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大家谈 >

真善造化和美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魏恒斌时间:2014-12-14点击:

浅谈书法启升心智的有效作用

 
  古人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己。”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在演化的进程中,逐步构建了书品与人品相统一的“书如其人”的美学观。只有真善之人,才能造化和美之作,这是古今中外早就证实了的客观真理。
 
  真善是心,和美是态;真善是神,和美是形;真善是因,和美是果;真善是道,和美是法;真善是主观,和美是客观;真善是内涵,和美是外延;真善是个体元素,和美是群体效应。只有人类将真善的心灵,化作、制成和美的艺术形象,进而构筑起原生态的精神产品,服务民众,贡献社会之时,才能形成欢馨的心理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深广的社会效益。
 
  对此,西汉时的杨雄就曾明确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其意是说,言为心声,书表心画,“声”与“画",“言”与“书”,作为一种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都是源自一个“心”字,即大脑的智慧,是“心”的真、善和“态”的和、美而有机构成的辩证统一。
 
  由文“心”而造作的化“态”,进而衍生的物品,即书作,不只是书者自身知识、潜能、创造精神和人品魅力、格调的全方位凸现,而且通过书者用笔的抑扬顿挫、用墨的气韵律动,以及点面结构的和谐美奂,引发赏者的乐感,激发赏者的悦感,从而使大家在“无声之音”(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璀在《书议》中对书法社会效益的比喻)中,获得“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愚、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音乐,不可隐匿。”(《吕氏春秋·音初篇》)。可见,中国书法,作为中华儿女独创的特色线条艺术,对于人类的情思、感悟、品德、操守、意志、才华、毅力等诸多方面的历练、陶冶;对于书者与赏者之间的情理交融、心境沟通而产生的共鸣、震撼,互动双赢,所拥有的原本动力、凝聚合力、无限张力和鲜靓魅力,都是相当巨大的。它对于人类心智的开启和提升,有一种无形的、久恒的、难以取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故而,已故的当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曾经深刻地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所以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奇葩,独一无二的人间瑰宝,主要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所以,在综合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的宏大工程中,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德、智、体、美教育方面,正确、持续、广泛地倡导、鼓励、激发更多的有识有志之士学练研习书法,运用这一大众化、普及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是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每一位书者和赏者的爱国乐群、开拓进取和务实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