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大家谈 >

邵阳精神和邵阳文化

来源:协会办公室撰稿:胡克森时间:2013-12-09点击:

          谈邵阳精神,必须谈邵阳文化,由此想到葛兆光先生最近出的一本书,叫《宅兹中国》,提出三个中国的概念,即历史的中国、政治的中国和文化的中国。而只有文化的中国才最为久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和灵魂。我们讲邵阳精神,当然也应提三个邵阳:历史的邵阳、现今的邵阳和文化的邵阳。文化邵阳才是邵阳精神的主要依托。历史上的邵阳,作为一种行政的物质实体已成为过去,但文化邵阳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却已经深深融入到的邵阳人民的血液中、潜意识里。物质层面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是过渡性的,而只有文化才是长久的,永恒的。因此,我们谈邵阳精神,重点强调的是文化的邵阳。邵阳精神是邵阳文化精华的提炼,是邵阳文化优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和归纳。
        谈邵阳文化,不能不追寻邵阳文化源头。邵阳文化大致可以概括出四个源头。
        这里首先是楚文化源头。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之一。楚在西周初年建国,到春秋中期迅速崛起,称霸中原,其版图迅速扩大,威王时期楚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大的国家。我们邵阳地区是在春秋末期开始纳入楚国版图的。也就是说,邵阳文化是楚文化的组成部分,楚文化是邵阳文化的最初源头,重要源头。楚文化本质的特征,我以为是它的坚忍品格和尚武精神,以及从尚武精神中表现出来的悲情色彩。前者是因其艰难的创业历程形成的。成语中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描述楚国创业的艰辛的,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谚也说明楚国在处于弱势和极其困难条件下养成的坚忍品格。所谓悲情色彩,就是被悲情所感染,其具体的实践表现就是在那种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绝地反击,从而以小博大,以弱博强而取胜。如在秦末反秦战争中的巨鹿之战,项羽率领的楚军破釜沉舟,一以当十,一举大败秦军。楚文化的这一特征被邵阳人所继承,如甲午陆战中著名的牛庄战役,魏光焘以家乡宝庆招收的3000子弟兵组成的武威军独力抗击近四倍于己之敌,后虽然大部壮烈牺牲,但却对日军造成重创。还有蔡锷将军率领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也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悲情色彩。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中赞扬蔡锷的话是这样说的:“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是梅山文化源头。梅山文化是指保存于湖南中部、西南部的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邵阳地区,即宝庆旧地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渔猎文化,浸透了原始巫术的因子,是一种历史悠久、原始神秘的古老文化。梅山文化的特点是其巫术精神,巫术当然有不科学的一面,但并不是没有优点,梅山文化的优点就是它的神秘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对启发人的思维,对文学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文学需要诡异的想象,需要对天命人生超自然的追问和思考。这也许就是我们邵阳地区的文学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吧!文学家中,老一代的有李岸、谢璞、刘志坚、鲁之洛,新一代的有肖仁福、马笑泉等一批杰出作家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益于梅山文化的渗染的。
        三是湖湘文化源头。湖湘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楚文化,它是指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湖湘文化的特征是理性和尚实。湖湘学人中有一批经世致用的大学者。如理学大师周敦颐,以及明清及其以后出现的王船山等一大批湖湘文化代表都是经世致用的学者,求实的典范,这些精神对邵阳文化以重大影响,邵阳近代史上杰出代表魏源、蔡锷本身就是经世致用学说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最后是移民文化。我这里所说的移民主要指明清以来的移民,可称为新移民文化。邵阳的人口80%以上属于外来移民,而大规模的集中迁入时间主要在明清时期。刘周生先生曾对邵阳市北塔区的姓氏进行研究,发现全区所有80多个姓氏均是明清时期迁来的移民。而邵阳许多大族,即后来涌现一批优秀人才的家族大都是在明清时期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如邵阳隆回县司门前的魏源魏氏家族,邵阳的蔡鄂蔡氏家族,车氏家族、隆回谭人凤的谭氏家族,以及新宁刘坤一、刘揆一等刘氏家族、还有邵阳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的吕氏家族、著名人民音楽家贺渌汀的贺氏家族等均是元末明清以后陆续迁入邵阳的优秀代表。移民文化的特点是其开放性和拼搏精神。而这一思想直接影响邵阳文化、邵阳精神。如魏源、蔡锷就是文明开放的典型代表。而邵东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就是对这一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