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大家谈 > 文艺评论 >

地名,传承历史和文化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8-06-10点击:

地名,传承历史和文化
——读隆回县史地研究者黄元龙的《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偶记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史地研究者、原隆回县岩口镇文化站退休干部黄元龙先生编辑的《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一书,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终于脱稿问世了。《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这是一部弘扬传承隆回县地名文化的大作,它以平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纂志文学体裁相融合,采用全新的表现手法,展示了隆回县深厚浓郁的人文底蕴,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化工程,填补了隆回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修编的《隆回县地名志》的遗漏空白。是隆回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值得庆贺。
  地名,传承历史和文化。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隆回县地名是隆回县旅游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是以相关地名普查资料为重要依据,又根据隆回县现行政区划进一步核实,补充、整理、修纂而成,共收录隆回全县二十六个乡镇六百余条地名、三十万余字的客观厚实的史志资料,记载隆回全县的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及山川河流、古迹遗存、公园寺庙的地名由来、历史人文变迁和其蕴涵之众多的逸闻趣事,为世人了解隆回县悠久的灿烂文明和绚丽多姿的历史文化拓展了窗口。
  地名是乡愁的脐带,一端连接我们跳动的心,另一端是家乡的山水与文脉。《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介绍邵阳市隆回本土乡镇的方位特点以及地名由来,既遵循了严格的传承逻辑,又不乏风趣的幽默与掌故,正是有味、有趣、有料;掬取的“山珍水味”融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打开隆回地方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地名是城市、村镇、社区对外形象的标识。《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的出版,对宣传隆回和推介隆回县优势、展示隆回县形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是隆回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重 用文化融铸地名,以地名传承文化,它的出版为隆回县城乡建设、区划管理、文化旅游、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提供了一部极具参考价值而又现实的地名资料,为隆回县的机关部门、行政单位、村镇社区提供了一部实用的地名工具书,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精品。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少老地名却正在消失。由此,对于历史地名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是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使命,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正是基于这种思考,隆回县民政局才组织了县内以黄元龙等相关地方志研究者、文史专家和地名工作者组建的编辑队伍,对隆回县内地名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认真解读了一批重点地名的来历及内涵,编撰了这本《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其中,黄元龙先生关于《隆回“龙回”的传说与由来》的文章,着实有看头,有发现、有创新。文道破隆回的由来和历史,值得史志专家研讨。文章中有一段笔录如下,与读者共赏,文章写道:“唐代,今隆回曾有“龙回关”地名,此地名首见《湖南古今地名词典》。唐开元二十九年江南西道、黔中道图,明万历十年(1582)图中“龙回关”此名尚存,其地在辰水流域上游今羊古坳镇附近。古人常将山脉、河流回环之势比喻为“龙”,辰水,辰者,龙也。辰水发源于隆回望云山北麓,自东北折向西南,此地山峦起伏如城垛,辰水婉转如护城河,构成隆回北部一道天然关隘。作为官方地名,因龙凤之形的地名犯帝讳,故取谐音“隆回”,改“龙回”为“隆回”,明代设隆回乡、隆回巡检司,“隆回”之名始载于史。其后民国时期,隆回建县,隆回县名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八月。自解放后,“隆回县”名字一直沿用至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今天,中途未有改动过”。《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对隆回全县每一个地名的叙述既独立成篇,又自成体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不仅可以作为相关部门资源开发、经济建设的参考,也能为丰富隆回县的软实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品位,刷新美丽隆回、魅力隆回、活力隆回、动感隆回品牌给力。
  《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是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背景下应运诞生,距离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30年有余,正是这30余年,隆回县城区和各乡镇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和谐新时代,隆回县城蝶变得更加大气、更美丽。《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旨在为每一个关心隆回发展的人,每一个生活、学习、工作、创业在隆回的人,每一个漂泊异乡、客居他地的几回回梦里回隆回的游子,每一个天南地北奔波拼搏的魏源故乡天下隆回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新隆回、大隆回的窗口,搭建一个参与隆回地名文化建设的平台。因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史诗,是无法重新塑造和模仿的的城市神韵,是城市的文脉,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地名的社会性注定了地名具备文化传承的功能,见证着一方百姓生存发展的历程,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让我们从地名中寻求文化之踪。
  地名作为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和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已被联合国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地名的故事就是历史。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每条小街小巷,每个村庄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翻开《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一个个如数家珍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魏源故里——隆回每个老地名背后的动人历史故事或美丽传说,看到了我们居住的九龙回首这方水土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
说到地名,人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所居住的村庄、街道,所在的学校、单位,就有地名和关于它们的传说故事。地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太密切了,我们要去某个地方,要了解某某地方的自然概貌和风土人情,首先是从认识这个地方的地名开始的。因此,所谓地名,就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地名是古今中外都要广泛使用的一种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是任何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离不开的交流、交往工具。地名它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人们用它来识别不同的地理实体,判断地理方位和地理空间;其次,地名还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地名都有一定的含义,没有含义的地名是不存在的。通过研究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便可认识这个地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诸方面的古今情况,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所以,学术界又把地名称为“活化石”,说它是历史,是文化。
  每一个地方的自然风貌、历史人文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其地名也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隆回是目前邵阳市较大的县级行政区之一。通过阅读《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可知,隆回其地貌山川复杂,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厚,这就决定了九龙回首之地、魏源故里隆回其地名内涵的丰富多彩。除地名所具有的一般人文内涵外,隆回地名还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水”的份量很重。资江是邵阳的母亲河北;辰水(俗称“辰河”)则是隆回的母亲河,是资江在隆回的主发源地。隆回辰河流域这里山林密布,河流众多。江河溪水在曲曲环抱湘西南的青山大地之时,也滋润和养育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于是,“水”浸润着许多城镇和乡村,成了它们的符号,成了它们的名称。如旺溪、白水洞、苏河、西洋江、七江、罗洪、泌水、滩头、双江、柏水、清水、塘头、三溪等等皆是因水而得名。
  二是隆回县境内带“铺”字的地名多。如周旺铺、高田铺、雨山铺、双井铺、石桥铺、栗山铺等等地名。
  三是蕴含着丰富的风水文化。隆回县是南蛮梅山地域,是大梅山形势派风水术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保存有大量风水文化的遗存,流传着许多关于风水的故事,与风水有关的地名亦不少。如南岳庙、柳山、碧山、木瓜山、大水田、湖桥、马头山、龙井、兴隆坳、岩口、大观、朴塘、金石桥、小沙江、金潭、学堂湾、石山湾等乡镇地名。隆回县境内还有许多乡村的不少地名都有风水的传说故事,这反映出风水观念及其文化,对这一地域的深远影响。
  四是隆回县境内有的乡村、城镇,其古今地名称谓变化较大。隆回县的地名变化大致有:
  (一),因避讳而变。如龙回——隆回,隆回古时曾有“龙回关”的地方,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后因犯帝讳而改名为“隆回”。
  (二),因自然人文环境而变。如土桥——金石桥等。
  (三),因谐音而变。如百山——北山、强占——长鄄、雨伞铺——雨山铺、罗紫塘——骡子团——罗子团等。
  (四),因地名同音雅化而来。如猴田——侯田、老鸦田——鸭田、黄泥井——黄金井、和尚桥——荷香桥、关人桥——观音桥、破浪桥——朴塘桥等。
  (五)因地名同音错讹而变。如添壁——天壁——天碧——天必、高坪——高平等。
  (六),因地名简省而变。如:青山庙——青山、天福寺——天福、颜公庙——颜公、罗白田——罗白、孟公桥——孟公、梅塘坳——梅塘、周旺铺——周旺、高田铺——高田、雨山铺——雨山、石桥铺——石桥、双江桥——双江、苗家田——苗田、苏家塘——苏塘、大桥边——大桥、朴塘桥——朴塘、栗山铺——栗山等。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一爪半鳞,以隆回地域之广大,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丰富,可圈可点的地名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发掘和深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隆回县民政局组织、黄元龙先生编著的《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可谓是有益的探索。全书资料翔实,结构严谨,情文并茂,对隆回县的地名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和深入研究。

