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作品荟萃 > 散文随笔 >

月夜、乡情、故乡河——资江散章之一

来源:QQ空间撰稿:罗长江时间:2016-06-06点击:

没有故乡就没有诗人
 ——谢尔盖·叶赛宁
 
 
  租一条船,从老县城的资江大桥下出发喽
 
  1 
  小船在溶溶夜色中行进。
  一张蝉翼般的夜纱,把五色斑驳的原野、苍郁缀翠的连山、青瓦白炊的村舍、繁草杂树的河岸……饰掩得绰绰约约的了。
  只有欸乃的桨声,只有间或的说笑,在蓝黑色江面飘荡。
  月亮还没有出来。浸渍在水里的星星,闪着幽蓝的光。忽闪在草丛中的萤虫,挑着幽绿的灯。远处传来的拦水坝的涛声,荡着浑沉纡缓的歌吟。 ……
  在这种幽暗的气氛中,我感到现实已隔了一层。
  面对静谧的宇宙,无限的空间,油然津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渴望和冲动,使得激情随着廊大的境界和美妙的朦胧,漫开一绺一绺蛋青色蜃雾,在故乡河上飘悠……
 
“夜色明灭中
浪花与礁石开始接吻了
小鱼与水草开始幽会了
星星与贝石开始默视了”
 
  读着手电照耀下草就的诗行,我们把船拢近一个小汀洲。
  一番忙乱,晚餐烧出来了。
 
在夜色中烧火做饭
 
路明在吹火
 
喝酒——!
 
  酒精使我们这一群变形了
 
  篝火边,我们举起盛满酒液的杯盏,夹起了鲜嫩嫩、热烫烫的鱼肉。酒精和热情使我们这一群变形了,变得如此丑陋,又丑陋得如此自然。
 
“柴是故乡沙滩捡罗,嗬——嗬……
米是故乡水里淘罗,嗬——嗬……
瓜是故乡岸边摘罗,嗬——嗬……
鱼是故乡河中捞罗,嗬——嗬……”
 
  被夜露打湿了的、被潮声浸润了的歌声,渗透着男性特有的热烈、粗犷与爽朗,在空寂幽暗的河谷鸣动,扩散,回荡。毕毕剥剥燃烧的篝火,照亮着兴奋得发烫的面庞。我们忽觉得像是置身于远离人迹的地方。缀满天幕的星星,展示着洪荒宇宙的广漠与浩大,肃穆与幽邃;世界的亲近与遥远、熟稔与陌生……
 
篝火篝火是亲昵的,
歌声歌声是亲昵的,
资江资江是亲昵的,
——我亲昵亲昵的故乡河哟!
 
  2 
  一行五人,同在资江浪花编织的摇篮里长大。
 
  几天来,我们踏着千百年纤夫们踩下的足迹拉纤上滩;在空旷无人的河谷,我们学着“盘老五”,光着屁股蹲在船头,憨憨笑着“返归自然”;当发现一群水牛牯蠕动河面,喷着响鼻时,我们何其惊喜啊!一涌而上,爬上牛背,重温儿时的乐趣;当陆陆——一位专攻西方美术史的研究生架着副玳瑁近视镜,从岸边偷摘来一把辣椒,说是复习了一下当年的“知青”生活时,大家笑得何其开心与无邪……
 
 本来很卖力,进了镜头就有作秀的成分了
 

我肯定在镜头里头。只不过一时无法确认哪个屁股是我的了
 
这个笨笨的家伙便是在下也
 
国泰是搞摄影的,知道要怎样造型镜头感才强
 
右下角,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亦是在下也
 
太美气了哟!太迷人了哟!
 
“忘不了故乡的江
忘不了江上的桨
桨啊,你摇动着儿时的梦幻
你摇动着古老的忧伤
故乡母亲温柔的手哟
你要将我们的心儿领向何方……”
 
  歌是我们临时编的。任由酒意微醺的我们吼着唱着。
  一个一个,便沉浸在歌声酿造的意绪中了。
  我们斜躺着,假寐着,承受一种默默的咀嚼与享受,默默的濡染与陶冶……于是,一种令人酩醉又不可名状的情感在万籁俱绝、万缘俱断的臆想中舒缓纵逸,整个身心仿佛超度到浩浩无际、绵绵无期的空冥中,继而,躁动和升腾起一种满足了的惬意和不曾满足的渴望。
  真想一跃而起,浸进资江一泓温凉的怀抱,哼着“在我童年的时候,妈妈教给我一首歌……”,美美地睡上一觉啊!
  谁教今晚有这样一片神秘的夜色呢?
  谁教我们有这样一腔炽热的乡情呢?
  谁教故乡有这样一条美丽的资江呢?
  ——噢,亲我爱我的故乡河!
 
