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县域文化 >

冯骥才隆回品梅山文化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刘期贵时间:2014-06-28点击:


    2011年5月24日,隆回,细雨蒙蒙。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到隆回小沙江。为了接待好冯骥才一行,县政府在小沙江镇枞木凼为他们举行了篝火晚会,我有幸参加了这一盛会,并表演了梅山文化法事,受到了冯主席一行的高度赞扬。
    当天,冯骥才考察了荷香桥老街、魏源故居、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下午5点半,他风尘仆仆地来到篝火晚会现场。150位瑶族姑娘、60多个法师到场迎接。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手捧鲜花,唱着嘹亮的瑶歌,法师们戴着头扎,身穿法衣,手执牛角,整个寨子人山人海、欢天喜地。10几名记者争涌向前,摄相机、摄影机灯光闪耀,场面蔚为壮观。
    晚会场地是一个占地几十亩的坪地,四周古树参天。夜幕降临,晚会开始。场地正中燃着几堆熊熊烈火,火光照亮了夜空,七江炭花舞、梅山文化、呜哇山歌、花瑶挑花 、花瑶情歌等节目一一上演。

     灯光熄灭,一片漆黑,七江炭花舞表演开始。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两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身穿对襟黄马褂,手提丈多长竹竿,竹竿上系着几丈长的绳子,绳子下面吊着一个装满木炭火的铁灯笼,老人将灯笼往场地上空划一个大圈,两颗“流星”从天幕中划过,而那些散落的碳花,又好像降落一阵流星雨,转瞬即逝,美轮美奂。随着灯笼上下翻飞,“双龙抢宝”、“黄龙缠腰”、“扫地莲花”一个又一个造型在夜空中闪现,观者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冯骥才先生连连叫好。
    梅山文化艺术表演上场。首先是傩舞。傩舞是古代军队出征时用来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傩仪。60多位法师穿戴整齐,口吹牛角,绕场三圈后,由我和阳礼林两位法师手执令旗演练八卦阵,双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在一阵阵响彻云霄的牛角声中,左右翻腾、来回穿梭。
     令旗一挥,队列变化,傩歌开始。傩歌相当于有主题的拉歌。双方同唱“天地君亲师”开始,随着疏文腔,娘娘歌,长工歌,发兵歌等主题的推进,双方你来我往,此起彼伏,难分难解。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很快,傩歌演唱接近尾声,冯骥才意犹未尽,高兴地说,再来几个回合!法师们也很乐意,当即拍板增加30分钟表演。
    最精彩的时刻来了。场中央摆着一只翻转的打禾戽桶,戽桶上摆一张方桌,方桌上放一把椅子,二位法师分别在桌子和椅子上“顶天竖”、“行倒路”、“架拱桥”等高难度动作,最后,二位法师在椅子上脚一蹬,一个空翻,稳稳地落在了地上。接着,两位法师抬来了一根一丈多长的“刀梯”,在场地中央竖起来,一位扎着红头巾的年轻法师,赤脚双脚麻利地攀了上去,还在“刀梯”顶端摇头晃脑做鬼脸,吓得小孩哇哇直哭,吓得女孩尖叫不已,吓得观众目瞪口呆。

     接下来的呜哇山歌演唱,它与滩头年画、花瑶挑花三项合称隆回三绝,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呜哇山歌是一种自由抒发的劳动号子,亦称“锣鼓歌”,演唱时有独唱、对唱、多声合唱等多种形式,常用大锣大鼓来伴奏。
     在一阵暴风聚雨的锣鼓声中,六个身着瑶服的男子上场了。他们年龄都在七十开外,个个精神焕发。一阵合唱后,天地顿静,但忽然又地动山摇,声音如从纵深的峡谷里扑面而来,歌里唱道:
     “清早起来赶路来,大路赶着小路来,呜哇……大路赶到歌师傅,小路赶到歌秀才。十八妹呀少年乖,赶到二位歌师一路来,呜哇……”
     演唱者踮着脚尖,身子努力向后翘,声音也随之慢慢爬上去,更尖,更细,直入云端,划破夜空,穿透夜雾,盘旋在山尖……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晚会结束时,冯骥才来到演员中间,紧紧握住我的双手,连声道谢:“你们这次梅山文化艺术的表演,是中国第一流的,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流的。”,并合影留念。最后他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地域性,原真性和民俗性的结合。这次梅山文化艺术的表演非常精彩!让活着的遗产永远继承下去。
     冯骥才跟我握手时,我能感觉到他手的温暖与力度,那是保护非遗的温度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