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大家谈 >

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2)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民盟邵阳市委调研时间:2014-01-25点击:


(四)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
调研结果显示,这些留守儿童有31.3%的一周和父母联系一次,不定时联系的占35%,一月一次的占14.2%,很少联系的占19.5%;由于缺乏亲情的沟通,认为自己“性格变了”的占56.4%。和同伴“玩得好”的占13%,“一般”的占52%;对于老师的批评“能够承认错误”的占66.9%,自己“心里气愤”的占21.7%,抱“无所谓”态度的占5%,当面顶撞老师的占1.2%;认为学校社会对自己“很少关心”的占35.3%,“不关心”的占7.1%;当问及最感谢的人是谁时,选择自己父母的占52.3%,朋友和爷爷奶奶占22.9%,老师占13%; 77%同学希望能有个知心人“和自己谈心”,40%同学在很想念父母的时候会觉得“很不开心”,有33%的同学通过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来排解留守生活的苦恼,7%的同学有过通宵上网的经历。
 (五)社会支持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40%留守儿童想参加社区(村)各类公益活动;当遇到困难或坏人时,110报警是首选,其次是向同学朋友帮忙,再则是向邻居或亲戚、老师、父母打电话求救,也有20%的通过自己想办法解决;当问及是否需要设立“代理家长”制度来帮助留守儿童时,30%的表示需要。有40%的表示需要成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当问及对此调查还有什么想说的? “我希望父母能多点时间陪陪我,不要让我们感到孤独”;“我希望多为我们组织公益活动,帮助我们找回被爱的感觉……”是留守孩子们留在问卷调查上的心声。
二、我市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研过程了解的情况,我们将发现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心理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由于亲情的缺陷,这些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特别是在遇到失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是“自我消化”。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45.8%的父母一年才回来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来一次。以此维系的亲情,很难倾听烦恼、沟通思想,对孩子给予思想上实质性的指导极少,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容易出现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
远离的父母对孩子管教鞭长莫及,监护人的管教又力不从心,直接引发了留守儿童的各类心理病症,极易出现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如性格柔弱内向、感情脆弱、自卑封闭、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严重、怨恨父母、仇视社会。根据学校领导和老师反映,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和情感问题。亲情饥渴从而导致心理封闭和情感问题出现。由于留守儿童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问题,家长多束手无策,放任自流,最后推向社会。
(三)行为习惯普遍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坐姿不端正、爱乱动乱说,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难得记录课堂笔记;生活行为差,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长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如沉迷上网游戏、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成绩大多中等偏下。
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亲戚代理抚养,这些“代管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在学习上无法指导,尽管父母打工赚钱改善了孩子的物质条件,但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在被调查的初中组留守学生中,仅仅2%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偏下和相当差的占到了88%。而成绩优秀的几个都是父母交给班主任或老师代管的。
 (五)人身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离开自己工作的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