一齐动手将青蛙剥皮了,好作下酒菜
 
边撑船边弄饭菜
 
左边这小子似有不雅照的嫌疑
 
淘金滩
 
山上的古堡
 
  3 
  金晃晃的月亮升起来了,在期待中升起来了。
  谢谢了,密斯月!
  此刻,我无意去刻意描写皎皎月光下,含烟的山峦、平畴、村庄、河流被涂上了一层何等魅人的亮色,以致各自呈现出一番多么美妙神奇的绰约风姿。因为大自然透过夜幕的蝉纱而显示出来的更整体的形象,其色调、层次在月夜的概括下给人以更为综合、丰富的感受,弥漫着一种充满诗意的幻觉,已足以使人弛魂夺魄,激动不安了!
  船在溶溶月色中行进。
  我伫立船头,眺望平旷的原野、沙滩。蓦然,鲁迅先生《故乡》海滩上那幅“神异的图画”撞进脑际: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海边沙地上,是一片碧绿的西瓜地……
  噢!象几片细鱼“泼刺”漂过水面,象几朵浪花猝然绽开巨崖,象几点渔火倏忽照亮河谷……
  一种诗的意象霎地在脑际闪过: 
 
“船行在
蕴藻之香的水气里
我真想当一回‘小偷’
去月光下的西瓜地里
抱回一个
乡亲们圆圆的甜梦喔”
 
  画家清兄呓语起来:
  “乡情何其美哟!我们为感受到月色中大自然的整体美、朦胧美而激动难耐,全在于我们的乡情赋予空朦中的资江以意象无穷的美感啊!一种火焰的美,一种浪花的美,一种诗意弥漫的美!我——醉——了……”
  其实,铭心刻骨的乡情,何止于诗人、艺术家呢?
  一位旅居西德的老华侨,回国探亲,车近资江,执意下车来掬起一捧捧清流,往自已脸宠上不住的摩挲。
  是要涤去游子白发般的客愁?是要浸透老人秋水般的乡思?
  哦故乡河,永是游子心中的摇篮……
 
船舱内烂睡如泥的伙计们
 
  4
  不知什么时候,我和匡君醒过来了。
  望着舱内烂睡如泥的三位仁兄,我俩相视一笑,便抄起篙桨,把船轻轻拨动了。
  真个是“月是故乡明”啊!
  四处金晃晃的,一片飘缈与空朦。我的篙尖,点落在岩石作底的河床,橐橐有声。夹以匡君摇桨间或发出的“吱——呀”,何其神秘,何其销魂的曼妙呵……
“于是,我们像
偷运公主的侠客
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
把橹儿轻摇
月光,月光,顺着桨板滑落
漩涡搅亮了梦色的微笑”
 
  船泊在江心洲渚的浅滩处,我俩来到卵石杂陈的沙砾草滩上,仰面躺下,遥看明暗相间的星星。几天来所见的一幕幕场景如同电影画面,一一闪过脑海的荧屏:野花杂树的河岸,壮实蓊郁的蔗林,植下种种传说与传奇的古银杏,凌晨拾网的渔翁,蘸月捣衣的倩女,沙里淘金的汉子,漫江游弋的木排,星光滑落的桨影,渔火照亮的情歌……
  我游历过好些名山大川。黄山云,庐山雾,天生桂林,人工西湖,张家界奇峰,黄果树瀑布……然而,哪一次都不及这一回激动忘情,为之倾倒与销魂。
  我是第一次发现了故乡河如此惊人的美丽啊!
  却原来,美在朦胧的平常中。美在浓烈的乡情中。
  美在生活中。美在故土中……
  蓦地想起了从种甘蔗老人那儿听来的传说:很久以前,美丽的村姑爱上了一位俊俏的读书郎。读书郎上京赴考去了,村姑每天跑到资江边的野花崖去盼望归帆。她哪里知道,没有考中状元的读书郎一气之下结伴云游四方去了。历经一番沧桑后,他深感天底下最美丽最可爱的,还是故乡河边的村姑。三年后,他突然归来。可是,村姑的父亲坚决不准他登门了。美丽的村姑急了,只好跑到野花崖边,向资江嘤嘤啜泣着心曲;读书郎于是撑一叶扁舟,远远地用忧郁、真诚的歌声,诉说着如烟似水的眷怀与苦恋……
  多么优美、缠绵的传说呵!
  难怪远处的滩声象浑厚甜润的男低音,不倦地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
 
  5
  “呶,看!”
  匡君推了推我的手肘,示意远处介破黛青的曙色。
  哦,天已薄明了。微茫中可见江心洲上有一片蓊郁的林子。
  一群白色鸟“嘎——”的一声从林子梢头飞出,飘起一串白色的音符,飞远了……
  哎,这就是故乡河亲昵、柔美的倩影啵?
 
