花在汉代就已兴起。早在九十年代初,我随好友到虎形山瑶族乡,听那里的老人们讲:瑶族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在长辈的口传身授下学习挑花,需几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艺,到结婚之前,要将一生所需的挑花裙全部做好后存放在陪嫁的木箱内,以供婚后使用,而且挑花裙的图案构成是否巧妙、制作是否精美则成了衡量瑶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依据。因此,每位姑娘都非常用功学习,将绣品针线随身携带,利用劳动的间歇时间进行挑绣,吊脚楼前,溪边石上,古树林里,到处都可见花瑶姑娘挑花的身影。有人曾统计过,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累计需180余个工日才能完成。

      瑶族挑花与机绣、湘绣截然不同,在工艺上独树一帜。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支架,全凭瑶族妇女一双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头脑中的想象构图,循土布的经纬纹路进行徒手挑绣。主体图案的材料都是用平粗深蓝色家织布作底,依据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的网格,用白色粗线挑出图案,花纹古拙粗犷。挑花采用民间传统的“十”字针法,以布的经纬纱交叉呈"十"字形为"坐标",对角插针成"×"形,基本上是几何图形,它的基本形式是几根平行长线并列,其中有在双根平行长线之间加横线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单线或双线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线交叉成网状的,等等。各种形式中间如有较大空隙时,即挑小花填满。小花常见的有:×、#、十、口、回、V、和小圆点、旋涡等。花瑶挑花工艺非常精致,挑花时行针的长短、用线的松紧,对称的针数,均需一致。繁密处针针相套,不现底色,简练处仅一支花,几条线。在主体图案两边,配以用红、黄、绿等七彩丝线织绣的彩色织锦。整件挑花画面黑白分明,疏密有致,动静相济,色彩对比鲜明,“远看颜色近看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花瑶挑花的花纹种类很多,使用最多的纹样有: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也叫南瓜纹)、铜钱纹、牡丹纹、蕨叶纹、勾勾藤等。还有一种用得最多的被称为"干杯约"的像花的纹样(汉语叫花路岩),这是模仿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种生物菌体的图案。据说,每到年成好时,这种花路岩石的图案特别显露。花瑶姑娘便把这种美丽而又预示吉祥的图案做为挑花的一种基本纹样。

      瑶族挑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有上千种之多。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和鱼、虾、鸟、凤、狮、虎、象等飞禽走兽;二是松、竹、梅、菊、荷、水仙、芙蓉、牡丹等花草、树木;三是人物及生产、生活用品等。其构图立意巧妙,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造型逼真,整个图案互相对称,互相衬托,有主有从,层次分明,色彩和谐,浓淡相间,对比强烈,鲜艳夺目,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加之线条流畅、针法精细,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虎形山的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迁移、民族英雄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1994年花瑶挑花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2003年又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金奖.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虎形山瑶族乡的 挑花能手奉雪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花瑶挑花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加之针法精细,每件作品都是唯一,极具收藏价值。多少年来,隆回的花瑶挑花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中外,现在已有20 件瑶族挑花被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这些瑶族挑花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民族服饰不断被外界所同化,这一时期,许多老的挑花艺人去世,技艺传承出现断裂,同时挑花材料匮乏,制作面临困境。花瑶挑花工艺日渐式微,已到了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挽救。 最近,我和单位的同行又一次深入到瑶族挑花的腹地—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乡等地进行为期7天的实地普查和考察,情况令人忧思:一是一些年轻的瑶族姑娘为了节省时间,偷工减料,竟放弃了传统的数针、对针技法和几何构图原理,采用描图打草,勾勒图形轮廓的手法。二是使用的材料也有所改变,随着粗土布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尼龙布,挑花用的白色粗线也改用了五颜六色的毛线。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挑绣简单,不费工时的挑法在当地有蔓延之势,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正确引导,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瑶族挑花将失去了那种特有的古拙、精巧、夸张、庄重的特色,而代之的是轻薄、粗浅、流于形式。庆幸的是有关部门也看到了这一点,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和引导,以保证瑶族挑花向健康方向发展,如隆回县政府专门制定颁发了《切实加强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决定》和《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评定奖励暂行办法》。按照该办法的规定,隆回县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特列5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杰出传承人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有望这一政策的出台能给她一个空间、一筐土壤,能接受现代文明带给她的风雨洗礼,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再一次绽放出美丽的花瓣,散发她古朴幽雅的清香。

 
(来源邵阳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