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大家谈 >

邵阳市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民盟邵阳市委课题时间:2014-01-25点击:

曾振华 何 忠 李 振 张三平 申朝晖  李 明
农村文化,这块文化发展的主阵地,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下,正跟上全国文化事业发展改革的步伐,朝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实施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指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2012年6月到9月,民盟邵阳市委“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调研”课题组曾振华、何忠、申朝晖、李振、李明等同志,多次深入邵阳市双清区、隆回县、邵阳县、邵东县等县区有关乡镇就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现场察看等方式,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农村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一个乡镇、村的文化设施如何,是衡量该乡镇、村文化发展的水平的主要依据。农村文化设施包括场地、房舍、装备与器具、资料等,这些设施是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的,其对农村文化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政领导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决定精神,加强了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领导,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完善,具体表现在: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有很大改观。
乡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逐步加强。我市积极争取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目前,全市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99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21个。全市基本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歌舞团、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及“农家书屋”的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构筑起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活跃群众文体生活的基本阵地。2011年,我市积极争取项目,筹措了4000万元,作为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启动资金,市文化艺术中心包含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演艺中心、音乐厅、艺术长廊和文化广场等子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我市文化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
2.群众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越来活跃。
我市坚持以广场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每年都组织举办大、中型文艺活动,2011年,市直文化单位先后举办了春节文艺晚会、元宵灯迷有奖竞猜活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传日展演展示、祁剧《目连救母》全市展演、全市首届乡镇文艺调演、“宝庆皇府”杯歌手大奖赛等十大重大演出活动。2010年、2012年我市成功举行了两届艺术节、两年一度的艺术节将成为展示我市农村文化艺术水平的重要平台。各县市区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武冈市举办了首届湘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节,新邵县举办了建党9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隆回县、新宁县举办了全县红歌大赛,洞口县举办了庆“七一”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常年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了农村群众的身边;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县、乡镇、街道的“文化艺术节”“ 全民健身周” 等活动;学校、机关、企业等系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书画摄影展、体育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和干部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城乡广场文化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唱歌跳舞健身,市区的“江北激情广场”“水府庙音乐之夜”“城南公园广场”和“西湖文化广场”等活动已成为市区各地群众文化品牌,每天的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全市各类群众业余文化组织非常活跃,我市成立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各县区文化馆共建立和联系了300多个基层秧歌队、腰鼓队、健身舞蹈队和100多个管乐队,城区就有近100个这样的队伍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邵阳县成立了文化合作社,备案的人才和节目超过1000个,业余团体每年演出上百场,为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科学文化和活跃农民业余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