狐狸洲风景之一
 
狐狸洲风景之二
 
狐狸洲风景之三
 
狐狸洲风景之四
 
狐狸洲风景之五
 
拾捡柴禾准备做饭
 
狐狸洲早炊
 
返程途中小憩
 
回到几天前出发的地方
 
  补记:前些日子,在朋友圈“隆回文艺群”上读到一篇跟狐狸洲有关的文章,里面提及1983年夏天我和几个文友乘船溯流而上,几天旅程中意外发现了狐狸洲的事情。还提到我那篇记述这次旅行的诗体散文《月夜?乡情?故乡河》。
  《月夜、乡情、故乡河》参加中央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游记文学征文,意外地得了奖。1984年4月赴京参加颁奖活动,从具体操持评奖事务的人那里,才知道我这篇作品在评奖过程中的幕后故事。评委会主任王蒙给了这篇作品一个热情洋溢的评语:“将一条故乡小河写得如梦如幻,简直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以王蒙的地位声望,他的态度如此明朗,奖项的倾向性应该是明朗化了。更何况另两位大腕级的评委冯牧、江晓天也一并持肯定态度。评一等奖应该是更没有悬念了。孰料同为评委的姚雪垠老先生认为不合游记散文的规矩,投了反对票。姚老先生当然够资深了。评委会只得折衷,给了个二等奖。
  其实,游记是散文中最自由的文体之一,可以灵活地采用笔记、日记、书信、诗歌等种种不同的形式去记游。既然姚老先生这么说了,我就找来游记文体写作的三大要素游踪、景观、情感一一对照,觉得这三大要素我一样也不缺呀!便揣想老先生很可能是习惯了那些常态型的游记模式,将我的这种重诗性的写法视作另类了。
毋庸置疑,王蒙先生等人的激赏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姚老先生的“规矩”之说也深深刺激了我的叛逆心理,更加坚定了诗性写作的路子。当然,这是后话了。
  旧事重提,尤为亲切。要感谢母亲河资江,感谢同行的几位文友,短短几天时间留下一段至为美好的回忆。便从电脑上把当时的文章和国泰拍的图片下载了,与亲们分享也。翻找照片时,发现了与此相关的另外一张照片,同样唤起了我至感温馨的忆想。拍摄者黄晓玲,当时在荷香桥工作,我当时也在荷香桥中学教书。这张照片是他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我所参加的这次颁奖活动的专题报道时,见有我的镜头,遂匆匆用相机对准电视屏幕抢拍下来的。好哥们哪!晓玲老弟的这份心意,实实在在把我感动了好大一阵。作为朋友,他能动这个心思,而且能够抢拍到,就十分不易了,谁还去苛求画面的清晰度之类呢!因此,不妨一并翻出来,晒晒这份不曾淡去的友情。
  罗长江,2016年5月31日晚十点
 
  作者简介:
  罗长江, 男,1950年9月16日生于隆回县石门乡为公村,张家界市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湖南作家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张家界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家界市文联名誉主席、市作协名誉主席。历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作协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委员会委员等。2013年入选湖南省首批文艺人才“三百工程”,是活跃于当代文坛的一位全能型作家。
  1984年,罗长江自教育战线选调至隆回县文化馆任文学专干,其间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1990年调《张家界日报》社主持副刊部工作。自1976年3月在《湖南日报》发表处女作《白云深处》(组诗)以来,迄今已有400余万字的作品发表和出版,其中出版《山国》、《杨梅梦里红》、《风景的独唱》等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长篇传记、文学文化著作等18部,发表、出版、播放长诗、中篇小说、电视系列片多部,有60余件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散文选》、《中国游记年选》、中学语文课本以及台湾《创世纪》首次出版的“大陆名诗人专辑”等海内外数十种选本、选刊。有70余件文学、新闻作品获全国性和省市级奖励。《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先后对其作品进行过评分。1991年获全国自学成材优秀人物称号。
  罗长江在主攻文学的同时,与书法、绘画“私订终身”,其书法雄健大气,气势不凡;绘画作品简洁朴拙,自成一格。海内外多家报刊、网站辟专版、专辑推介其书法、绘画作品,主流媒体辟专栏连载其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