  黄元龙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隆回县岩口镇人,一直从事文化工作,是隆回县岩口镇文化站退休干部,系隆回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祖籍是隆回县九龙山山下岩口土生土长的黄元龙先生,早已到隆回人民、岩口人民融为一体。他钟情于隆回县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醉心于魏源故里隆回这里的农家气息,黄土情怀。他退休不退志,发挥余热,被隆回县岩口镇聘为《岩口镇志》副主编,编辑出版《岩口镇简志》、《岩口镇志》;被隆回县民政局聘用为《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执行编辑和县民政局地名史志校稿专家。黄元龙先生常常利用退休所有时间,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探古访幽,田野调研,考察民情风俗。九龙山、白竹坪,留下了他的足迹;膝头岭、黄金洞洒下了他的汗水;桃花坪、司门前、小沙江、虎形山、朴塘桥、藕塘、马头山、古镇滩头、大观、塘头等地,烙印着他的音容笑貌。于是,足之所履,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皆有所获,几年下来,便是珍贝盈筐。运之于笔,则可得心应手,如数家珍般道来。//书中精彩之处比比皆是,读者诸君自阅其书便知,在此不一一例举。
  黄元龙先生不忘初心、奋进前行、笔耕不辍,历经两年时间精心编辑的地名专著《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一书,我有幸于该书出版前,在黄元龙先生岩口家里获读全稿,深感此书是一部好书,其不惟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读性强,且很有实用价值,不独为检索地名的工具书而已。《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此书中就已有地名分条析缕,创通体例,于史地政经之外,人物、事件、民俗、风情、风土、风物无所不包。对于已经消失或行将就淹的地名也酌为甄采,用备考证,亦资凭吊。由此书,吾甚偑黄元龙先生其博学多识,功力精到。
  夜读《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我欣喜地感到,《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是一本特色鲜明,体现探索精神的图书。首先是编辑角度独特,突破了同类书籍以地理形态分类的格式,而以地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来谋篇,文史特色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其次是文化内涵丰厚,改变了一般地名图书以实态描述为主的风格,而着力探究内涵,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吸纳和弘扬,把史料性、知识性和故事性结合起来,力求地方特色。第三是文字文风朴实,避免了许多地理读物技术语言堆砌、文字单调枯涩的不足,力求语言通俗,文字流畅,文学气息浓郁,增强了可读性。可以说,《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隆回、品读隆回的窗口,是一本使天下隆回人更热爱隆回、外地人进一步了解隆回的好书。我期待着隆回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好书问世。
  打开《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扑面而来的乡愁,顷刻就能让人想象得出隆回这里的山,记得起隆回这里的水,忆得起魏源故里——隆回这里清新的风,那种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思路砥砺前行、奋发进取的笔触,抒发的正是和谐隆回人知乡爱乡、晓国爱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情怀,也是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常态下隆回人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新思考。
  值此《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出版之际,写下以上一些话,权当是笔者的闲谈。
2018年6月丁华于广州
作者丁华,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人,现谋生羊城,客居花城。系广东省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报刊自由撰稿人、湖南省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文学撰稿人。

(编辑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